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平
- 作品数:27 被引量:144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先声药物研究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茴三硫固体分散体的体内外评价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采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茴三硫固体分散体,用于提高其溶出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以水溶性聚合物Plasdone S630为载体,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茴三硫固体分散体。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对固体分散体进行表征,并评价其溶出度及犬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药物以无定形或分子状态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溶出速率明显高于参比制剂与物理混合物,在40℃,湿度75%加速6个月,溶出曲线和固体分散体中茴三硫存在状态未发生变化。犬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茴三硫固体分散体的Cmax和口服生物利用度是参比制剂的1.66倍和1.57倍。结论采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的茴三硫固体分散体为热力学稳定体系,能明显提高茴三硫的体外溶出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
- 刘春晖林巧平山莽挺祁智许向阳
- 关键词:茴三硫固体分散体溶出度生物利用度
- 影响亲水凝胶骨架系统中药物释放的因素被引量:9
- 2012年
- 近年来利用骨架系统调节药物释放成为口服缓控释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而亲水性聚合物在缓释骨架的制备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概述亲水凝胶骨架系统中药物释放的影响因素,包括药物、聚合物、处方和制备过程等,以期为优化亲水凝胶缓释骨架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提供参考。
- 桂彬林巧平许向阳周建平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热熔挤出技术制备茴三硫固体分散体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制备茴三硫固体分散体。方法分别以Plasdone S630和Poloxamer 188为载体,采用热熔挤出法制备了茴三硫固体分散体并考察两种载体的增溶效果,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对固体分散体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40℃/75%RH加速实验6个月时的溶出度。结果溶出率大小为:茴三硫-Plasdone S630>胆维他>茴三硫-Poloxamer 188>物理混合物,以Plasdone S630为载体时,药物以无定形或分子状态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以Poloxamer 188为载体时,药物以晶体状态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溶出度稳定性Plasdone S630优于Poloxamer 188。结论 Plasdone S630更适合作为热熔挤出法制备茴三硫固体分散体的载体。
- 刘春晖林巧平祁智王悦许向阳
- 关键词:茴三硫固体分散体POLOXAMER
- 一种制备难溶性药物脂质体制剂的新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制备难溶性药物脂质体制剂的一种新方法,仅通过分散及减小粒径步骤即可将药物载入空白脂质体的双分子层膜上,制备方法简单。由于目前空白脂质体工业化生产已经非常成熟,故易于实现脂溶性药物脂质体的工业化生产。
- 林巧平王青松刘春晖许向阳
- 文献传递
- 药物载体脂肪乳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7
- 2005年
- 综述作为药物载体的脂肪乳的分类、制备方法和工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应用及发展前景。以甘油三酯和磷脂为主要成分的脂肪乳除可用作肠外营养外,近年来其用作药物载体的研究备受关注。
- 林巧平周建平
- 关键词:脂肪乳药物载体稳定性
- 一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溶解于含有蛋白稳定剂的缓冲液中,得内水相;再将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溶解于混合有机溶剂中得内油相;高速分散内水相及内油相的混合溶液,得初...
- 陈英杰李海瑞林巧平华苏江征刘春晖许向阳殷晓进
- 文献传递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缓释注射组合物
-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Endostatin)的缓释注射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包括一种或几种可生物降解热塑性聚合物,一种或几种生物相容性的极性非质子溶剂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本发明的...
- 王青松沈洁刘春晖李海瑞林巧平许向阳
- 文献传递
- 一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溶解于含有蛋白稳定剂的缓冲液中,得内水相;再将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溶解于混合有机溶剂中得内油相;高速分散内水相及内油相的混合溶液,得初...
- 陈英杰李海瑞林巧平华苏江征刘春晖许向阳殷晓进
- 文献传递
- 艾拉莫德缓释微丸的研制被引量:3
- 2016年
- 采用离心造粒粉末层积法制备艾拉莫德(1)载药丸芯,再用流化床底喷包衣技术进行隔离层和缓释层包衣,得到1缓释微丸。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了片芯中微晶纤维素与乳糖的比例和黏合剂浓度、缓释层包衣液中致孔剂的种类和浓度、缓释层增重及载药率等对微丸释药行为有影响的因素。以大鼠为模型,对比了市售片剂和自制缓释微丸口服后的药动学行为。结果表明,市售片剂和自制的1缓释微丸的t_(max)为(4.8±1.0)和(9.6±2.2)h,c_(max)为(7 147±1 352)和(3 825±830)ng/ml,MRT为(7.6±1.3)和(12.1±2.3)h,AUC_(0→∞)为(50 788±13 086)和(48 927±5 923)ng·h·ml^(-1)。提示自制缓释微丸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相对生物利用度为(87.6±11.6)%。
- 施必伟林巧平李晓强许向阳尹莉芳
- 关键词:艾拉莫德缓释微丸体外释放药动学
- 离子导入经皮给药系统被引量:20
- 2006年
- 综述了离子导入技术的基本组成、促渗机制、影响因素及应用前景。离子导入技术可有效提高药物的经皮渗透性,该技术扩大了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范围,其对多肽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药物的透皮促渗作用日益受到关注。
- 林巧平许向阳刘春晖周建平
- 关键词:经皮给药系统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