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勤

作品数:25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近视
  • 9篇角膜
  • 7篇细胞
  • 7篇内皮
  • 7篇内皮细胞
  • 7篇角膜内皮
  • 6篇角膜内皮细胞
  • 6篇恒河猴
  • 5篇血管
  • 4篇屈光
  • 3篇动物
  • 3篇血管内皮
  • 3篇手术
  • 3篇树鼩
  • 3篇双眼
  • 3篇双眼视
  • 3篇青光
  • 3篇青光眼
  • 2篇滴眼
  • 2篇滴眼液

机构

  • 25篇云南省第二人...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慈溪市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25篇朱勤
  • 16篇胡竹林
  • 13篇胡敏
  • 5篇杨忠昆
  • 5篇刘海
  • 5篇张晓帆
  • 3篇化志娟
  • 3篇张洁莹
  • 2篇肖中男
  • 2篇黎铧
  • 2篇张虹
  • 2篇周广龙
  • 1篇周圆
  • 1篇张荭
  • 1篇郭立云
  • 1篇郑志坤
  • 1篇代解杰
  • 1篇段文华
  • 1篇李娟娟
  • 1篇孙晓梅

传媒

  • 8篇眼科新进展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眼科研究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第十四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现状被引量:16
2010年
难治性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病,常见病因包括多次滤过手术失败、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角膜移植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等。因其病因复杂,病情多变,治疗手段虽较多,但疗效较差,常因药物耐受、滤过术后瘢痕阻塞通道等导致手术失败。针对难治性青光眼的特征,一些改良术式及联合术式逐渐应用,如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房角金环植入术及全视网膜光凝联合avastin球内注射等。就难治性青光眼的各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朱勤胡竹林
关键词: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并发症
改良前房注射法移植血管内皮细胞替代角膜内皮细胞的实验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VEC)移植治疗角膜内皮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研究.体外培养增殖VEC.将恒河猴1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只)、对照组(6只).实验组通过超声乳化破坏角膜内皮细胞层之后,将体外培养的VEC利用前房注射法移植到恒河猴角膜内表面;对照组超声乳化破坏角膜内皮细胞层后不注射VEC.术后7、14、30、60、90 d分别行术眼前节照相;术前及术后7、14、30、60、90 d分别用A超测量角膜厚度、Goldman眼压计测量眼压,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术后30、60、90 d分别摘取术眼行病理切片HE染色、扫描电镜观察VEC在角膜植片内表面的分布.结果 实验组角膜比对照组有较好的透明度,未出现大泡性角膜病变,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角膜缘可见少量新生血管.术眼前房深度均正常;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角膜厚度为(500±14) μm,明显低于对照组角膜厚度[(618±11)μm],同时期实验组和对照之间角膜植片厚度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3个月t值分别为-3.256、-4.419、-12.896,均P<0.05);同时期实验组和对照之间眼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3个月t值分别为-1.179、-2.166、-2.536,均P>0.05);实验组角膜内表面可见细胞层;对照组角膜内表面未见细胞样结构.扫描电镜:实验组角膜植片内表面可见VEC分布均匀,生长良好,呈不规则多边形,表面可见微绒毛,VEC间可见少量白细胞,小梁网处部分细胞碎片聚集;对照组角膜内表面呈纤维物质样,未见细胞生长.结论 超声乳化法能很好的建立恒河猴角膜内皮损伤模型;前房注射法能够将VEC移植到角膜内表面,且细胞能在撕出后弹力层的角膜内表面生长,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屏障作用维持角膜的脱水状态和透明性.移植手术对前房角的组织结构形态在短期内不产生病理性影响.
朱勤胡竹林孙晓梅胡敏刘海杨忠昆
关键词:内皮细胞
晶状体半脱位手术226眼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晶体摘除联合张力环并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效果。方法①晶体半脱位〈1个象限的患者30例(43眼),直接行超声乳化晶体核,吸净皮质,用旋转法植入(CTR),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②晶体半脱位于1~2个象限的患者111例(152眼),先用旋转法植入CTR,再超声乳化晶体核,吸净皮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③晶状体半脱位〉2个象限的患者21例(31眼),应用囊袋固定型张力环,采用聚丙烯缝线将张力环缝合固定于巩膜,拉紧张力环缝线至晶状体囊袋居正中,抽吸晶状体皮质,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 162例226眼患者,术后随访1~12个月,人工晶状体基本保持正位,裸眼视力≥0.5者199眼(88℅)。结论超声乳化晶体摘除联合张力环并人工晶体植入,是晶体半脱位的首选治疗方法。脱位范围〈2个象限的患者可直接植入张力环,若脱位范围〉2个象限,则应缝线固定张力环。该手术方式可有效防止术后人工晶状体偏位的发生,大大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力。
张虹朱勤胡竹林
关键词: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囊袋张力环人工晶体
树鼩在眼科学的基础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5年
树鼩具有发达的视觉系统,视锥细胞数量占感光细胞的96%,具有较好的色觉及立体视觉。我国的树鼩资源丰富,成本较低,比较医学和基因组学研究证实树鼩是理想的眼科实验动物模型。利用树鼩开展眼科研究主要集中在近视模型的建立、近视对巩膜和脉络膜造成的变化,以及树鼩视网膜、视神经、角膜及视皮质的基础研究。本文对树鼩在眼科学方面的基础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周广龙朱勤李振宇陈玲霞尹博文胡敏孙晓梅
关键词:树鼩眼科近视动物模型
利用离心沉淀法移植恒河猴血管内皮细胞替代角膜内皮的可行性分析
2013年
