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秀红

作品数:40 被引量:507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经济管理
  • 10篇农业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主题

  • 13篇生态
  • 13篇土地利用
  • 8篇退耕
  • 7篇生态退耕
  • 6篇土地利用变化
  • 6篇农业
  • 6篇耕地
  • 4篇生态系统
  • 3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能值
  • 3篇能值分析
  • 3篇可持续性
  • 3篇建设用地
  • 3篇干旱
  • 2篇沙漠化
  • 2篇时空变化分析
  • 2篇碳排放
  • 2篇碳吸收
  • 2篇土地利用程度

机构

  • 39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国土资源部土...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39篇王秀红
  • 8篇申建秀
  • 8篇申元村
  • 6篇张宏业
  • 6篇吴金凤
  • 4篇张红旗
  • 3篇何书金
  • 3篇卢琦
  • 3篇张镱锂
  • 3篇罗明
  • 3篇张伟
  • 3篇杨阳
  • 3篇张伟
  • 2篇丛日春
  • 2篇岳耀杰
  • 2篇李秀彬
  • 2篇张雯
  • 2篇刘羽
  • 1篇程维明
  • 1篇冯益明

传媒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资源科学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地理科学进展
  • 4篇Journa...
  • 2篇地理研究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地理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中国沙漠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农业环境与发...
  • 1篇AMBIO-...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耕地和建设用地连通性变化——以山东省平度市为例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山东省平度市为案例区,分析研究区2005—2013年耕地和建设用地的连通性及其核心斑块格局变化的特征,为有效保护区域耕地,合理规划建设用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斑块的景观指数分析方法,构建了案例区耕地和建设用地整体连通性指数(IIC)、可能连通性指数(PC)及斑块重要值(dI),以反映区域内两种地类的连通性和各斑块重要性。[结果](1)与耕地相比较,平度市的建设用地分布格局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2)建设用地的连通性显著增加,相反耕地的连通性有所下降;(3)2013年平度市耕地核心斑块的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9%,而建设用地的核心斑块面积仅占建设用地面积的79%。[结论]耕地核心斑块属于连通性好,利用效益较好的耕地分布区,其数量和质量均应得到有力保护。建设用地核心斑块具有连通性好,地理位置好的特点,应加强此类建设用地的无节制扩张控制和现有建设用地的合理规划利用,同时应不断控制建设用地的污染物排放,保持良好环境质量,避免污染附近耕地。
吴金凤王秀红汪然
关键词:耕地建设用地
农地利用碳强度及可持续性动态变化——以山东省平度市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以中国东部山东省平度市为案例区,通过识别重要的农地利用碳排放源和构建碳排放测算体系,包括农用化学物质投入间接碳排放、耗能碳排放、氮肥施用后导致的土壤直接N_2O释放、秸秆燃烧碳排放和牲畜养殖CH_4和N_2O排放,测算了1995—2013年农地利用的碳排放量;结合农产品产值分析了农地利用碳强度变化特征,结合农作物碳吸收分析了农地利用的碳可持续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得出:(1)1995—2013年平度年均碳排放量的次序是:农资投入22.50万t>牲畜养殖17.41万t>秸秆燃烧6.62万t,其中秸秆燃烧碳排放呈逐年增加态势,而农资投入和畜牧养殖均呈逐年减少趋势。(2)平度农地利用碳强度变化结果表明,农产品产值增加速度超过农地利用碳排放速度,单位产值碳排放已从1995年的1.24 t/元降至2013年的0.35 t/元。(3)碳可持续性指数变化特征表明,平度农地利用过程中碳吸收大于碳排放,且碳可持续性指数以年均7.12%速率增长,故平度农作物生产期的碳吸收能够完全消纳农地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碳排放。该研究不仅为中小尺度以及我国东部区域的农地利用碳排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而且有益于推进我国农业的碳减排,并为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LUCC、碳循环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提供基本素材。
吴金凤王秀红
关键词:农地利用碳排放碳吸收可持续性
农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及生态农业分区被引量:9
2003年
我国自 2 0世纪 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综合国力有了极大提高 ,但东西部发展差距也在迅速拉大。党中央及时作出加快西部开发的战略决策 ,并选择生态建设为切入点和实施退耕还林 (草 )及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措施 ,无疑都是正确的。但却在部分决策者中产生了淡化西部农业地位及农业建设方向迷离等问题。本文认为 ,我国西部大开发中 ,农业仍应作为基础产业加以重视。作为我国农业文化的起源 ,西部黄土高原的大地湾文化已有 70 0 0 - 80 0 0年历史 ,仰韶文化亦有 50 0 0 - 60 0 0年历史 ,说明该区农业在远古时代便具有奠基位置。文章接着列举近期 (2 0 0 0年 )西部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 38.1 2 % ,粮食产量占全国 2 7.9% ,棉花产量占全国 36 .33 % ,农业产值占全国农业产值 2 3 .0 9%的事实 ,说明我们西部大开发中不能忽视农业的位置。事实上西部农业产品消费量中 ,其农村住户人口只消费了自身原粮产量的 52 % ,蔬菜产量的 31 .3 % ,油脂产量的 2 6 .3 % ,其余均用于支援城镇建设和调往区外 ,说明西部农业在国家建设中 ,贡献亦是巨大的。西部地区人口总计约 3 .55亿 ,占全国人口的 2 8.67% ,如此数量的人口需求靠国家从区外调剂 ,是不可想象的。因此 ,淡化或轻视西部农业地位的观点 ,将是百害而无一利。
