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远亮
- 作品数:18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莞东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单病种抗感染药物治疗的质控指标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和评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单病种抗菌药物治疗的质控指标,为下一步规范单病种管理提供资料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度入住呼吸内科患者,第一诊断为CAP且入组临床路径的病例96例,分析抗感染药物治疗的质控指标,分析其病原学诊断、抗感染药物治疗时机、初始抗菌药物的选择、初始治疗效果以及抗感染疗程。结果:抗菌药物使用前的病原学诊断仅为6.25%,96.9%患者能在入院4 h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初始抗感染方案选择针对重症肺炎的百分率为72.92%,全部病例均做了效果评价,抗菌药物治疗的疗程合格率达85.42%。结论:在CAP当中抗感染治疗的单病种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在病原学诊断和初始抗菌药物选择方面;这需要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和初始抗菌药物选择的合理率。
- 徐永祥黄惠英刘治安姚国新汤远亮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单病种质控抗感染治疗
- 暗疮水混匀分装工艺的改进
- 2007年
- 目的提高暗疮水成品的装量和含量均匀度。方法参照原装搅拌叶结构自制搅拌叶,增大了搅拌范围和纵深,通过对两批暗疮水分别采用原配和自制的两种搅拌叶进行混匀分装,对两批成品随机抽样,比较稳定后的装量及沉降体积比,以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经方差齐性检查及t检验,自制搅拌叶组装量与含量均匀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自制搅拌叶可完善解决暗疮水成品装量和含量不均匀问题。
- 姚国新汤远亮孙志平
- 关键词:含量均匀度
- 过氧化氢对50%硫酸镁溶液的抑菌效果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考察0.03%过氧化氢对50%硫酸镁溶液的抑菌防腐效果。方法在配制的硫酸镁溶液中添加0.03%过氧化氢溶液作为抑菌剂,分别在密封和非密封的状况下同未加抑菌剂的样品进行对照。结果采用过氧化氢防腐的硫酸镁溶液在两种情况下,放置60d内都无细菌生成,而未加抑菌剂的样品的细菌学检查全部超标。结论0.03%过氧化氢抑菌效果明显,可作为50%硫酸镁溶液的抑菌剂。
- 汤远亮姚国新张丽华
- 关键词:硫酸镁过氧化氢抑菌
- 药物治疗的不遵从性及相应对策
- 2007年
- 患者在药物治疗中的不遵从性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情形,本文分别介绍了这两种不遵从性的具体表现,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药师的相应对策,以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遵从性。
- 汤远亮姚国新刘治安
- 关键词:药物治疗
- 不同剂量和给药速度对头孢唑啉T>MIC达标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和不同静滴速度对头孢唑啉T>MIC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地选择静脉滴注条件提供依据。方法以一室药代动力学模型为基础,设定头孢唑啉的MIC为8μg.mL-1,T>MIC达标值为45%,计算头孢唑啉在采用不同的剂量和给药速度时的T>MIC,分析剂量和给药速度对T>MIC达标的影响。结果每日单次给药在多数条件下T>MIC都不能达标,每日多次给药则T>MIC容易达标,单纯增加给药剂量对提高T>MIC的作用有限,而延长滴注时间是提高T>MIC的较好方法。结论头孢唑啉应每日2至3次给药,若每日单次给药应将静滴给药时间延长至3h以上。
- 汤远亮姚国新张丽华
- 关键词:给药速度
- 左氧氟沙星联用利福平降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在体外研究左氧氟沙星联用利福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影响,为临床合理联用抗菌药物,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富集浓度为10^1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菌株,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单药以及两药以不同浓度联用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的防耐药突变浓度和耐药突变选择窗(MSW)。结果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单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的MPC分别为1.0μg/ml和〉480μg/ml,MSW分别为10和〉30000;在联用利福平浓度由0.008~16.38,ug/ml时,左氧氟沙星对ATCC25923的MPC由1.0μg/ml降至0.25μg/ml;在联用左氧氟沙星浓度由0.25~0.80ug/ml时,利福平对ATCC25923的MPC由4.096μg/ml降至0.016μg/ml。结论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可降低各自单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的MPC,缩小MSW。
- 姚国新张丽华汤远亮张丽刘治安李超强
-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利福平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耐药突变选择窗
- 某院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的分析
- 2023年
