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大明

作品数:48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经济管理
  • 26篇社会学
  • 9篇历史地理
  • 6篇文化科学
  • 3篇文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1篇文化
  • 8篇畲族
  • 8篇民族
  • 4篇土著
  • 4篇族群认同
  • 4篇客民
  • 4篇交融
  • 4篇村落
  • 3篇人类学
  • 3篇少数民族
  • 3篇社会
  • 3篇土家族
  • 3篇族群关系
  • 3篇民国
  • 3篇民国时期
  • 3篇民族地区
  • 3篇传承
  • 3篇传统村落
  • 2篇战时
  • 2篇社会变迁

机构

  • 47篇三峡大学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吉首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作者

  • 47篇曹大明
  • 7篇黄柏权
  • 3篇葛政委
  • 3篇刘冰清
  • 2篇李扬
  • 1篇李凌霞
  • 1篇周敏
  • 1篇肖莉
  • 1篇李阳
  • 1篇黄棣
  • 1篇陈立
  • 1篇陈丽娟
  • 1篇肖竹

传媒

  • 8篇铜仁学院学报
  • 6篇三峡论坛
  • 4篇中南民族大学...
  • 4篇北方民族大学...
  • 3篇三峡大学学报...
  • 2篇世界民族
  • 2篇民族研究
  • 2篇民族论坛
  • 2篇黑龙江民族丛...
  • 2篇云南民族大学...
  • 2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社会历史...
  • 1篇三峡文化研究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地的边缘:武陵山区区域特征述论
根据鲁之界定,笔者2012年4月13日在《中国民族报》(理论版)撰文指出,武陵山区也是“内地的边缘”,且比鲁西奇所研究的秦巴山区更具有内地边缘的特征。鉴于此,本文将在前文基础上对武陵山区之区域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以加深人们...
曹大明黄柏权
关键词:民族区域国家权力政治控制文化交融
“Original Affluent Society”翻译刍议——兼与丘延亮先生商榷
2015年
萨林斯提出的"Original Affluent Society"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人类学概念。从人类学对狩猎采集社会认识与表述的演变过程来看,"original society"不应译为具有一定文化价值标准的"原初社会",而应译成较为中性的"初民社会"。就经济状况而言,狩猎采集社会在本质上不是"丰裕社会",而是物产相对丰富、目标和欲求非常有限的"富饶社会"。因此,"Original Affluent Society"译成"初民富饶社会"比译为"原初丰裕社会"妥当。
曹大明肖竹
关键词:ORIGINALSOCIETY
清代和民国时期浙南畲族族谱创修与家国认同
2024年
明清时期逐渐定居于东南山区的畲民在区域多民族长期的交往融合中逐渐习得编修族谱,并将族谱视为表达权利和身份的重要文字载体。其中清代大量进入浙江南部定居的金民,随着其经济文化的发展,自清中期以后形成创修族谱的热潮,并延续至民国时期。这些族谱的创修过程,体现了大一统国家内少数民族与王朝国家的互动,以及社会发展与族群权利诉求影响下形成的多层次认同。民国时期,在近代思潮传播的影响下,浙南畲民家谱的纂修,更体现出家族认同与中华民族意识觉醒的紧密关系。清代和民国时期浙南畲民的族谱创修及其表达的认同的升华,揭示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东南地区的形成机制和规律。
曹大明李扬
关键词:畲族族谱
畲族文书搜集、整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22年
畲族文书是少数民族民间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清末民初始,畲族文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经历了奠基、曲折发展、繁荣三个阶段,存在搜集零星、整理欠规范、研究视野较狭窄等方面的问题。未来的畲族文书搜集、整理与研究,需要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重视搜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加强整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强调研究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为总结和探讨畲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机制、畲汉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历史、东南山区区域社会的变迁以及少数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演变提供学理支撑。
曹大明黄惠
关键词:民族融合
内地的边缘:武陵山区区域特征述论被引量:6
2014年
武陵山区是"内地的边缘",其区域特征主要有三:一是历史上国家权力相对缺失,政治控制方式多元;二是区域资源相对丰富,生计模式多样;三是文化多元交融,既具有较强的非汉特征,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曹大明黄柏权
变迁与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武陵地区土客关系研究
2018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武陵地区"土著"内涵丰富,构成复杂,既有"蛮夷",也有华夏。"永嘉之乱"后,北方民众大量南迁,武陵地区在这一时期也迁入了不少的客民。这些客民有"逃亡如蛮"的汉人,也有兵家、吏家、流民等。在统治者的争夺、治理以及客民的带动下,武陵地区特别是沿江、平原地带的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大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土客矛盾。研究认为,武陵民族关系研究不能简单就民族论民族,而应立足区域族群关系场域,深入分析空间、时间以及人口流动对作为文化主体的族群及其关系的影响。
曹大明刘冰清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土著客民交融
从郎名看东南地区畲汉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2024年
郎名是一种存在于闽粤赣浙地区畲族和客家等汉族家谱中的特有命名方式。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对郎名进行研究,分析郎名在畲汉互动中不断发展与演变的历程。郎名并非某一民族特有的文化标识,而是畲汉互动交往、相互涵化的产物。郎名作为一种特色的姓氏文化,从民族互鉴互融的产物发展成为区域性共享文化符号,其社会功能早已发生转变,产生了新的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分析郎名由汉入畲、由畲传汉的互动过程,探讨郎名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不仅为研究东南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新个案,而且为探讨中华姓氏文化的生成、发展、演变提供了新路径。
曹大明周敏
关键词:文化互动姓氏文化
萨林斯的学术思想及其源流被引量:1
2013年
马歇尔·萨林斯是一位思想丰富多变的人类学大家。在其学术生涯早期,他是一位新进化论者;在其学术生涯中后期,他是一位文化(结构)决定论者。萨林斯学术思想转折,与其学术经历密切相关。1967--1969年两年的法国游学,不仅让萨林斯初步领略了以莫斯、斯特劳斯等人为首的法国社会人类学学术思想的魅力,而且使其实现了学术思想的自我的扬弃与超越,逐步从一位新进化论者转变为一位文化(结构)决定论者。
曹大明
欧美多学科视野下的“边缘”谱系
2013年
欧美多学科视野下的"边缘"谱系,大体经历了一个从被支配到备受关注的认知过程。在此过程中,边缘与核心之间的关系及其主体性研究历来广受青睐。在区域经济学与史学研究之中,边缘与核心的关系尽管是动态的,但总体上仍处于被支配地位;在人类学看来,边缘虽与中心相对而生,但其主体性却不容忽视。
葛政委曹大明
关键词:谱系
武陵山片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调查研究——以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为例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国内外经济学、社会学长期关注的一个重点.本文在介绍万山丹砂开采以及城市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万山区转型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探究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可资利用的建议,这不...
曹大明黄柏权葛政委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