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荔
- 作品数:38 被引量:165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肝癌即时超声造影评价并指导补充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即时超声造影评价并指导补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68个病灶)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0例(38个病灶)治疗前及治疗后10min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对未完全灭活的病灶针对性地行HIFU补充治疗;B组25例(30个病灶)为对照组。观察治疗的安全性及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甲胎蛋白、影像学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HIFU治疗后即时超声造影发现A组19个病灶未完全灭活并补充治疗。全部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治疗后A、B两组患者甲胎蛋白值下降率分别为86、7%(26/30)、64.0%(16/25);肿瘤完全坏死率分别为97、3%(37/38)、60.0%(18/30);半年、1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0%和76.0%、68.0%;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即时超声造影评价并指导补充治疗有利于病灶的完全灭活,可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玮李荔康永军李杰李嫚王爱光曲素慧张莉刘好田刘爱莲
- 关键词:造影剂高强度聚焦超声
- 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压力与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9
- 2002年
-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及其与门静脉压力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Child A、B级31例、C级10例)于手术前检测门静脉(PV)、脾静脉(SV)和肠系膜上静脉(SMV)的内径和血流速度,再计算出相关的面积和血流量;于手术时对31例ChildA十B级患者直接测量门静脉压力。32例健康人和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肝组)作为对照。结累 门静脉高压两组患者PV、SV和SMV内径(cm)分别为1.51和1.52、1.32和1.34及1.15和1.15较慢肝组和正常组明显增宽,r分别为1.31和1.16、0.96和0.79及0.91和0.82(P<0.01);血流速度较正常组和慢肝组明显减慢(P<0.01);门静脉高压C级组门静脉血流速度(cm/s)为4.65较门静脉高压A十B级组(6.42)明显减慢(P<0.01),而两组 SV和 SMV的血流速度则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门静脉高压 A+B级组三条静脉的血流量明显大于正常组和慢肝组(P<0.01或P<0.05);门静脉高压C级组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小于A十B级组(P<0.01);
- 刘元水李荔于振海刘倩李志强王义国张钦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门静脉压力血流动力学彩色多普勒
- 高频超声与磁共振对急性外伤性髌骨外侧脱位的对比研究
- 2012年
- 目的比较分析高频超声与磁共振(MRI)对急性外伤性髌骨外侧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临床证实急性外伤性髌骨外侧脱位的高频超声和MRI资料,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计算高频超声、MRI诊断各种伴随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高频超声、MRI诊断MPFL部分撕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5.7%、85.7%,94.7%、89.5%,90.9%、87.9%;诊断MPFL完全撕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7%、89.5%,85.7%、85.7%,90.9%、87.9%。高频超声、MRI诊断关节软骨Ⅱ级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36.4%、81.8%,85%、100%,67.7%、93.5%。高频超声、MRI诊断关节软骨Ⅲ级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8%、90.9%,85%、90%,83.9%、90.3%;高频超声、MRI诊断关节软骨Ⅳ级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100%,90.9%、95.5%,93.5%、96.8%。高频超声对MPFL撕裂、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与MRI检查同样能对急性外伤性髌骨外侧脱位的各种伴随损伤明确诊断和准确分级,是一种简单可靠、快捷并可重复的诊断方法,可作为急性外伤性髌骨外侧脱位的常规检查方法。
- 张广英郑雷史浩李荔曲素慧李嫚丁红宇
- 关键词:高频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
- 高强度聚焦超声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和位于肝门区肝癌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再行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 治疗的意义。方法:对近年符合条件的30例肝癌患者先行TACE,而后进行HIFU治疗。另30例肝癌患者直接 给予TACE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甲胎蛋白(AFP),一个月后复查超声或CT、MRI确定肿瘤是否完全坏死,以后 每3个月复查。结果:TACE加HIFU组肿瘤完全坏死率86.6%(26/30),单纯TACE组23.3%(7/30),差异有显 著意义。前组AFP转阴率73.9%(17/23),后组18.6%(5/27);前组6个月无瘤生存率100%(30/30),后组 76.6%(23/30);前组1年生存率为100%,后组1年生存率为73.3%,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对中晚期肝癌、位于 肝门区肝癌、边界不清的或多个病灶的肝癌先行TACE,再适时给予HIFU,可以扩大肿瘤坏死范围,增加肿瘤完全 坏死率,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