- 讨论抗菌药物在本院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的使用情况,从本院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对应建议规范其使用。方法: 导出2020年7-9月(共3个月)已出院的I类切口手术病历1820例,统计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不合理率,对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指征、品种选择、预防给药时机和预防使用时间等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820例清洁手术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28.52%,不合理率为9.73%;(2)不合理用药具体情况:无预防使用指征占22.03%(39例);品种选择不适宜占14.69%(26例);时机选择不当占16.95%(30例);预防使用时间超过24h占42.04%(76例);术中未追加占3.39%(6例);(3)品种选择以推荐的一二代头孢为主占94.99%(493例);(4)不合理例数较多的科室主要是骨科49.72%(88例)、神经外科13.56%(24例)、烧伤整形医学美容科5.65%(10例)、心胸外科5.65%(10例)。结论:虽然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达到低于30%的要求,但在预防使用时间、时机选择及无预防使用指征方面仍需进一步规范。
- 周婷钟婉平刘少波汤远亮王衍洪
- 关键词: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围术期处方分析
- 头孢曲松T>MIC达标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和不同静脉滴入速度对头孢曲松T>MIC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应用该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一室药代动力学模型为基础,设定头孢曲松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8%g·ml-1,T>MIC达标值为45%,计算头孢曲松在采用不同的剂量和给药速度时的T>MIC,分析剂量和给药速度对T>MIC达标的影响。结果:临床常用的四种剂量都可使头孢曲松的T>MIC达标,增加给药剂量可使头孢曲松的T>MIC明显增加,而延长滴注时间对提高T>MIC的作用不明显。结论:头孢曲松可选择每日剂量一次给药,对中介细菌应将每日剂量增加至1g以上,分1 ̄2次静脉给药。
- 姚国新汤远亮张丽华
- 关键词:头孢曲松给药速度
- 指标化管理在癌痛规范化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指标化管理在癌痛规范化药物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药师的用药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癌痛规范化药物治疗的要求设定7项质控指标,依据各项指标要求进行用药干预,并将癌痛镇痛治疗纳入专项处方点评,对连续10个季度各项指标达标率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设定的7项质控指标中4项指标的整体达标率明显提高(P<0.01),其他3项指标较容易达标,达标率无明显变化(P>0.05)。剂量个体化指标达标难度最大,动态疼痛评估的两项指标及给药途径指标的达标率波动较大。结论在癌痛规范化药物治疗管理中,指标化管理具有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突出、作用明显等特点,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汤远亮姚国新徐永祥刘治安
- 关键词:癌痛药物治疗临床药师干预
- 我院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检出率与药物消耗量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为规范临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和控制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6年3种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检出情况,并统计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消耗量、目标治疗率和用药疗程,采用Pearson检验考察耐药菌检出率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消耗量的相关性。结果:2011-2016年,我院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1 222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655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53株,检出率分别由2011年的23.88%、8.92%、0.09%上升至2016年的80.34%、35.74%、0.97%;我院使用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品种主要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其消耗量分别由4 222、145 g上升至7 218、4 387 g,两者的目标治疗率均低于60%,用药疗程>14 d的患者比例均超过65%。CRAB、CRPA、CRE的检出率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消耗量均呈正相关(r>0.9,P<0.05)。结论:我院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检出率及药物消耗量均逐年增加,且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目标治疗率较低,且用药疗程较长,临床使用有待规范。临床应严格遵循用药指征合理选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徐永祥刘治安黄惠英姚国新汤远亮
- 关键词:革兰氏阴性杆菌检出率消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