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春

作品数:42 被引量:203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工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川菜发展研究中心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9篇旅游
  • 6篇乡村
  • 5篇乡村旅游
  • 3篇景区
  • 2篇饮食文化
  • 2篇三峡旅游
  • 2篇食文化
  • 2篇重庆旅游
  • 2篇文化
  • 2篇旅游地
  • 2篇旅游景区
  • 2篇旅游开发
  • 2篇旅游流
  • 2篇旅游资源
  • 2篇经济圈
  • 2篇古镇
  • 2篇非物质文化
  • 2篇非物质文化遗...
  • 1篇地产
  • 1篇地产市场

机构

  • 37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重庆商务职业...

作者

  • 38篇范春
  • 3篇李斌
  • 2篇赵小鲁
  • 2篇王长生
  • 1篇李斌
  • 1篇赵崇平

传媒

  • 5篇重庆工商大学...
  • 4篇商业时代
  • 3篇重庆工商大学...
  • 3篇四川旅游学院...
  • 2篇改革与战略
  • 2篇经济地理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2篇旅游论坛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渝州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三门峡职业技...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重庆行政(公...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乡村发展主体获得感现状及提升路径——基于重庆巫溪长红村的个案
2024年
让人民有较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是党和国家新时期治国理政的伟大方略。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取得较快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获得感如何?文章选取库区的重庆巫溪县长红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得感问卷调查和会见座谈形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分析该村三类主体获得感的差异性,探寻导致这种差异的内外因素,并提出提升不同主体获得感的实施路径:增强个体发展能力,激发获得感提升的内生动能;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夯实获得感提升的经济基础;优化乡村治理模式,确立获得感提升的组织体制机制;持续推进落实乡村振兴各项政策,营造获得感提升的宽松环境。
范春李斌
关键词:三峡库区
重庆市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2025年
A级景区是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其空间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区域旅游吸引力大小.基于2015、2018和2021年3个时点,从市域及区域视角出发,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指数模型对重庆市38个区、县、自治县的A级景区空间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缓冲区工具及SPSS分析影响其空间分布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1)A级景区空间结构形态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纺锤形特点;2)A级景区空间分布形态为凝聚型,凝聚程度随时间推移先减小后增加,空间分布呈“西密东疏”特点,且集中分布状态正逐年减弱;3)随时间推移,形成以主城9个行政区为核心的主城都市区高密度景区分布圈,以万州、奉节为核心的渝东北高密度景区分布圈,以武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核心的渝东南高密度景区分布圈,“核心-边缘”聚集模型已经形成;4)三大片区的空间集聚态均正在持续缩小,A级景区主要集聚在主城都市区,渝东北、渝东南城镇群分布相对较少,空间不均衡性突出;5)全市A级景区时空变化与区域地形地貌、河流水系、交通发展、经济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范春李斌
关键词:A级旅游景区影响因素
乡村旅游创新的系统构建及创新机制探讨
2019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新驱动成为社会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乡村旅游已经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在系统分析理论指导下,文章首先分析了乡村旅游创新系统的五大构成要素,即创新环境、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内容和创新方式,接着剖析推动乡村旅游创新系统有效运行的动力因子及其协同机制,即基于供求竞争格局下的内生动力和创新产业政策等激励因素下的外生拉力,以及两大动力协同推进创新系统有序运行的机制,最后,从创新需求识别、创新对接联络、创新培育实现、创新风险管控、创新评价反馈等五大机制入手,建立起乡村旅游创新的运行机制,以期推动乡村旅游创新活动有序开展和创新系统的平稳运行。
范春
双城经济圈背景下巴蜀饮食文化旅游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践行成渝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巴蜀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分布广、特色鲜明,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中国知网收集分析学者们对巴蜀饮食文化旅游研究文献发现: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上存在科学性不足;战略性研究不够,常规性开发和营销推广较多;重美食及酒文化旅游研究,轻视茶文化旅游研究,三者整合性研究尤为欠缺;实证研究多于理论研究,描述性研究多于定量化研究;对四川饮食文化旅游研究远胜过重庆。
范春
基于虚拟仿真教学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四力”培养研究
2021年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用性极强,伴随着地理信息技术(GIS),遥感技术(RS)与全球定位系统技术(PS)的集成,可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与更新,这为本专业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提供了条件。本文探讨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内涵以及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和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虚拟仿真教学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四力”培养路径。
李斌范春曹珂李琴
新形势下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被引量:3
2019年
文章基于对乡村旅游创新的新形式、新要求、新资源基础和主体基础的分析,认为推动创新的动力需要从要素驱动向创意与技术驱动转变,提出乡村旅游创新的三种模式和七种业态,最后认为推进创新需要在乡村旅游硬件建设上注重精细与个性化,运营管理和组织上的多样性、信息化和协作性,以期指导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
范春
关键词:乡村旅游
农业旅游系统运行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农业旅游系统是一项复杂的巨系统,它既有农业本身运行的自然、社会属性,同时也具有旅游发展的经济属性。农业旅游系统主要由供给子系统、需求子系统、通道子系统、控制子系统和保障子系统构成;人们的需求、农业发展、政府政策等是农业旅游系统运行和演化的动力;农业旅游系统的有效运行需要有完备的投入机制、转换机制、调控机制、产出机制及反馈机制。
范春
关键词:子系统
三峡水库消落区对三峡旅游影响及对策
2012年
水库存在消落区现象是自然规律下的客观存在,消落区对水库景观有影响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三峡工程所形成的超大型水库,其消落带长度长达600千米,平均宽度高达30米,存在的时间长达5个月之久,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更为致命的是其消落区刚好覆盖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国家级风景区,这无疑会对其旅游景观和旅游经济带来重大影响。从表面看,消落区的存在对三峡旅游来看是一个不利因素,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虽然其对旅游交通建设、旅游视觉景观和旅游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但它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发展契机。即利用消落区进行湿地公园建设、在进行消落区耐水植物培育时候进行大地景观艺术建设、利用滨江景观廊道遮挡消落区等。
范春
关键词:三峡水库旅游影响
旅游景区体验空间结构、类型及设计被引量:1
2016年
从景观设计理论角度,文章试图建构起基于静态角度下的旅游者景区体验空间结构要素,即包含背景氛围空间、焦点景观空间和核心体验空间。基于审美体验层次理论,提出动态下的旅游者体验空间类型,即引景空间、廊道空间、一般兴奋点空间、高潮点空间和回味空间。在此基础上,借用景观设计理论,从旅游者体验角度进行不同类型体验空间的要素、素材设计探讨,以期对景区开发设计提供参考。
范春
关键词:空间类型
新农村规划中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及工艺探讨——以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于河村村庄规划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农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生活污水的处理是新农村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归纳和分析了国内几种较典型的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即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模式、分散处理模式和集中处理模式;总结了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稳定塘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和土壤处理系统等几种具体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最后选择适合的处理模式和处理技术应用到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于河村村庄规划中,为新农村规划生活污水的处理提供参考。
范春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生活污水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