目的分析利用离心沉淀法移植体外培养的恒河猴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替代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CEC)的可行性。方法将恒河猴9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6只)、对照组(3只)。实验组:角膜环钻取下中央角膜组织,显微镜下撕除后弹力层,将角膜植片形成约45°倾斜、内表面向上方置于0.6mLEP管中,再向管中加入配置好的密度为40×106L-1的恒河猴VEC悬液0.5mL,管中形成棉球在下、角膜植片在中间、细胞悬液在上面的三明治结构,盖紧EP管,放置于离心机中,以400r·min-1、800r·min-1、1200r·min-1的转速各离心4min后将植片原位缝回植床;对照组:将撕除后弹力层的术眼角膜植片原位缝回植床。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摘取术眼,行扫描电镜观察移植的VEC在角膜植片内表面的分布情况。结果离心沉淀后倒置显微镜观察,可见移植的类圆形细胞均匀贴附于角膜植片内表面;术后1个月扫描电镜显示种植的VEC贴附于角膜内表面,细胞表面积较大,呈长梭形,细胞间连接不紧密,可见细胞间隙及少量裸露的胶原纤维区;随着时间推移,术后2个月时,可见植片内表面的VEC密度逐渐增大,细胞间出现紧密连接;术后3个月时,可见细胞密度进一步增大,大片状均匀贴附于角膜植片内表面,细胞呈不规则多边形,高倍镜下,细胞表面可见典型的长短不一微绒毛。对照组未见纤维裸露区,胶原前表面偶见白细胞及变形红细胞。结论离心沉淀法可以将VEC成功移植于角膜内表面并均匀分布,移植后的VEC可异位生长并大量分裂增殖。
朱勤孙晓梅胡敏刘海胡竹林
关键词:离心沉淀法角膜内皮移植恒河猴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儿童前巩膜葡萄肿
2009年
目的探索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儿童前巩膜葡萄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22眼)前巩膜葡萄肿患儿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随访5~30个月(平均17个月),回顾性分析术后角巩膜病灶、眼压、视力、并发症及眼眶外形等。结果22例患者中,20例巩膜葡萄肿消失,18例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术前残存部分视力的10眼中,5眼术后视力有所提高(光感定位不准的5眼中2眼提高至眼前数指,1眼眼前手动,余2眼不变;光感定位准确的3眼中2眼提高至眼前数指,余1眼不变),2例术后葡萄肿扩大、眼压进行性升高,行眼球摘除联合义眼座植入术。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儿童前巩膜葡萄肿的有效方法之一,能有效控制眼压、挽救部分视力、避免早期行眼球摘除术,值得推广。
朱勤胡竹林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儿童
近视力检查在屈光不正性弱视诊疗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8年
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不仅能看远,而且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这种看近的能力,就称之为近视力,是视觉功能与屈光功能的重要内容之一。远视力及近视力,一般是协调的,相差不大,但在近视性屈光不正时,常见远视力不如近视力,有时相差很大。弱视患者中也有这种远近视力分离现象。
朱勤胡敏化志娟张洁莹张晓帆
关键词:屈光不正性弱视视力检查近视性屈光不正诊疗近视力远视力
经睫状体扁平部引流阀植入术治疗复发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评价经睫状体扁平部引流阀植入术治疗复发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19眼)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后复发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经睫状体扁平部引流阀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等指标变化情况。术后随访11~2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随访期,19眼中有13眼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68.4%);有3眼加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正常;2眼发生引流盘周围瘢痕增生,1眼出现引流管堵塞,眼压持续增高。19眼中3眼因术后眼压持续升高,视力下降至光感;12眼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4眼视力稳定不变(手动-0.04)。结论经睫状体扁平部引流阀植入术,可有效控制复发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压,为其治疗提供新的可能。
黎铧朱勤胡竹林
关键词:睫状体扁平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复发
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研究
化志娟胡敏张晓帆朱勤
0.05%阿托品滴眼液对小学生近视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评估0.05%阿托品滴眼液对小学生近视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制定近视的相关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童眼科门诊收治的8~12岁近视小学生共计188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93例)和对照组(95例)。在第1~24个月,阿托品组儿童每晚睡前双眼滴1次0.05%阿托品滴眼液。对照组儿童每晚睡前双眼滴1次0.3%玻璃酸钠滴眼液。第25~36个月,实验组及对照组儿童均停止用药。在随访期内,每组儿童均在用药前、用药后每6个月检查其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眼压变化,问卷调查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用药期间,实验组等效球镜度年进展值[(-0.35±0.21)D/年]及眼轴长度年进展值[(0.11±0.07)mm/年]明显少于对照组[(-0.83±0.26)D/年,(0.37±0.22)mm/年](t值分别为1.29,-1.37,P值均<0.05)。停用阿托品滴眼液后,实验组的等效球镜进展值[(-0.40±0.29)D/年]及眼轴长度进展值[(0.10±0.04)mm/年]明显低于对照组[(0.73±0.40)D/年,(0.30±0.11)mm/年]。在整个随访期间,没有发现与阿托品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停用阿托品后,瞳孔大小、近视力和调节幅度逐渐恢复到治疗前水平。结论局部使用0.05%阿托品滴眼液可有效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且不导致眼压异常及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应用安全性。
朱勤周圆张晓帆张洁莹胡敏
关键词:阿托品近视随机对照试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