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进

作品数:30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公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脂肪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7篇细胞
  • 6篇胰岛
  • 6篇胰岛素
  • 5篇血清
  • 4篇动脉
  • 4篇脂联素
  • 4篇脂联素表达
  • 4篇沙坦
  • 4篇替米沙坦
  • 3篇心病
  • 3篇血管
  • 3篇胰岛素抵抗
  • 3篇脂肪细胞
  • 3篇脂肪细胞分化
  • 3篇脂肪组织
  • 3篇内脏脂肪
  • 3篇内脏脂肪组织

机构

  • 26篇天津市公安医...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四中...
  • 1篇天津市海河医...
  • 1篇天津市中医药...

作者

  • 26篇葛进
  • 17篇田凤石
  • 7篇王金良
  • 6篇赵明
  • 5篇吴岩
  • 5篇雒瑢
  • 4篇郑喜兰
  • 4篇王培元
  • 4篇朱玉霞
  • 3篇姜霞
  • 3篇岳松
  • 3篇班东杰
  • 3篇赵紫琴
  • 3篇胡大一
  • 2篇孙新玲
  • 2篇王娟
  • 2篇朱玉霞
  • 2篇张宏
  • 2篇张勉之
  • 2篇张秀泉

传媒

  • 4篇中国危重病急...
  • 3篇天津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2007年第...
  • 1篇2009年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糖...

