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曦 作品数:18 被引量:77 H指数:4 供职机构: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术前CT结合NLR、PLR、CAR对cN0期胃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术前CT诊断结合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CAR)等术前系统性炎症指标对cN0期胃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术前经CT临床诊断为cN0期胃癌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系统性炎症指标,全部患者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并按照术后病理分为术后无淋巴结转移组(pN0)和淋巴结转移组(pN+),比较两组NLR、PLR、CAR指标之间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术前CT诊断cN0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10例cN0期胃癌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无淋巴结转移(pN0)107例(50.95%)、淋巴结转移(pN+)103例(49.05%)。pN+组胃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NLR、CAR总体水平明显高于pN0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3.0 cm(OR=2.175)、pT分期为T3~T4(OR=2.201)、NLR≥2.19(OR=1.922)、CAR≥0.12(OR=3.631)是cN0期胃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高NLR和CAR水平是术前CT诊断的cN0期胃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思琦 丁毅 李曦 雷智鑫关键词:淋巴结转移 三维腹腔镜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三维腹腔镜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6例男性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3D腹腔镜组33例,2D腹腔镜组33例,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及住院费用,随访患者的排尿功能、性功能情况。结果 3D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211±21.2)min,2D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230±24.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64±23.3)ml,2D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85±28.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组的淋巴结清扫数(13±2.9)枚,2D腹腔镜组的淋巴结清扫数(10±2.8)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组的住院费用(5.0±0.6)万元,2D腹腔镜组的住院费用(5.1±0.5)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组及2D腹腔镜组患者均无远期排尿障碍(P>0.05);3D腹腔镜组的远期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为0.03%(1/33),2D腹腔镜组的远期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为0.21%(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组的远期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为0.06%(2/33),2D腹腔镜组的远期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为0.24%(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中,3D腹腔镜解剖层次更加清楚,分离更为精细,更能提高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王邓超 余淼 杨玉辉 李曦 胡楠 田晓军 雷跃华关键词:腹腔镜 盆腔自主神经 直肠肿瘤 HALS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HALS,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微创性及可行性。方法将31例消化道肿瘤根治患者分为两组,16例行手助腹腔镜肿瘤根治术,15例行传统开腹肿瘤根治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费用、术后并发症。结果手助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214.3min vs.205.8min)和切缘距肿瘤边缘(4.22cm vs.4.1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手助腹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56ml vs.106.5ml,P<0.05),切口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5cm vs.22cm,P<0.01)。手助腹腔镜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54d vs.3.27d,P<0.05)。手助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10.35d vs.12.8d,P<0.05)。手助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手助腹腔镜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安全可行,并且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特点,是值得选择的微创手术方式。 杨玉辉 杨华 李曦 雷跃华关键词:手助装置 腹腔镜术 消化道肿瘤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术前骨骼肌脂肪浸润对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法,探讨术前经CT骨骼肌密度(skeletal muscle density,SMD)诊断的骨骼肌脂肪浸润(skeletal muscle fat infiltration,SMFI)对胃癌根治术患者30 d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0年01月至2023年03月期间行胃癌根治术患者286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定量CT测量L3椎体横断面平均放射密度(HU),根据SMD诊断是否存在SMFI将患者进行分组,对两组患者进行1∶1 PSM,比较两组患者PSM前后临床病理特征及30 d并发症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经PSM后的SMFI对胃癌根治术患者30 d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共成功匹配46对SMFI和NSMFI患者用于数据分析。术后并发症分级为Ⅱ级及以上51例,发生率为17.83%,Ⅲ级及以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3.85%(11/286),1例患者为Ⅳ级(并发症死亡),综合并发症指数(CCI)为9.46(4.55~14.45)分。经PSM后,SMFI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CCI中位水平均较NSMFI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MFI是影响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CCI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骨骼肌脂肪浸润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关,是综合并发症指数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思琦 丁毅 李曦 雷智鑫关键词:胃癌根治术 并发症 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比较无气腹悬吊式与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年龄≥65岁、合并心肺基础疾病的结直肠癌患者86例,分为无气腹悬吊手术组和传统气腹腹腔镜组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以及术中2小时节点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气分析PaCO_2数值。结果无气腹组有3例中转开腹、气腹组2例中转开腹,均排除此次研究,余病例手术顺利完成。