申元村张洪业王秀红
关键词:农业西部大开发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新疆伊犁新垦区农业土地利用优化方式初探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分析2008年新疆伊犁新垦区土地利用状况,未来农林牧土地利用优化涉及的土地为原有的耕地、林地、草地与未利用地中的沙地和盐碱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中的沼泽地为试图控制其面积不变的土地利用类型。为维持农业持续发展,在大农业结构优化中,草地和农田防护林的比例应逐渐扩大;在种植业优化中,以粮食作物的生产利润为目标函数,同时以保持粮食作物基本单产量和传统农作物基本播种面积比例为约束条件。在大农业结构优化中,较理想的农林牧比例大致为4∶1∶5。在种植业优化中,稻谷、小麦、玉米和豆类4种粮食作物的种植比约为:1∶4∶3∶2。
王秀红杨阳张宏业张红旗
关键词:农业土地利用
伊犁地区农林牧业平衡发展与生态保护——以察布查尔县为例被引量:7
2009年
本文分析了察布查尔县的自然条件、农林牧业发展现状及其主要问题,探讨了察布查尔县土地开垦和灌区扩大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生产的影响。文章指出,察布查尔县种植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林业和畜牧业,造成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失调,并对地区生态安全构成了威胁。针对这些问题,认为:①应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和扩大饲草种植,减轻草场的压力,保护好生态环境,形成生态的良性循环;②灌区扩大可以改善农田水分条件、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盐碱危害。但不合理的灌溉也会引起盐渍化、沼泽化、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因此,应该建立完善的灌排体系,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减轻对环境的危害;③应该将扩大灌溉面积与中低产田改造结合起来,加强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灌区内现有农田的生产力。
张宏业张伟张伟王秀红张红旗
关键词:生态保护灌区
伊犁新垦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被引量:18
2009年
本文运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了1985年~2008年间,新疆伊犁河谷新垦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利用Costanza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思路,分析了20多年来,新垦区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时间、空间和结构上的变化。结论如下:①1985年~2008年间,研究区耕地不断增加,但草地有退化为盐碱地或沙地的倾向;②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6.19%。在新垦区今后的农业开发中,一方面,应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功能,防止过度开发引起的草场沙化、湖泊与湿地萎缩、土壤侵蚀加重及农田土壤盐渍化等生态问题。另一方面,应通过种植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提升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③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价值系数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这说明研究区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基于谢高地价值系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结果在本区域内有较高的可信度。
张伟张伟张宏业王秀红张红旗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西部地区耕地保护压力分析及启示被引量:4
2012年
西部地区生态与环境脆弱,不适宜大规模开发耕地而作为全国的粮食基地,但根据土地的适宜性,优质和中等质量的耕地需要得到应有的保护,以满足当地人们的需求和生产特色产品的需要。在实施生态退耕和建设用地迅速扩展的背景下,西部地区耕地保护主要压力涉及:避免建设用地占用优质耕地,促进低质量或边际耕地的生态退耕,以及防止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的加剧。
王秀红
关键词:耕地保护建设用地生态退耕农业面源污染
区域生态退耕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宁夏盐池为例被引量:17
2014年
