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菊

作品数:36 被引量:90H指数:8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细胞
  • 15篇干细胞
  • 14篇衰老
  • 1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1篇充质干细胞
  • 8篇骨髓间充质
  • 7篇骨髓间充质干...
  • 6篇肾脏
  • 6篇间充质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基因
  • 4篇凋亡
  • 4篇氧自由基
  • 4篇早幼粒白血病
  • 4篇肾脏衰老
  • 4篇自由基
  • 3篇心脏
  • 3篇皂苷
  • 3篇衰老大鼠

机构

  • 22篇贵阳医学院附...
  • 14篇南方医科大学
  • 9篇北京工业大学
  • 5篇遵义医学院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3篇李艳菊
  • 11篇郭坤元
  • 10篇李琴山
  • 9篇刘洋
  • 8篇王季石
  • 6篇胡亮杉
  • 4篇刘洋
  • 3篇黄懿
  • 3篇田硕
  • 3篇赵鹏
  • 2篇李宁
  • 2篇邓兰
  • 2篇张燕
  • 2篇李梦醒
  • 2篇杜浩
  • 2篇黄睿
  • 1篇孟伟
  • 1篇王秀石
  • 1篇胡海燕
  • 1篇宋朝阳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导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第四届全国血...
  • 1篇第12届全国...

年份

  • 6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11篇2009
  • 1篇200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产天冬水提液对氧自由基的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贵州产天冬水提液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方法]以贵州产天冬为研究对象,提取其水提液;采用连苯三酚法在碱性溶液中自氧化反应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采用邻二氮菲-Fe(Ⅱ)/H2O2体系产生羟自由基(·OH),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天冬水提液对O2-和·OH的作用。[结果]高剂量组天冬水提液对O2-具有显著的清除及抑制作用,对·OH也有一定的清除作用,清除率为(22.80%±0.13%)。[结论]贵州产天冬水提液对O2-具有显著的清除及抑制作用,对·OH也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李艳菊李琴山刘洋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移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衰老大鼠体内分布的研究
目的: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Gs)在衰老大鼠体内的分布。方法:①体外实验:采用终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40.0uM的CFSE在1、5、10min三个不同的时间点标记MSCs,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
李艳菊王季石郭坤元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文献传递
天冬总皂苷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肾脏p53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研究天冬总皂苷对大鼠衰老肾脏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衰老肾脏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大鼠模型的同时,以天冬总皂苷灌胃进行治疗,3个月后处死各组大鼠,应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肌酐(Cr)、尿素(UREA)含量;采用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的肾小球硬化程度的改变;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和黄嘌呤氧化法分别检测血清和肾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应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肾脏组织p53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血清中Cr及UREA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肾小球硬化程度均明显改善;随着治疗组剂量的增加,血清与肾脏中SOD的活性均明显增高、MDA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能够降低大鼠肾脏组织p53 mRNA的表达,且随着天冬总皂苷剂量的增加,其降低作用有增强趋势(P<0.01)。结论天冬总皂苷降低肾脏组织中p53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其改善衰老肾脏的机制之一。
李艳菊李琴山田硕刘洋
关键词:衰老肾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肾脏衰老的影响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延缓肾脏衰老的机制。方法: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肾脏衰老模型,大鼠尾静脉注射3×106个MSCs进行生物治疗;应用终浓度为20umol/L荧光染料CFSE标记的MSCs回输大鼠体内,...
李艳菊胡亮杉郭坤元
关键词:大鼠肾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肾脏衰老
文献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在衰老大鼠体内归巢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衰老大鼠体内的归巢。方法采用荧光染料CFSE标记的大鼠MSCs以3×105个尾静脉注射正常大鼠和衰老大鼠,24h后处死大鼠,将脑、心、肝、肺、脾、肾、肠、睾丸和卵巢制作成冰冻切片及细胞悬液涂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结果同种异体的MSCs能够归巢到衰老大鼠的脑、心、肝、肺、脾、肾、肠、睾丸和卵巢,与正常大鼠的归巢有相同趋势。结论MSCs能够归巢到衰老大鼠的各个器官,这可能与局部血流量和组织器官结构有关。
李艳菊胡亮杉郭坤元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归巢衰老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肾脏衰老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延缓肾脏衰老的机制。方法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肾脏衰老模型,大鼠尾静脉注射3×10^6个MSCs进行生物治疗,应用终浓度为20μmol/L荧光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的MSCs回输大鼠体内,制作肾脏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SCs是否定位于肾脏;采用光镜和图像分析系统对大鼠肾脏各项形态学指标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和黄嘌呤氧化法分别检测血清和肾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应用实时定量一逆转录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肾脏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P16的表达。结果MSCs能够归巢到衰老大鼠的肾脏。治疗组肾小球形态大小、肾小球硬化率、肾小球平均细胞数均与模型组不同(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与肾脏中SOD的活性均明显增高,MDA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肾脏内的VEGF蛋白和VEGF mRNA表达升高(P〈0.05)。治疗组大鼠肾脏内的P16蛋白和P16 mRNA表达下降(P〈0.05)。结论MSCs分泌VEGF、降低P16的表达可能是改善衰老肾脏的作用机制之一。
李艳菊邓兰黄睿郭坤元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衰老肾脏P16
天门冬对慢性辐射损伤大鼠肝脏保护作用
2011年
天门冬(Riadix asparag)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天门冬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与抗菌作用,但对其抗辐射的研究报道较少。本实验通过建立慢性辐射损伤大鼠模型,观察天门冬水煎剂对辐射损伤肝脏中血清酶、蛋白合成能力及转化生在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mRNA表达影响,探讨天门冬水煎剂对慢性辐射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李琴山李艳菊刘洋
关键词: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
贵州省首例非亲缘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011年
由于非血缘脐血具有快速寻求、HLA配型不严格等独特优势,因此其发展很快,近年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重要来源之一,并用于血液病的治疗。我科于2011年2月进行了一例人类自细胞抗原(HLA)配型一个位点不合的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获得初步成功,现报告如下。
李梦醒王秀石林志强李艳菊赵鹏
关键词:非血缘脐血移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亲缘HLA配型细胞抗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衰老心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对心脏衰老有治疗作用,但这一作用是否与其能否归巢到心脏有关呢?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衰老心脏的影响。方法: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组、造模组、治疗组和荧光标记剂组。后3组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心脏模型,后2组造模后尾静脉注射未标记和经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标记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是否定位于心脏、心脏组织各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归巢到衰老心脏;与模型组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能够使血清与心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明显增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心脏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升高(P<0.05);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是其改善衰老心脏的机制之一。
李艳菊刘洋郭坤元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衰老心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联合伊马替尼治疗Ph染色体阳性的白血病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联合伊马替尼治疗Ph+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采用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15例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生存期。结果:15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患者输注单个核细胞的中位数为4.32×10^8/kg。输注CD34+细胞中位数为3.15×10^6/kg。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9例.Ⅲ度aGVHD1例,局限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10例,广泛型cGVHD3例;无白血病存活率为73-3%。行HLA匹配亲缘HSCT者的总体存活率为80%。结论: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造移植前、后联合伊马替尼治疗Ph(+)白血病,具有降低移植前白血病细胞负荷,抑制残留白血病细胞增殖,促进供者完全嵌合状态的转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李梦醒王季石张燕赵鹏李艳菊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甲磺酸伊马替尼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