- 周祝谦李桂杰林萍刘元水李荔
- 关键词:TACEHIFU肝动脉化疗栓塞高强度聚焦超声肝癌患者中晚期肝癌
- 肝硬变病人血清内毒素和NO含量与外周血流关系的探讨
- 1999年
-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内毒素和某些细胞因子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和释放过量的内源性血管扩张物质一氧化氮(NO),导致全身动脉血管的扩张,促使高动力循环的形成和发展。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肝硬变时内脏动脉持续扩张、血流增加,而对外周动脉如肢体动脉的血流情况,研究结果却颇有争议。本文检测了两组肝硬变病人外周血内毒素和NO含量并与肢体动脉血流量做了相关研究。
- 石军袁孟彪徐成伟李荔
- 关键词:血清内毒素肢体动脉失代偿期高动力循环
- 门静脉癌栓佐证弥漫性肝癌的诊断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 探讨弥漫性肝癌的诊断依据以及提高其临床诊断符合率。方法 以患者临床表现为线索,以B 超包括CDFI 为主要手段,结合其它影像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 大部分病人表现为不同于普通肝病的发热、乏力、黄疸、肝区疼痛和肝脏肿大;B 超示肝形态增大、饱满,尤以原本硬化、萎缩的右肝为著;门静脉平均为17-4 ±3-1m m ;尤其是原本无回声的门静脉系统出现了实质组织回声的图像,即门静脉癌栓(PCT) ,它分为三种类型:光团状、枯枝状和絮片状;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 示其内有高频的动脉血流频谱。本文还讨论了PCT 与门脉血栓(PVT) 、PCT 与门静脉气泡的鉴别要点。
- 徐昌青刘元水李土玉张建娜李荔刘军生张华卿
- 关键词:肝癌门静脉癌栓彩超
- 门静脉导管保留术在中晚期肝癌双重化疗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 徐昌青刘元水李荔曲素慧孙秋云刘倩沙建梓张钦
- 在超声导引下,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门静脉导管保留术,并籍保留的导管行多次门静脉化疗及双重化疗栓塞术,临床收效明显,而且不用每次穿刺肝脏,同时还可以行门静脉压力测定o 32名患者,有26例行门静脉导管保留术,平均为24.2...
- 关键词:
- 关键词:中晚期肝癌
- 门静脉导管保留术在肝癌门静脉癌栓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0年
- 近年的研究发现,肝癌时门静脉癌栓发生率较高,它不仅是门静脉系继发的恶性肿瘤,也是肝癌肝内转移的主要途径,是当前肝癌病人临床治疗中尤为棘手的问题。我们在对肝癌病人施行双重化疗术的同时,发现门静脉导管保留术(portalreservecatheter,PRC)对门静脉癌栓的治疗,防治癌?..
- 刘元水李荔李国华徐昌青张钦沙建梓
- 关键词:肝癌PRC
- 中晚期肝癌双重化疗术的应用研究
- 1999年
- 探讨双重化疗术在中晚期肝癌的应用价值及门静脉导管保留术的实用价值;方法1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经肝动脉的化疗药物灌注术和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门静脉化疗药物灌注术,其中12例经矢状部穿刺行门静脉导管保留术,籍以反复进行化疗药物灌注,共行肝动脉化疗22次,门静脉化疗43次,导管保留时间自15-37天不等,平均为24.2±7.6天。结果双重化疗使患者病情明显改善,生存期显著延长,疼痛显著减轻,AFP下降,门脉压力下降,单叶肿瘤化疗效果显著优于双叶肿瘤,部份患者可争取手术切除。结论双重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办法,门静脉导管保留术是简便易行、临床实用的技术。
- 徐昌青刘元水李荔张钦沙建梓刘倩李士玉
- 关键词:中晚期肝癌双重化
- 乳腺癌超声分型与病理组织学分型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7
- 2010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分型与病理组织学分型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9例术后证实为乳腺癌患者术前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进行分型,并与病理分型对照,分析各型乳腺癌的超声图像特点及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结果:119例乳腺癌患者超声发现病灶126个,根据声像图表现分为5型:Ⅰ型(结节型)10例,病理为非浸润性癌1例,早期浸润性癌1例,混合性癌1例,浸润性癌7例,本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8例(80%)。Ⅱ型(团块型):ⅡA型(边界清晰型)3例,病理为髓样癌3例;ⅡB型(边缘毛糙型)104例,病理为非浸润性癌4例,早期浸润癌6例,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93例,罕见型癌1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8.1%(105/107)。Ⅰ型与Ⅱ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744,P<0.01);Ⅲ型(囊实型)3例,病理为囊内乳头状癌2例,浸润性癌1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2例。Ⅳ型(导管型)4例,病理为导管内原位癌1例,早期浸润癌1例,浸润性癌2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2例。Ⅴ型(弥漫型)2例,病理诊断早期浸润性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1例。结论:乳腺癌超声分型与病理分型密切相关,肿块的超声形态特点对组织学分类有提示作用。
- 曹淑娟李荔康永军曲素慧白文坤
- 关键词:乳腺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