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景进
- 作品数:13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圳市南山区科技研发资金资助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神经性厌食症与家庭治疗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本文从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意义、流行学、与家庭系统的关系、对家庭的影响及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家庭特征等方面进行总结和讨论。
- 申景进陈向一
- 关键词:神经性厌食症家庭家庭治疗
- 儿童期性虐待受害者记忆、执行功能与血浆神经肽Y的关系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儿童期性虐待(CSA)受害者认知障碍的生化机制。方法对某职业学校成人服刑女犯21例CSA受害者(CSA组)和21例同校服刑女犯(对照组)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韦氏记忆测验,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并分析NPY与认知功能、创伤后应激症状(IES-R)的关系。结果(1)CSA组的IES-R总分及闯入因子、麻木/回避因子和高警觉因子3个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2)CSA组在顺数、倒数、积累、图片、再生、联想、触摸、长时记忆、短时记忆、记忆商数等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总试验次数和随机错误数则多于对照组(P<0·01和P<0·05);(3)CSA组血浆NPY水平[(73±56)NG/L]低于对照组[(134±53)NG/L;P=0·001];(4)NPY水平与记忆商数(R=0·354)、短时记忆(R=0·385)、再生(R=0·340)、触摸(R=0·328)呈正相关(P<0·05和P<0·01),与WCST各测验分数和IES-R总分无相关(P>0·05)。结论儿童期性虐待受害者的执行功能和记忆明显受损,血浆NPY水平下降可能是其记忆损害的生化机制之一,而创伤后应激症状与血浆NPY水平下降无关。
- 黄国平张亚林邹韶红申景进向慧赵兰
- 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与疗效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与患者家庭功能的关系,为重性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66例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进行基线期评估,在基线、治疗2周末和6周末同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进行评估。结果痊愈组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和组织性因子分高于未痊愈组,矛盾性和控制性因子分低于未痊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0.01)。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和娱乐性因子分与HAMD6周末总分减分率正相关,控制性因子分与6周末总分减分率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0.01)。结论重性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与治疗效果有关,改善患者的家庭功能可能有助于提高疗效。
- 申景进陈向一黄国平
- 关键词:重性抑郁症家庭功能疗效
- 抗抑郁治疗早期临床变化与疗效的相关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盐酸氟西汀抗抑郁治疗的临床症状早期变化与疗效的关系,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盐酸氟西汀20mg/d对103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并完成随访6周,按照治疗6周末抑郁症状是否缓解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临床疗效总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两组基础因子分比较,仅缓解组的阻滞因子基础分低于未缓解组,差异有显著性(t=-3.300,P<0.01)。治疗2周末,缓解组阻滞因子及睡眠障碍因子的减分率均显著高于未缓解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2.880,2.602,P<0.05);两组总分、认识障碍因子、焦虑/躯体化因子及体重因子的减分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210,0.547,0.578,-0.309,P>0.05)。阻滞因子和睡眠障碍因子的2周末减分率与6周末总分减分率显著正相关(r=0.380,0.254,P<0.05)。结论治疗前患者的阻滞症状越轻,后期疗效越好。治疗2周末临床总严重程度评分愈小、阻滞症状及睡眠障碍的好转愈明显,后期疗效愈好。
- 申景进张亚林曹玉萍陈向一
- 关键词:抑郁症症状盐酸氟西汀疗效
