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锋
- 作品数:27 被引量:1,072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 供需平衡视角下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分析——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被引量:99
- 2016年
-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功能景观,其空间分布的合理性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都有一定影响.在城市基础设施配置供需平衡理念的背景下,本文基于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评价的理论框架,采用一种基于重力模型的评价方法,以公园绿地的服务能力和各居住区人口数目分别度量供给能力和需求水平.以深圳市福田区为研究区,使用GIS网络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并在评价中考虑"边界效应",从居住区的视角对深圳市福田区不同等级的公园绿地分布的空间公平性进行定量评价,进而提出了公园绿地空间配置的优化建议.结果表明:福田区公园绿地总体公平性较差,其中,社区公园的公平性最差,区域性公园次之,郊野生态公园在部分区域公平性较好;综合各类公园的公平性评价结果,福田区约50%的区域可达到供需平衡,其他区域则均供给不足;福田区的公园绿地系统规划要从绿化率、空间配置及道路交通系统等方面进行改善,重点关注小尺度的公园配置数目,满足社区内的居民日常游憩需求."边界效应"会对公平性评价结果造成一定影响,位于研究区边缘的居住区可以享受到居住区外的公园绿地服务,同时边界外的居住区也会共享区域内的绿地资源.
- 吴健生司梦林李卫锋
- 关键词:城市公园绿地绿地规划
-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量度方法探讨——以深圳市为例被引量:32
- 2005年
- 城市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生态足迹计算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与区域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平衡程度以衡量区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在介绍生态足迹的理论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之上,对深圳市2000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2000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为1.9751hm2人,深圳城市生态处于非可持续发展状态,以消耗自身生态资源和转移生态压力作为城市发展代价。进一步分析了深圳市的生态赤字构成,生态压力的空间分布,并与国内部分城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在城市区域应用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减少深圳市的生态赤字,降低深圳市对外部生态系统的依赖性提出了相应对策。
- 蒋依依王仰麟李卫锋韩荡牛慧恩
- 关键词:生态足迹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
- 城市自然保育规划决策困境——以香港沙螺洞为例被引量:6
- 2017年
- 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的自然保护与生态规划成为城市规划的一项重点工作。然而由于快速城镇化时期土地的稀缺性,城市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存在剧烈矛盾,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诉求。因此对于城市生态保护的空间管制不仅是一项技术规划,更是根植于当地制度框架与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之中的复杂规划决策。本文以香港新界沙螺洞近30年来面临的保育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案例,在考察香港自然保育政策、规划及法律法规的制度框架基础上,采用"效率性"、"公平性"、"有效性"、"合法性"的综合分析框架对案例中三个规划决策进行分析,关注制度构建下不同参与方的利益冲突与决策制定的复杂性,力求对城市自然保育规划决策困境的成因获得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
- 李劼刘建政李卫锋
- 关键词:生态保护规划
- 中国东部沿海滩涂资源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生态开发模式被引量:20
- 2003年
- 沿海滩涂资源生态开发研究,是近年我国沿海滩涂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现有研究均很少考虑尺度问题。作者在探讨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尺度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不同空间尺度下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初步探讨了区域、农场与地块尺度下我国沿海滩涂资源生态开发模式的主要特征,并对沿海滩涂梯级开发、基塘系统、盐田综合利用和虾池立体养殖等主要生态开发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
- 彭建王仰麟景娟李卫锋丁艳
- 关键词:沿海滩涂资源海岸带
- 我国土地持续利用研究进展
- 土地持续利用,也称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或称(可)持续土地利用,与持续土地管理的内涵基本一致。国际上普遍接受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93年拟定的《持续土地管理评价大纲》中所下的定义,但该定义对持续土地利...
- 彭建王仲麟吴健生李卫锋
- 关键词:土地可持续利用
- 深圳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105
- 2004年
- 在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 ,以深圳市域 1978年MSS影像与 1986、1990、1995和 1999年 4期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 ,研究了深圳市域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 ,探讨了不同尺度下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因素与变化机制 .结果表明 ,深圳市近 2 0年景观特征发生了深刻变化 ,耕地面积比例由 31 0 6 %下降至 2 6 7% ,城建用地则由 0 33%上升至 2 2 5 2 % .景观多样性指数 1978~ 1995年上升近 2 5 % ,1999年稍有下降 ;蔓延度指数先降后升 ,整体破碎度由 0 0 0 4 2上升到 0 0 0 73;景观修改分维数 1990年以前有所下降 ,2 0世纪 90年代则呈现递增趋势 .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 ,反映了人为活动对区域景观特征的深刻影响 .人为活动已成为深圳市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其中 ,斑块形状复杂化主要是受个体经济单元的经济利益驱动 ,景观空间构型的变化取决于产业布局与地域分工的影响 ,景观整体多样性的演变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强烈影响 ,而自然生态条件则是景观整体结构变化的重要约束因子 .
- 李卫锋王仰麟彭建李贵才
- 关键词:景观动态
-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深圳市为例
- 论文选择典型的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作为研究区,综合运用遥感、GIS和空间模拟技术,通过基于遥感影像数据的景观格局分析和生态环境效应监测,利用景观格局数量化指标分析深圳市近20年来区域景观特征和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揭示人...
- 李卫锋
- 关键词:景观动态环境效应城市热岛
- 滇西北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以云南省永胜县为例被引量:171
- 2004年
-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是当前地理学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则是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作者利用滇西北生态脆弱区———永胜县1988年、1994年和1999年的TM遥感影像,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指数分析研究区近10年来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并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衡量相应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生态价值,评价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效应,尝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研究表明,全县景观总体构成表现为景观破碎度较高,斑块数目较多;林地和未利用地一直占很大比重,林地的不断增加与未利用地的迅速减少是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的突出特征;研究时段内全县土地利用变化带来了较好的生态效应,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持续提高,并表现出了较大的空间差异。
- 彭建王仰麟张源李卫锋吴健生陈大为
-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 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被引量:80
- 2004年
- 土地可持续利用一直是国内外土地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热门话题 ,而新兴的景观生态学其理论核心涉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内容。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思考 ,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思路的一次有益拓展。在分析景观、景观生态学与土地的关系的基础上 ,探讨了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理论、等级尺度理论、景观变化与稳定性理论等基本理论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的诠释。
- 彭建王仰麟刘松吴健生李卫锋
- 关键词:土地可持续利用景观生态学景观
- 一种城市景观量化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景观的量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划分最小研究单元,即街坊;2)识别街坊的土地利用主导功能;3)从城市平面格局、建筑形态构成和土地利用方式三个方面,对城市景观进行量化测度;4)采用定量化指标,分析同一...
- 张安琪吴佳雨楚建群林坚李卫锋夏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