生态退耕使我国西北干旱与半干旱生态脆弱区土地结构和功能发生重大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深刻影响。本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分析了1990和2005年,盐池县土地利用和土地类型变化的规律;利用修正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计算出两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土地利用和土地类型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结论如下:1)1990-2005年间,研究区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得到大幅增加,未利用地大幅减少。2)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1990年为99064.6万元,2005年为115421.0万元,增加了20.62%。3)导致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未利用地大幅度减少,相应转化为单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的林地、草地、耕地等。研究表明,生态退耕促进了区域土地类型结构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但是将大量未利用地转化为农田和人工林地的长期生态效应还需进一步观察。文中研究对协调类似区域人地关系,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福祉具有指导价值。
岳耀杰闫维娜王秀红申元村仇梦梦周兰栗健
关键词:生态退耕土地利用变化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in Ecological Risk of Land Use before and after Grain-for-Green Policy in Zhengning County, Gansu Province被引量:3
2013年
The Grain-for-Green Policy aims to convert cropland to grassland and forest across western China, and evaluating ecological risk is essential to its implementation. Because few recent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eco-risk changes of land use in the areas affected by significant policies, this paper took Zhengning County in Gansu Province as our focal area, and studied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in ecological risk before and after policy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indices of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an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method using ArcGIS and Fragstats was done. The regional gravity center model and l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model were also used to enrich the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divisional eco-risk and its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in the count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has contributed to an overall reduction in ecological risk in Zhengning County, with a divisional degree order reduction following the pattern: eastern Zhengning 〉 western Zhengning 〉 central Zhengning. The gravity center for eco-risk shifted 4288 m southwest from 1995 to 2010 due to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The study implies that greate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forest and grassland restoration in eastern Zhengning, cropland protection in central Zhengning,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western Zhengning.
申建秀王秀红
1995-2012年宁夏盐池县种植业碳足迹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细化中小尺度农业系统碳足迹的研究既可为当地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大尺度农业系统的碳足迹研究提供基本素材。本论文基于投入产出视角,以位于农牧交错带的宁夏盐池县为案例区,通过分析种植业碳排放源,细化碳吸收的各类作物,选定主要投入要素的碳排放系数和各种作物的碳吸收率,重点分析了1995-2012年研究区农作物的碳吸收对农业化学物质及能源投入碳排放的消纳情况。结果表明:盐池县种植业的碳平衡处于碳生态盈余状态,净碳汇稳步上升,年平均增长率达13.31%。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在1995-2000年、2000-2007年和2008-2012年3个时段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相应时段的变异系数和当地生态退耕政策的影响,将碳足迹变化分为3个时期,即不稳定期1995-2000年、较稳定期2000-2007年和稳定期2008-2012年。然而,上述碳生态盈余状态并不能掩饰农业化学物质和能源投入不断增加所带来的不可再生资源年损耗的增加和农业面源污染潜在风险的加剧。
吴金凤王秀红
关键词:碳足迹碳吸收种植业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