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学元

作品数:26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选聘和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胶质
  • 12篇胶质瘤
  • 9篇脑胶质瘤
  • 7篇人脑
  • 7篇人脑胶质瘤
  • 5篇神经胶质
  • 5篇神经胶质瘤
  • 4篇蛋白
  • 3篇信号
  • 3篇通路
  • 3篇细胞
  • 3篇颅脑
  • 3篇表达及意义
  • 2篇信号通路
  • 2篇血管
  • 2篇血肿
  • 2篇预后
  • 2篇实验性大鼠
  • 2篇替莫唑胺
  • 2篇替莫唑胺化疗

机构

  • 19篇聊城市人民医...
  • 9篇山东大学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 1篇聊城职业技术...
  • 1篇广州市香港科...

作者

  • 25篇李学元
  • 10篇张连群
  • 7篇李新钢
  • 5篇肖以磊
  • 4篇马翔宇
  • 4篇张学广
  • 3篇王运华
  • 3篇任玉波
  • 3篇傅强
  • 3篇李鑫
  • 2篇房宝军
  • 2篇耿凤阳
  • 2篇赵青菊
  • 2篇马衍刚
  • 2篇杨凤海
  • 2篇贾爱华
  • 2篇赵鹏
  • 2篇许士明
  • 2篇郭传军
  • 2篇郭常利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会神...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神经肿瘤...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骨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替莫唑胺化疗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高级别神经胶质瘤术后替莫唑胺化疗的疗效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随访分析我病区2006年11月至2012年7月资料完整、诊断确切的59例高级别神经胶质瘤患者,按患者术后是否接受替莫唑胺或尼莫司汀...
李学元王运华张连群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替莫唑胺化学疗法预后评估
自发性椎管硬膜外血肿误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自发性椎管硬膜外血肿(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是临床上一种罕见疾病,其发病初期的临床表现大多没有特异性,和急性缺血性卒中有相似之处,容易被误诊为脑梗死。本研究报道2例SSEH患者,发病初期均被误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经溶栓治疗后病情急剧恶化,明确诊断后经积极手术治疗,病情很快恢复。现分析它们的误诊原因,探讨防范误诊的措施,为减少该类疾病误诊误治的发生提供参考。
徐振涛张培松江淑燕肖以磊李学元苏道庆
关键词:脑卒中误诊
人脑胶质瘤中GOLPH3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GOLPH3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液氮冻存胶质瘤组织76例,其中Ⅰ级13例,Ⅱ27级例,Ⅲ级25例,胶质母细胞瘤11例,另取9例因脑
李学元刘伟李新钢张连群
关键词:人脑胶质瘤
颈椎前路椎间隙过撑造成术后双肩疼痛1例及文献复习
2021年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颈椎前路手术已广泛用于颈椎病、颈椎肿瘤、颈椎外伤等疾病。由于颈椎前路涉及较多解剖结构,其手术难度较大,因此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关于ACDF手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开展较多,但对于融合器选择不合适而导致相应并发症研究开展较少。深入探讨此类手术椎间融合器放置的大小和技巧,对于避免因术后椎间孔变小而导致神经根受压水肿引起剧烈疼痛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许鹏史磊李学元肖以磊
关键词:融合器
CT定位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85例疗效分析
2009年
马衍刚李学元傅强张连群郭常利吴承远
关键词:射频温控热凝术卵圆孔射频治疗仪疼痛部位疗效分析
替莫唑胺化疗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高级别神经胶质瘤术后替莫唑胺化疗的疗效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随访分析我病区2006年11月至2012年7月资料完整、诊断确切的59例高级别神经胶质瘤患者,按患者术后是否接受替莫唑胺或尼莫司汀等烷化剂治疗...
李学元王运华张连群
关键词:替莫唑胺化疗高级别胶质瘤尼莫司汀预后分析
文献传递
mTOR信号通路和GOLPH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背景和目的:胶质细胞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约占成人颅内肿瘤的50%-60%。在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主,因肿瘤浸润性生长,多数肿瘤与正常脑组织无明确的界限,不能彻底切除,因而术后多需要进行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多...
李学元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基因表达MTOR信号通路
TRAIL和ACNU对实验性大鼠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