年份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动脉、桡动脉和内乳动脉粥样硬化与微生物感染的关系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人主动脉、桡动脉和内乳动脉粥样硬化与微生物感染的关系。方法:搭桥手术中成功取得主动脉碎片(全层)30例、桡动脉30例和内乳动脉20例,组织行PCR检测及病理学分析,评估血管病变程度并分级。结果:30例主动脉、30例桡动脉、20例内乳动脉其轻度病变组与重度病变组肺炎衣原体(CPn)、幽门螺旋杆菌(HP)、巨细胞病毒(CMV)的PCR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n、HP、CMV感染与动脉硬化有关,但与主动脉、桡动脉、内乳动脉的动脉病理改变程度无关。
葛进田凤石胡大一熊湘明阳泽斌赵敏张永王金良
关键词:主动脉桡动脉衣原体巨细胞病毒
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粘附分子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发病早期和 1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D 二聚体、血小板第 4因子 (PF4 )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测定 40例AMI、45例UAP患者发病 2 4h和 1周时血清sICAM 1、sVCAM 1、D 二聚体、PF4 并与 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AMI和UAP患者于发病 2 4h和 1周时sICAM 1、sVCAM 1、D 二聚体、PF4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AMI组中 ,溶栓再通者与未溶栓者sICAM 1、sVCAM 1、D 二聚体、PF4 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AMI溶栓组中再通后与再通前相比 ,sICAM 1、sVCAM 1、D 二聚体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AMI、UAP组于发病 2 4h及 1周时sICAM 1与sVCAM 1均具有正相关性 (P <0 0 1) ,PF4 与sICAM 1、sVCAM 1、D 二聚体间亦具有正相关性 (P <0 0 1)。结论 AMI、UAP从发病早期至 1周sICAM 1、sVCAM 1持续升高 ,以AMI更为明显 。
田凤石李旸胡大一姜霞孙华葛进赵明王培元王金良
关键词: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AMIUAP
替米沙坦上调内脏脂肪组织的脂联素表达并改善胰岛素抵抗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体外原代培养的人前脂肪细胞和OLETF大鼠脂肪组织中脂联素表达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替米沙坦处理提取自人腹部皮下和内脏的前脂肪细胞,观察细胞分化、胰岛素敏感性和脂联素的表达与分泌。对尚未发生糖尿病...
雒瑢赵紫琴田凤石郑喜兰熊海亮葛进岳松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替米沙坦内脏脂肪组织
文献传递
RAS阻断剂对人前脂肪细胞分化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对体外原代培养的人内脏和外周来源的前脂肪细胞分化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自16例行电切开腹部手术的健康成年女性腹部皮下和网膜分离前脂肪细胞。分为4组,即无干预的正常对照(NC)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Pioglitazone)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贝那普利(Benazapril)组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剂(ARB)类药物替米沙坦(Telmisartan)组,诱导分化共14d。观察细胞活力、细胞内脂质含量和前脂肪细胞分化标志物——甘油-3-磷酸脱氖酶的活性。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通过葡萄糖消耗试验测定。结果对照组皮下来源的前脂肪细胞活力高于网膜,脂质含量反而低于网膜来源细胞,二者胰岛素敏感性无差别。与对照组相比。贝那普利、替米沙坦和毗格列酮均能明显提高网膜和皮下来源前脂肪细胞的细胞活力和脂质含量,并提高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其中,替米沙坦组网膜前脂肪细胞的上述各指标均高于吡格列酮组。在网膜,替米沙坦和吡格列酮组的葡萄糖消耗量分别为(5.567±1.612)mmol/L和(4.418±1.572)mmol/L,P=0.020;皮下则相反,两组葡萄糖消耗量分别为(5.335±1.461)mmoL/L和(7.506±1.615)mmol/L,P〈0.01。结论RAS阻断剂(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可促进人前脂肪细胞分化并改善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且较之吡格列酮在内脏发挥优势性作用。
田凤石雒熔葛进赵志强吴岩班东杰
关键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前脂肪细胞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聚集功能及凝血活性的变化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P-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血小板聚集率(MA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CS患者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血清中CD62p及PAC-1水平,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各组人群血小板聚集率(MAR)水平,应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Fib、PT、APTT及TT水平。观察各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前后CD62p、PAC-1、MAR、Fib、PT、APTT及TT水平的变化。结果:ACS患者中,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术后CD62p、PAC-1以及MAR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1),AMI组显著高于UAP组(P<0.05),UAP组和AMI组术后血浆Fib浓度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1),PT、APTT及TT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ACS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凝血活性水平升高可能是PCI术后血栓形成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检测ACS患者治疗前后CD62P、PAC-1、MAR、Fib、PT、APTT及TT水平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葛进张连凤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血小板活化凝血活性
冠心病与微生物慢性感染的血清学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 (CMV )、肺炎衣原体 (CP)和幽门螺杆菌 (HP)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抗体法和ELISA法检测112例冠心病患者血清C_反应蛋白 (CRP)的水平及巨细胞病毒抗体 (CMVIgM)、肺炎衣原体抗体(CPIgG、CPIgM)和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HPIgM)的阳性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CRP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5.100 ,P<0.01);CMVIgM、CPIgM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836和0,P>0.05) ;CPIgG、HPIgG和HPIg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 分别为6 590、6 372和7.830,P<0.05) ;经Logistic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CPIgG、HPIgG与冠心病的有发病有关(均P<0.05)。结论
田凤石胡大一孙新玲葛进马骏王娟徐莉赵明李田昌王金良
关键词:慢性感染血清学研究肺炎衣原体抗体CRP
炎症因子与2型糖尿病及慢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朱玉霞吴玉双赵姜陈炼葛进蔡军左春霞张勉之宋宇明王金良
该课题采用了多组间比较的方法,将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及正常人分为四个组别,结果表明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MCP与2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相关。本试验方法可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
关键词:
关键词:2型糖尿病炎症因子血管并发症
肥胖与糖尿病的炎症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3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的摄入越来越多,肥胖与2型糖尿病已成为常见的代谢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肥胖人群已出现炎症表现,同时炎性因子也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肥胖与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被认为与炎性反应密切相关。该文对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肥胖与糖尿病的炎症机制及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葛进朱玉霞
关键词:肥胖糖尿病炎症机制
替米沙坦对高脂喂养大鼠血清NO及iNOS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NO是一种重要的病理生理因子,一氧化氮合酶(NOS)是NO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分为构成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和细胞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iNOS在静息细胞内不表达,当细胞受到细胞因子或免疫微生物刺激时,iNOS将催化合成非生理浓度的大量NO,过多的NO通常伴随有炎症、免疫紊乱及动脉粥样硬化等。本实验旨在观察替米沙坦对高脂喂养的OLETF大鼠血清NO和iNOS的影响,探讨NO及NOS在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葛进郑喜兰雒瑢田凤石
关键词: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脂肪酸类替米沙坦
替米沙坦上调内脏脂肪组织的脂联素表达并改善胰岛素抵抗
雒瑢赵紫琴田凤石郑喜兰熊海亮葛进岳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