- 儿童期有性受虐史成人女犯的认知损害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探讨成人女犯中有儿童期性受虐(child sexual abuse,CSA)史者的认知损害情况,及其与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关系。方法:对成人女犯CSA 受害组(简称CSA 组)21例,对照组21例进行韦氏记忆(WMS)、威斯康星执行功能(WCST)和划消注意测验,并分析其与创伤后应激症状(IES-R)的关系。结果: CSA 组记忆商数(MQ)(85.1±19.2)、长时(25.9±7.4)和短时记忆(55.6±11.3)三项记忆测验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5.6±14.7,t=3.89,P<0.01;34.5±4.7,t=4.48,P<0.01;65.0±7.3,t=3.56,P<0.01)。CSA 组总实验次数(92.2±24.4)和随机错误(44.8±21.6)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7.9±19.6,t=-3.48,P<0.01;22.3±14.6,t=3. 89,P<0.01)。CSA 组的净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1.9±72.4,171.0±45.9,t=2.09,P<0.05)。上述认知损害还与IES-R 总分、各亚症状分呈现相关,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成人女犯中有儿童期性受虐史者记忆、执行功能和注意力均受到明显的损害,且这种损害与创伤后应激症状有明显的关系。对成人女犯进行创伤事件的筛查、认知康复训练,实属必要。
- 黄国平张亚林申景进邹韶红向慧赵兰
- 关键词:性虐待病例对照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
- 抑郁症患者焦虑/躯体化症状早期的变化与氟西汀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焦虑/躯体化症状的早期变化对氟西汀抗抑郁治疗达症状缓解的预测作用。方法对103例重症抑郁患者给予氟西汀治疗6w,剂量固定于20 mg/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1、2、4、6w末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定临床症状,其中焦虑/躯体化因子分用来评定焦虑/躯体化症状。结果治疗6w末103例患者中32例(31.1%)达到症状缓解标准,71例(68.9 %)未达到症状缓解标准。早期HAMD-17中焦虑/躯体化因子分及胃肠道症状条目分的变化与症状缓解存在正相关,而该因子中其余条目的变化与症状缓解不相关。结论HAMD-17中焦虑/躯体化因子分及胃肠道症状有关的条目分早期改善可能是氟西汀治疗后症状能基本缓解的预测因子。
- 申景进张亚林杨世昌曹玉萍李文刘平
- 关键词:抑郁症症状氟西汀疗效
- 抗抑郁药物治疗反应预测的临床及社会心理因素被引量:3
- 2006年
- 本文从心理社会学及临床特点方面综述了抗抑郁药物治疗反应预测因素的研究现状。
- 申景进张亚林
- 关键词:抑郁症
- 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不良反应对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盐酸氟西汀抗抑郁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关系,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盐酸氟西汀20mg/d固定剂量对103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并完成随访6周,按照治疗6周末抑郁症状是否缓解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副反应量表"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量化研究。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不良反应总分均持续减少,但两组各周不良反应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对氟西汀抗抑郁疗效无显著影响。
- 申景进张亚林曹玉萍李文陈向一
- 关键词:抑郁症疗效
- 治疗中的抑郁症——临床症状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探讨盐酸氟西汀治疗过程中抑郁症的临床症状变化及其相关的临床及社会心理学因素,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盐酸氟西汀20mg/d对103例入组的抑郁症患者治疗并完成6周随访,按照治疗6...
- 申景进
- 关键词:抑郁症盐酸氟西汀社会心理学
- 文献传递
- 重性抑郁症患者不同维度生存质量与症状变化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症患者不同维度生存质量与其症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对103例重性抑郁症患者进行基线期和治疗6周末的评估,在基线、治疗2周末和6周末还同时评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结果:治疗6周末,患者SF-36因子分均高于基线(P<0.01)。治疗2周和6周末,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体质量因子除外)、CGI分均低于基线分(P<0.01)。基线期痊愈组SF-36情感职能显著低于未痊愈组[(2.08±8.20)分vs.(5.63±14.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各因子分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末,2组除躯体疼痛因子与基线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因子分均高于基线(P<0.05或P<0.01);痊愈组躯体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分高于未痊愈组(P<0.05或P<0.01)。基线SF-36总分与HAMD总分及认知障碍因子、CGI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治疗2周末,一般健康与认知障碍减分率、精力和健康变化与睡眠障碍减分率呈正相关(P<0.05);治疗6周末,健康变化分别与基线HAMD和睡眠障碍、一般健康状况和情感职能分别与基线焦虑/躯体化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重性抑郁症患者接受6周抗抑郁剂治疗后其生存质量可能得到普遍改善,不同维度生存质量的改善可能与不同症状的基线水平和早期改善程度相关。认知障碍的早期改善可能有利于改善治疗6周后的一般健康状况,睡眠障碍的改善则有助于患者恢复精力和改善对自身健康状况总体变化的评价。
- 曹玉萍李文申景进张亚林
- 关键词:重性抑郁症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