2009年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证明体外条件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但体内的研究却较少报道。本研究观察TRAIL和嘧啶亚硝脲(ACNU)对实验性大鼠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并进一步研究TRAIL和ACNU在其联合作用诱导细胞凋亡中影响作用的机制。方法:制备Wistar大鼠C6细胞胶质瘤动物模型,10天后将动物随机分成4组:TRAIL+ACNU治疗组(A组)、ACNU治疗组(B组)、TRAIL治疗组(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D组)。各组经治疗10天后,观察动物的生存状况,动物处死后行肿瘤大体观察、测量肿瘤的体积、计算肿瘤的抑制率;TRAILR2/DR5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变化情况;电镜观察肿瘤细胞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组与B组的生存状态较好,而C组与D组的生存状态差。肿瘤体积分别为A组(19.00±2.59)mm3、B组(68.76±5.56)mm3、C组(230.31±13.94)mm3、D组(238.84±10.64)mm3。A、B组与C、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子显微镜观察,A组和B组可见明显凋亡小体,C组与D组少见。肿瘤细胞凋亡率A组(20.38±1.62)%大于B组(14.85±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0.44±0.21)%与D组(0.35±0.24)%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D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CNU引起肿瘤细胞凋亡,并可诱导大鼠脑胶质瘤细胞表达DR5,使其对TRAIL诱导的凋亡敏感,二者体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李学元张连群张学广马翔宇赵鹏李新钢
关键词:脑胶质瘤TRAILACNU凋亡DR5
TRAIL和ACNU对实验性大鼠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TRAIL和嘧啶亚硝脲(ACNU)对实验性大鼠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TRAIL和ACNU联合在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Wistar大鼠C6细胞胶质瘤动物模型,并随机分成4组:TRAIL+ACNU治疗组(A组)、ACNU治疗组(B组)、TRAIL治疗组(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D组)。观察动物的生存状况及肿瘤大体情况,测量肿瘤的体积、计算肿瘤的抑制率;观察TRAILR2/DR5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变化情况;电镜观察肿瘤细胞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组与B组的大鼠生存较好,而C组与D组的大鼠生存差。肿瘤体积分别为A组(19.00±2.59)mm3、B组(68.76±5.56)mm3、C组(230.31±13.94)mm3、D组(238.84±10.64)mm3。除C组和D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外,4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电子显微镜观察,A组和B组可见明显凋亡小体,C组与D组少见。肿瘤细胞凋亡率A组(20.38%±1.62%)大于B组(14.85%±2.41%),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0.44%±0.21%)与D组(0.35%±0.24%)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CNU引起肿瘤细胞凋亡,并可诱导大鼠脑胶质瘤细胞表达DR5,使其对TRAIL诱导的凋亡敏感,TRAIL和ACNU体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李学元张连群张学广马翔宇赵鹏李新钢
关键词:胶质瘤TRAILACNUDR5
VEGF联合BMSCs移植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修复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10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右侧纹状体注射肝素和胶原酶诱导脑出血制造脑出血大鼠模型,术后24 h向转基因组纹状体注射外源性VEGF转基因BMSCs,BMSCs移植组注射BMSCs,VEGF组注射VEGF,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第1、3、7、14天对大鼠行mNSS评分,第14天处死大鼠后取脑固定、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检测P75NTR、TrkA在大鼠脑组织内的分布,确定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肿周围P75NTR、TrkA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组大鼠mNSS评分在第7、14天明显低于对照组(6.55±0.95和4.65±0.95),转基因组(3.94±0.73和2.24±0.70)较BMSCs组(4.75±0.97和3.05±0.88)及VEGF组(5.01±1.01和3.34±0.90)评分降低明显;对免疫组化显示血肿周围脑组织中P75NTR阳性表达明显降低,TrkA阳性产物表达明显增高,Western Blotting显示转基因组、BMSCs组及VEGF组血肿周围P75NTR的表达(0.33±0.02、0.40±0.05、0.42±0.04)较对照组(0.45±0.04)减少,血肿周围TrkA的表达(0.32±0.02、0.23±0.02、0.28±0.04)较对照组(0.15±0.01)有明显上升,其中转基因组较BMSCs组及VEGF组更显著(P<0.05).结论 VEGF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能明显促进脑出血大鼠的神经恢复,增加血肿周围细胞TrkA的表达,减少P75NTR的表达,有拮抗周围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许鹏史磊周杰周隆善耿凤阳张志逖李学元郭传军肖以磊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移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出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