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威海

作品数:16 被引量:137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8篇社会学
  • 6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社会
  • 3篇社会学
  • 3篇户籍
  • 3篇户籍制度
  • 3篇和谐社会
  • 2篇道德
  • 2篇社会失范
  • 2篇社会团结
  • 2篇失范
  • 2篇团结
  • 2篇教育
  • 2篇福利
  • 1篇道德建设
  • 1篇道德教育
  • 1篇德教
  • 1篇第二次世界大...
  • 1篇幸福感
  • 1篇性别
  • 1篇性别差异
  • 1篇灾害

机构

  • 16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16篇王威海
  • 2篇顾源
  • 1篇顾原
  • 1篇单惠
  • 1篇蒋泽
  • 1篇陆康强
  • 1篇陈璐
  • 1篇周乃宁
  • 1篇张雄

传媒

  • 3篇人文杂志
  • 2篇理论导刊
  • 2篇理论界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上海经济研究
  • 1篇学术月刊
  • 1篇社会学研究
  • 1篇中共福建省委...
  • 1篇铜陵学院学报
  • 1篇中国社会工作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涂尔干“社会团结”理论评述——兼谈其与“和谐社会”的异同被引量:4
2007年
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的过程之中,“和谐社会”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的不和谐现象,这与社会学的产生在背景上具有相似之处。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典型地代表了西方社会学家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了解社会团结理论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我们对“和谐社会”内涵的把握,涂尔干对两类社会团结的界分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和谐社会与现代和谐社会的区别。
王威海
关键词:社会失范社会团结和谐社会
西方现代国家建构的理论逻辑与历史经验:从契约国家理论到国家建构理论被引量:9
2012年
在西方国家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契约国家理论与国家建构理论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均以现代国家的建构作为其核心议题。前者产生于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的成长时期,偏重于逻辑推理和演绎的方法,中心在于讨论国家的形成和国家权力的分配,提出了社会产生国家的国家建构路径,而围绕国家集权与分权的争论则描摹出现代国家权力的基本结构;后者则出现在西方现代国家的成熟时期,主要采用历史比较的归纳方法,专注于欧洲民族国家建构历史经验的总结,发现了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国家权力由集权而分权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国家建构的不同路径。二者在国家建构的顺序以及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利的关系等基本问题上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王威海
关键词:现代民族国家社会契约
社会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认为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建设的目标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主题,消除社会失范,实现社会和谐是社会学的主要内容。而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乃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和谐内容,而且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之间又存在着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密切关系。
王威海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失范法制建设道德建设
户籍对婚配的影响:变化与趋向被引量:3
2011年
婚配模式是测量社会结构开放度的重要指标。本研究认为,户籍制度交集了地域空间、身份地位、社会资源获取等多种婚姻影响要素,因而对户籍在婚配模式中的影响和所出现的变化进行分析乃是考察中国社会开放度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配偶之间的户籍配对存在高度相关,但这种相关性由于人们初婚时间的不同而变化;随着初婚时间的推移,配偶双方中都是本地户籍的概率在迅速减小,而配偶双方是异地户籍的概率在明显增加。在当今社会,户籍因素对人们择偶的限制在逐渐减小,从而也预示了中国社会开放度逐步提高的趋势。
王威海顾源
关键词:户籍制度社会变迁
性别、婚姻与主观幸福感被引量:8
2013年
婚姻作为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对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和改变有着重要作用。我国男性和女性因婚姻关系的存在而发生的主观幸福感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前者比后者的提升更为明显,后者甚至出现了幸福感水平的降低。本文使用CGSS2010的数据,在对这一情况进行描述验证的同时,也提出婚姻关系条件下的相关因素假设,在社会支持、社会资本和经济效用等理论的基础上,以家庭支持、社会交往和个人收入等因素为解释变量,建构我国居民婚姻状况下个人主观幸福感性别差异产生的机制,对产生这种两性差异的原因做出了解释。
陈璐王威海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婚姻状况性别差异家庭支持社会关系
中国户籍制度
王威海
灾害社会工作的契机与挑战
2010年
契机:灾害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巨灾频发的国家。据民政部统计,近20年来,我国因遭受各类自然灾害年均死亡约4300人,倒塌民房约300万间。近5年来,中央每年安排自然灾害救助资金超过50亿元,平均每年救助6000万~8000万人次。
王威海顾原
关键词:灾害社会工作自然灾害救助资金民政部
中国城乡居民的中学教育分流与职业地位获得被引量:63
2012年
布劳-邓肯的经典职业地位获得模型把教育水平作为阶层地位再生产的中间变量,却忽视了教育分流的效应。本研究认为,在当前中国社会中,中学教育分流对阶层地位的再生产的效应是不可忽视的。对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数据的分析显示,曾就读重点初中或高中的人更有可能获得较高水平的教育,从而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较高的职业地位;但是教育分流的优势并未对人们现职职业地位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只能通过教育获得和初职职业地位获得对现职职业地位获得产生间接影响。中国的重点、非重点中学校制,导致了后续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平等,进而影响了人们职业地位的获得。这些研究结论以中国的资料拓展了布劳-邓肯模型关于教育作为阶层地位再生产的中间变量的内涵。
王威海顾源
关键词:教育分流职业地位获得
现代化的国际比较:从甲午战争看国家发展与国际竞争被引量:1
2011年
在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和日本都处在现代化的初级阶段,日本一直视中国为最大的竞争对手,而清政府对此并无清醒认识。北洋海军的军备方式由于受到了国内社会环境的影响,与日本的海上实力相比,长于防守、短于进攻。战争的结果并非只取决于军队实力,而与国家的发展方式相关。决定国家发展的关键在于保证改革政策得到执行的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因素。正是这些方面的缺陷使清政府在推行其外交政策时捉襟见肘。在变换不定的国际环境中,小国可以迅速积蓄起一定的能量从而"乘势而起",大国的崛起则需要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
王威海单惠
关键词:甲午战争
西方比较政治理论述评
1995年
当今,我们正置身于各种不同的政治观念的交汇之中,唯有通过对不同性质的政治现实比较、综合、质疑,才可以揭示出政治的本质。 比较政治理论是当代西方政治学的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它以各种政治体系整体或组成部分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为研究对象。本文拟对西方近年来比较政治理论作一个概略的述评。
王威海
关键词:政治系统政治精英政治团体政治过程比较政治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