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列辉

作品数:67 被引量:379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经济管理
  • 15篇历史地理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9篇港口
  • 13篇航运
  • 9篇区位
  • 7篇区位优势
  • 6篇丝绸之路
  • 6篇网络
  • 6篇海上丝绸之路
  • 6篇航运网络
  • 6篇长三角
  • 5篇自我增强
  • 5篇城市
  • 4篇腹地
  • 4篇港口城市
  • 4篇港口体系
  • 3篇枢纽
  • 3篇区位分析
  • 3篇装箱
  • 3篇开埠
  • 3篇空间结构
  • 3篇集装

机构

  • 47篇华东师范大学
  • 13篇复旦大学
  • 4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法国国家科学...

作者

  • 60篇王列辉
  • 3篇朱艳
  • 2篇洪彦
  • 2篇叶斐
  • 1篇宁越敏
  • 1篇吴松弟
  • 1篇姜修宪
  • 1篇杨蕾
  • 1篇杨帆

传媒

  • 6篇地理学报
  • 3篇地理研究
  • 3篇经济地理
  • 3篇中国港口
  • 2篇安徽史学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人文地理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地理科学
  • 2篇中国经济史研...
  • 2篇史林
  • 1篇浙江学刊
  • 1篇江汉论坛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史学月刊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社会科学
  • 1篇上海经济研究
  • 1篇城市规划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0
  • 11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与宁波两港空间关系研究
上海港和宁波港是长江三角洲港口体系中两个最重要的港口。本文对两港的空间关系进行长时段考察和定量测度。近代以来,上海、宁波两港的空间关系大致经历了枢纽港—支线港到枢纽港—大型水深直挂港的转变。开埠之后,上海港快速发展,成为...
王列辉
文献传递
整合长三角港口资源 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被引量:3
2009年
加快建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江苏和浙江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航运体系中的地位。当前,长三角港口吞吐量增幅放缓,交通一体化加剧港口间的竞争,长三角港口合作难度日益加大。应从长三角整体利益出发,整合长三角港口资源,打造一体化的集疏运网络体系和现代航运服务体系。
王列辉
关键词:长三角港口
近代宁波港腹地的变迁被引量:9
2008年
港口的发展需要腹地的支撑,近代宁波港的地位相对下降,港口的腹地有一个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本文根据海关报告和不同时期的经济调查,把近代浙江港口的腹地变化分为四个时期,在这个框架范围内厘清了宁波港腹地的变迁过程,为探究宁波港地位相对下降提供了一个视角。
王列辉
关键词:腹地
提升上海海空枢纽港能级,促进临港新片区建设被引量:7
2021年
上海海运枢纽能级不断提升,中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迅速;国际航空客货运增长较快,航空网络初步形成。但上海海运和航空枢纽建设均存在明显不足,中高端航运服务业在临港新片区分布较少,浦东机场临空经济与自贸试验区互动不充分。上海应以质量式增长提升上海海空枢纽港能级,从交通枢纽到“交通枢纽+”方向提升区域经济功能,把海空交通枢纽与临港新片区紧密结合起来,打破行政隶属边界,搭建协同发展平台。
王列辉宁越敏张凡苏晗郑渊博张楠翌
关键词:临空经济区
唐朝至近代长江三角洲港口体系的变迁轨迹被引量:16
2007年
长江三角洲最重要的贸易港从唐代的扬州转移到宋元明时期的宁波及外港双屿港,近代开埠之前又转移到上海,大致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再自南向北转移的发展趋势。不同时期的主要贸易港和区域性港口形成分工协作、层次分明的港口体系。文章最后从港口区位条件、自然环境、腹地经济开发程度、对外联系等方面分析了推动长江三角洲主要港口转移和港口体系变迁的重要因素。
吴松弟王列辉
关键词:港口体系长江三角洲
全球高端航运服务业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21年
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是港口城市产业转型的重要着力点。基于劳合社海事企业名录,利用连锁网络、回归模型等,研究1982—2018年全球高端航运服务业节点城市和城际联系的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全球高端航运服务业骨架由“T”字型向“大三角形”转变,网络重心不断东移,欧洲、地中海和亚太地区构成的东西向市场是其发展主线。②节点城市的网络地位提升与该城市和前序城市建立的联系强度有密切关系,与覆盖的市场范围联系不大。③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主要受资本、技术和市场的共同影响,其布局临近客户和市场,倾向于知识密集型的产业集聚。④集装箱吞吐量和地区宏观经济对高端航运服务业布局的显著性增强,人口数量、港口和行政中心的显著性消失。
王列辉张楠翌林羽珊
关键词:连锁网络
近代上海港崛起的区位分析——兼与宁波港的比较
唐宋以来,宁波港一直是长江三角洲港口中重要的外贸港,独享着对日本和朝鲜的贸易往来,港口地位超过上海港。在近代开埠之后,上海港快速发展,成为东亚枢纽港之一,宁波港的对外贸易相对停滞,成为上海港的支线港。优良的区位条件是近代...
王列辉
关键词:区位条件区位优势长江流域长江三角洲区位分析
文献传递
开埠前后日本与宁波、上海联系的转变
2009年
开埠前后日本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的港口有个转变的过程,开埠之前主要和宁波港往来,开埠之后则与上海港进行往来。于此相应的是,开埠之前,宁波在日本的发展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上海的开埠,缩短了西方国家通向日本的航线,也为日本诸港的开放提供经验和条件,客观上起到了促进日本诸港开放的作用。
王列辉
航运网络与港口发展——以近代上海港为中心被引量:7
2014年
从航运网络的角度分析近代上海港的崛起,勾勒出上海港航运网络的形成过程,进而利用旧海关资料所含货物中转数据,揭示航运网络推动港口货物中转运输。认为近代开埠之后,上海港的"襟江带海"的区位优势开始显现,轮船招商局、蓝烟囱轮船公司等纷纷以上海为中心设置航线,上海成为中国航运网络的重要门户。正是基于这种航运网络,上海的对外运输特别是中转运输蓬勃开展,货物中转率长期维持在50%以上,显示了上海港在联系国内口岸与海外市场之间非常重要的中介作用,这也意味着依托于不断扩大和加密的航运网络,上海港的资源配置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由此也推动了上海整个城市的发展。
王列辉
关键词:航运网络中转运输
近代上海港崛起的区位分析--兼与宁波港的比较
区位条件对港口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从国际尺度看,由于上海、宁波两港位于同一港口体系中,上海港所具备的一些优势如位于中国南北海岸的中点,终年不冻,不受台风、大雾影响等,宁波港同样具备。和宁波港相比,上海港在三个方面具有独...
王列辉
关键词:港口发展区位条件水路运输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