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以及术中2小时节点CVP、PaCO_2数值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气腹腹壁悬吊式腹腔镜手术扩大了腹腔镜手术适应症,其避免了CO_2气腹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对于老年、特别是合并有心肺基础疾病患者,无气腹腹壁悬吊腹腔镜手术是一种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 雷跃华 杨玉辉 陈文兴 王邓超 李曦关键词:结直肠癌 腹腔镜 TNF-α、MMP-2及VEGF在大隐静脉曲张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大隐静脉曲张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正常大隐静脉、40例曲张大隐静脉中TNF-α、MMP-2及VEGF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情况。结果 TNF-α、MMP-2及VEGF在正常大隐静脉与曲张大隐静脉中均有表达,在大隐静脉曲张血管中的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TNF-α、MMP-2、VEGF在大隐静脉曲张形成的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张陈 雷跃华 李曦 冯会和 付召君 魏健 杨玉辉 王勇关键词:静脉曲张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质金属蛋白酶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于CT征象的胃间质瘤诊断Logistic回归指数模型构建与验证 2021年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基于CT征象用于鉴别诊断最大直径<5 cm的胃间质瘤(GIST)与胃黏膜下良性肿瘤的Logistic回归指数模型,并应用前瞻性队列数据进行外部验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01-01-2018-06-30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胃黏膜下肿瘤(GSMT)患者,其中GIST组50例,良性GSMT组18例,收集其临床及CT征象资料作为基本数据集,建立基于CT征象鉴别GIST和良性GSMT的Logistic回归指数模型。收集2018-07-01-2020-06-30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75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GSMT患者作为验证数据集,其中GIST组55例,良性GSMT组20例。通过验证数据集,采用Logistic回归指数模型对GIST和良性GSMT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对该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在68例基本数据集中,GIST组中>45岁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良性GSMT患者,χ^(2)=5.916,P=0.015;在CT征象中,肿瘤部位(χ^(2)=7.682,P=0.021)、肿瘤边缘特征(P<0.001)、平扫CT值(t=4.528,P<0.001)、静脉期增强特点(χ^(2)=9.954,P=0.002)、瘤内坏死(P=0.007)和瘤周淋巴结肿大(最短径≥6 mm;χ^(2)=10.932,P=0.001)在GIST与良性GSMT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于基本数据集数据,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Logistic回归指数模型表达式为:h(t)=h_(0)exp(1.414X_(2)+14.064X_(5)+0.728X_(7)+1.465X_(11)+0.883X_(15))。应用Logistic回归指数模型对验证数据集进行验证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和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2.7%(51/55)、95.0%(19/20)、98.1%(51/52)、82.6%(19/23)和93.3%(70/75)。ROC曲线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指数模型鉴别诊断GIST的AUC为0.951±0.020,95%CI为0.909~0.975,Z=3.878,P<0.001。结论基于CT征象构建的Logistic回归指数模型在术前对于鉴别最大径<5 cm的GIST和良性GSM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用于临床推广实践。 王思琦 姜萍 李曦 罗敏关键词:胃黏膜下肿瘤 胃间质瘤 LOGISTIC回归模型 手助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手术中的运用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总结手助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1月我科采用手助腹腔镜技术治疗28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胃间质瘤均采用手助腹腔镜完成手术,26例行肿瘤局部切除,1例行近端胃切除,1例行远端胃切除。手术均顺利,无肿瘤破溃,无1例中转,无脏器损伤;手术切口6~8 cm,平均6.4 cm;术中出血20~120 mL,平均43 mL;手术时间45~180 min,平均96.3 min;肠功能恢复时间1~3 d,平均1.6 d;住院时间6~11 d,平均7.5 d。无腹腔继发性出血,无吻合口瘘,1例伤口脂肪液化。随访6~36个月,平均20.3个月,无复发、转移。结论用手助腹腔镜技术治疗胃间质瘤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李曦 杨玉辉 魏健 张陈 雷跃华关键词:手助 腹腔镜 胃间质瘤 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及细胞周期蛋白D1在胃肠间质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胃肠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in1及Cyclin D1在胃肠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来定性检测55例胃肠间质瘤组织及其瘤旁正常组织中Pin1、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对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in1和Cyclin D1在胃肠间质瘤瘤旁组织中不表达,而在胃肠间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5%和58.2%,Pin1和Cyclin D1在胃肠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瘤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P<0.05);胃肠间质瘤不同危险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不同病理特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n1与Cyclin D1在胃肠间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Pin1和Cyclin D1有望成为胃肠间质瘤有效的治疗靶标。 王邓超 王勇 余淼 杨玉辉 雷跃华 李曦 魏健 张陈关键词:胃肠间质瘤 细胞周期蛋白D1 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结肠、直肠上段良恶性肿瘤行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确定手术方案。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3月。结果25例患者中行结直肠部分切除术14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横结肠癌根治术1例,根治性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2例,直肠癌根治术6例。22例患者成功施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2例改为“四孔法”手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中位切口长度为3.8cm(3.5~4.5cm),手术时间为(192±32)min,术中出血量为(61±21)mL,肿瘤中位长径为2.7cm(1.0~5.0cm),中位淋巴结清扫数目为7枚(3~22枚),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2d(1—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d(6~20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2/25),包括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漏1例。11例行根治手术的患者肿瘤环周切缘均为阴性。22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患者均接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1例结肠癌患者术后10个月发现肝转移,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切口美观。 张陈 李曦 雷跃华 付召君 冯会和 魏健 杨玉辉关键词:结肠疾病 直肠疾病 腹腔镜检查 单孔 结直肠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