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余勤
- 作品数:75 被引量:31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中国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误诊原因的系统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分析我国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误诊病例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旨在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进行文献追溯检索,搜集我国2000-2011年PBC误诊的病例报道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6篇,误诊患者共246例。其中男31例,女215例,男女比例为1∶7,确诊时年龄16~73岁,其中154例年龄(52.2±8.7)岁。误诊病程1个月~12年,其中151例平均病程26个月。误诊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硬化(40.7%)、脂肪性肝病(14.6%)、隐源性肝硬化(11%)及药物性肝损害(10.6%)等20余种。194例(78.9%)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或)AMA-M2阳性;118例(48.0%)患者行肝活检术,其中10例AMA阴性。结论:我国PBC误诊率较高,可能与临床医师对PBC认识不足、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其他疾病、基层医院检测条件有限以及患者对肝活检依从性差等因素有关。
- 汪余勤范建高沈峰徐正婕陈光榆桑玉尔
- 关键词:抗线粒体抗体误诊
- 第020例 肝小静脉闭塞症1例报道
- 2012年
- 患者,男,41岁,江西上饶人。因“腹胀,纳差一月余”入院,呈持续性腹胀,进食后加重,伴乏力。无发热、恶心呕吐、腹泻、黑便、黏液血便等,于当地医院查肝功能:总胆红素(TB)30.8μmol/L,直接胆红素(DB)192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84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48 U/L,谷氨酰转肽酶(GGT)90 U/L;腹部彩超:肝硬化伴大量腹水,脾轻度肿大,门诊拟“肝功能异常”收入院。追问病史,2010年有腰部外伤史。前列腺增生病史。
- 曹海霞陈梅梅吴湘如徐正婕汪余勤李光明范建高
- 关键词:肝小静脉闭塞症土三七肝功能异常
- 2012上海国际消化系统疾病会议纪要被引量:2
- 2012年
-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美国克里夫兰国际医学教育中心和消化病院、加拿大肝脏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上海国际消化系统疾病会议”于2012年4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举行。徐卫国教授、国际肝脏移植协会前任主席John Fung、加拿大肝脏基金会主席Gary Fagan共同担任本次大会主席。范建高教授及Bo Shen教授担任执行主席。本次会议的主要交流语言为英语,共邀请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及国内的30余位专家,吸引了500余位学者参会。会议主题“聚焦肠道与肝脏”,就当前肝脏与肠道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及其相关联系举行了近40场专题报告,内容精彩纷呈。现将此次会议上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述。
- 沈峰汪余勤范建高
- 关键词:肝脏恶性肿瘤肝移植移植术(医学)消化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NAFLD
- 血管紧张素Ⅱ调控大鼠肝星状细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05年
- 汪余勤李定国吴建新董国芳瞿春莹陆汉明
-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
- 一种高效廉价的H.pylori根除方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铋剂四联疗法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铋剂四联方案在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行H. pylori根除治疗且治疗后行13C呼气试验复查的患者共622例,其中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铋剂四联组442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铋剂四联组11例,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铋剂四联组21例,阿莫西林+甲硝唑铋剂四联组11例,左氧氟沙星三联组137例,比较各组方案的H. pylori根除率及成本-效益比。结果 5个治疗组的根除率分别为91. 18%、72. 73%、76. 19%、90. 91%、81. 02%,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铋剂四联方案根除率优于其他多数铋剂四联方案,且明显优于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在几个方案的成本-效益比比较中,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铋剂四联方案成本-效益比较低(2. 33)。结论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铋剂四联方案在H. pylori初治患者中可达到满意的根除率,且成本-效益比低,是经济、有效的新抗生素组合。
- 李颖怡章瑞南孙芳曹海霞汪余勤范建高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 永生大鼠肝星状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建立永生性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系. 方法:采用改良胶原酶原位灌注法消化肝脏,经Nycodenz 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鉴定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的HSC. 然后通过细胞克隆建立HSC系(HSC-PQ)并传代培养.结合细胞动力学、光镜、透射电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HSC- PQ系的倍增时间、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及结蛋白表达、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等表型特征. 结果:分离获得的HSC约为2×107细胞/只大鼠,细胞成活率>95%,纯度>90%,培养2 wk后几乎所有HSC均已活化.在此基础上经细胞克隆所得的HSC-PQ系表型类似成纤维细胞,倍增时间约75h,可表达结蛋白、α-SMA 以及除Ⅳ型胶原外的多种ECM成分(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等),且传代过程中增生、ECM表达等特性均保持稳定.该细胞系已在体外培养32代(1 a以上),提示其具有永生性. 结论:已成功建立永生性大鼠HSC系,该细胞系的基本特征与活化的原代HSC相似.
- 潘勤李定国汪余勤徐芹芳
-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系HSC细胞动力学免疫细胞
- 78例早期胃癌患者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分析被引量:21
- 2007年
-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内镜和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其在内镜下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近10年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7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内镜下分布以胃窦为主,占61.5%;病变分型以型为主,约占38.5%;病变浸润深度以黏膜下癌较多占64.1%,黏膜内癌占35.9%;组织学分型以管状腺癌占多数38.8%;胃周围淋巴结转移者均见于黏膜下癌,其中以低分化腺癌占多数(57.1%)。结论:内镜检查结合病理学分析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瞿春莹董国芳汪余勤陈梅梅李定国
- 关键词:胃癌内镜病理学淋巴转移
- 颜面部浮肿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一例报道被引量:3
- 2008年
- 汪余勤吴建新陈颖伟孙超宗春华李定国
- 关键词: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 尿黄——警惕胆道疾病
- 2011年
- 引起尿液发黄的原因很多,如吃了上火的食物、饮水过少、过度劳累、服用药物等,只要做相应的调整,一段时间后基本就可以纠正。但是.一旦出现尿液长期发黄,或像浓茶、酱油一样黄,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此时有可能是患了“黄疸”性疾病,需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查明病因。
- 汪余勤汪保灿
- 关键词:胆道疾病尿黄饮水过少过度劳累医院就诊用药物
- 胆汁酸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20年
- 胆汁酸由肝脏产生,是胆汁的主要成分之一。在胆汁分泌受阻时,血清和肝脏胆汁酸浓度上升,进而导致肝损害。尽管过去对于胆汁酸导致肝损害有过很多研究,但是其导致肝损害的分子机制目前仍存在争议。在本文中,我们总结了胆汁酸导致肝损伤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在病理条件下,胆汁酸诱导肝细胞损害是通过处于应激条件下的肝细胞诱导炎症反应而发生的。本文主要聚焦胆汁酸如何诱导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进一步诱导相关免疫细胞的聚集,以及基于对这些病理基础的认识,他们探讨了可能对胆汁淤积性肝损害有潜在治疗的新方法。
- 何胜夫(综述)汪余勤
- 关键词:胆汁酸免疫细胞炎症信号通路胆管上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