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两种手术方案的选择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两种手术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7例翼状胬肉未遮盖瞳孔区的老年性白内障,按其接受手术方案分为两组,A组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先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2~4d再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及术后屈光度并加以比较。结果与联合手术相比,分次手术术后残余屈光不正度数更低,术后裸眼视力更好。结论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先行翼状胬肉手术,再行超声乳化吸出白内障能取得更好效果。
- 罗康怡杜冰姚晓明
- 关键词:白内障翼状胬肉手术
- 仅存光感的严重眼外伤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分析 2 0例 (2 0眼 )无光感或光定位不确的眼外伤施行显微手术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严重眼外伤入院后常规眼科检查及辅助检查包括B超扫描、X线断层扫描及视觉电生理检查。施行Ⅱ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摘出眼内异物。结果 术后视网膜在位 16眼 ,后极部视网膜在位 1眼。术前无光感 3眼中术后恢复光感者 1眼。术前光定位不确17眼中恢复数指以上视力者 10眼 ,其中 0 0 5~ 0 3者 6眼。结论 仅存光感的严重眼外伤视功能丧失主要原因包括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严重广泛受损和毁坏。视 枕诱发电位波形消失者 ,视力可能完全丧失。波形波幅严重下降者 ,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有可能恢复不同程度的视力。
- 曾键张国明陈青山罗康怡
- 关键词:严重眼外伤玻璃体手术视网膜手术
- 白内障术后真菌性眼内炎1例被引量:3
- 2005年
- 邓宏伟姚晓明赵铁英罗康怡罗恒
- 关键词:真菌眼内炎白内障
- 玻璃体后皮质剥离术在视网膜异物摘出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出术中行玻璃体后皮质切除 ,观察其对预防术后远期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5 6例( 5 6眼 )常规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异物摘出术 ,术中行玻璃休后皮质剥离和切除 ,根据病情联合其他术式。术后随访观察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异物摘出成功率 10 0 % ( 5 6/ 5 6)。术后随访 3~ 12月 ,2眼 ( 3 6% )视网膜下异物术后 1月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经再次手术 ,硅油填充 ,视网膜复位。术后矫正视力 0 5以上者 3 7眼 ( 66 0 7% )。结论 玻璃体后皮质剥离 ,有效去除外伤性PVR赖以生长的支架 ,解除玻璃体或机化条索对视网膜的牵引作用 ,可行效地预防外伤及术后视网膜脱离并发症的发生。
- 赵铁英秦波樊宁闻慧罗康怡张国明
-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摘出
- 严重糖尿病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观察严重糖尿病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diabeticproliferativevitreo retinopathy ,DPVR)术中所见特点 ,及其手术方法特点、填充材料应用选择及术后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 3 3例 3 4眼DPVR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膜剥离、眼内激光光凝并根据情况选用眼内长效填充材料的病例。结果 术中见所有病例均有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后皮质及纤维增殖膜呈强直状 ,与视网膜紧密粘连处、多位于视神经乳头及血管表面 ,需行分段剪开、进行蚕蚀式切割 ,先易后难剥离切除。术后随访 3~ 2 4个月 ,3 3 /3 4眼 (占 97% )一次解剖成功 ;3 4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0 0 5以上 2 6眼 (占 76 5 % ) ,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7眼视力 0 2~ 0 7。结论 玻璃体切割、不同于外伤等手术方法的玻璃体后皮质及纤维增殖膜的安全剥除、切割 ,眼内光凝 ,结合眼内填充是挽救严重PDVR患眼最终失明的有效方法。
- 赵铁英罗康怡陈青山欧阳芳冯其高
- 关键词:外科手术玻璃体切割膜剥离
- 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治疗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白内障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01/2011-10于我院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白内障患者112例118眼,根据临床表现和OCT检查结果按早期、增殖期、牵拉期予以分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wk;6mo检测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OCT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组织变化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mo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早期组≥0.5者100%,增殖期组≥0.5者73%,牵拉期组≥0.1者53%。术后6mo,OCT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术前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牵拉期组患者有2例最终行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离术。结论: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白内障患者可以改善视觉质量,并不会加重原有眼底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黄斑前膜已处于牵拉期的白内障患者,单纯白内障手术对术后视力改善有限,建议联合或再行眼底手术治疗。
- 罗康怡杜冰古洵清陈胜
-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前膜白内障超声乳化
- 两种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治疗无晶状体眼的效果探讨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无晶状体眼植入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与房角支撑型人工晶状体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差异。方法收集深圳眼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住院接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无晶状体眼患者共37例,其中植入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19例(19只眼),植入房角支撑型人工晶状体18例(19只眼)。比较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角膜水肿发生率、并发症及人工晶状体的位置。随访时间至术后3个月。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的BCVA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两组眼压差异无显著性。Artisan虹膜夹持型组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丢失率低于房角支撑型组,术后1周内角膜水肿发生率高眼压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房角支撑型组低。两组术眼的人工晶状体位置均保持良好的居中性。结论 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与房角支撑型人工晶状体都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有效方法,两者比较,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损伤更小,更为安全,为较佳的手术方式。两者远期效果的比较尚待进一步观察。
- 罗康怡杨明民诸凤娇杜冰古洵清
- 关键词:无晶状体眼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调节训练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调节训练法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患者视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LASIK术后3个月仍有视疲劳症状的患者28例,年龄34-45岁(平均38.32岁),进行调节灵敏度训练(即±1.0D、±2.0D反转透镜),每日2次,每次15min。15d为一疗程,一般为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视疲劳评分及调节灵敏度。结果LASIK术后患者视疲劳评分治疗前为10.04±0.22,治疗后为4.00±0.15,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灵敏度治疗前为(5.27±1.22)cpm,治疗后为(8.98±1.69)cpm,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调节灵敏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调节与双眼视觉训练方法,能改善LASIK术后患者视疲劳症状。
- 贾惠莉严宗辉邓宏伟罗康怡张醇
- 关键词:角膜磨镶术视疲劳近视
-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高眼压的观察治疗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早期高眼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9例(42只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发生术后早期高眼压的16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分析高眼压发生的原因、临床特点及综合治疗效果。术后早期高眼压的诊断标准为术后10 d内任何时间非接触式眼压计眼压≥24mmHg或较术前眼压高10mmHg(1mmHg=0.133 kPa)。结果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率为38.1%。其发生与联合手术后炎症反应、小梁网的阻塞和滤过功能下降、眼内填充有关,常与前葡萄膜炎、角膜上皮缺损相伴危害术眼,可以通过术后密切监测、及时给予药物综合治疗控制。结论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超声乳化术后早期高眼压,发生率高,危害性大,及时有效的药物综合治疗非常重要。
- 樊宁赵铁英冯其高罗康怡王媛
- 关键词:高眼压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
- 全面质量管理在眼科围手术期质量管理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运用管理工具,分析判断眼科围手术期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建立眼科围手术期质量管理体系。方法采用文献法和调查咨询法结合,制订调查表;采用德尔菲(Delphi)法对调查对象进行两轮问卷咨询,对围手术期的流程和环节进行评价,选取关键环节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结果两轮调查分析建立了4个管理维度20个关键管理环节,调查结果的信度良好,将质量管理需求纳入围手术期管理系统,建立与设计关键因素。结论初步建立眼科围手术期质量管理体系,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方法和思路。
- 柯山罗康怡吴晟
- 关键词:围手术期质量管理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