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萍
- 作品数:51 被引量:235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羊痒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羊痒病是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原模型,主要感染绵羊、山羊和欧洲盘羊,羊痒病至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快速、敏感、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对羊痒病的监测和防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推荐的羊痒病诊断方法包括免疫印迹、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毒株鉴定。2012年,我国将羊痒病列入重大外来动物疫病监测计划。与其他的朊蛋白病一样,羊痒病是一种渐进性、致死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认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因子是一种编码宿主蛋白的PrPC转变为异常细胞型PrPSC沉积在大脑,导致疾病。论文对羊痒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及防控提供参考。
- 赵柏林宋晓晖胡冬梅曲萍孙雨孔冬妮王功民
- 关键词: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 一种检测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的试剂盒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RT-PCR引物对和RT-PCR试剂盒,可以特异、敏感地检测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病毒株。
- 田克恭孙明乔明明陈曦曲萍遇秀玲王传彬陈西钊
-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RT-PCR检测方法和试剂盒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RT-PCR检测的方法,以及该方法在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克服了其他同类检测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靠性好的特点,适于猪繁殖与...
- 田克恭宁昆韩雪倪建强曲萍翟新验孙明陈西钊
- 人医与兽医:构架中国人兽共患病有效防控的桥梁被引量:6
- 2009年
- 人兽共患病是指脊椎动物和人类之间自然传播和感染的疾病,它是由微生物和寄生虫等可以在人兽问互相传播的病原体所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总称。人兽共患病分布广泛,可源于与人类密切接触的家畜、家禽和宠物,还可源于远离人类的野生动物。既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又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据统计,目前已知的人兽共患病共有250多种,中国已证实的人兽共患病有90多种;人类传染病的60%来源于动物,而50%的动物传染病可以传染给人类。加之近年出现的SARS、疯牛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在全球暴发和蔓延,使得人兽共患病已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
- 吴佳俊曲萍田克恭
- 关键词:人兽共患病动物传染病高致病性禽流感桥梁兽医
- 美国动物疫病监测诊断工作概述被引量:4
- 2016年
- 2013年10月,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省级动物疫控机构等单位动物疫病防控专家和管理人员赴美国开展了动物疫病诊断新技术培训。通过专家讲课、互动研讨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学习了解了美国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现状、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的先进管理模式以及美国动物疫病防控管理、兽医执业教育、动物健康与福利等方面的内容。
- 翟新验刘兴国李志军赵宏涛曲萍张维谊林密卢旺银陈昌海蔡雪辉梁源祥杨令劼万发春李俊杨松琴孙家猛
- 关键词:动物疫病监测疫病诊断实验室管理兽医实验室动物疫病预防
-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JXA1-R株)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和试剂盒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JXA1-R株)实时荧光RT-PCR检测的核苷酸引物、探针序列及方法,以及该方法在检测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JXA1-R株)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克服了传统检...
- 田克恭王立林遇秀玲倪建强夏应菊曲萍翟新验陈西钊
- 文献传递
- 牛种布鲁氏菌RpoE2蛋白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为探讨牛种布鲁氏菌sigma因子RpoE2的功能,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RpoE2蛋白与anti-sigma因子之间的互作进行研究;通过环境应激试验评价了rpoE2缺失株对强氧化环境、酸性pH、杀菌性阳离子多肽、铁缺乏环境的耐受能力;通过比较亲本菌株和缺失株在巨噬细胞感染模型和小鼠感染模型中的生存能力,研究了rpoE2基因是否与牛种布鲁氏菌毒力相关。结果显示:牛种布鲁氏菌的RpoE2蛋白可以与anti-sigma因子相互作用,牛种布鲁氏菌rpoE2基因缺失后,对各种应激环境的耐受能力均无影响,并且巨噬细胞和小鼠感染模型中毒力均不降低。牛种布鲁氏菌的RpoE2蛋白是一个ECF16家族的sigma因子,并且其与布鲁氏菌的毒力无关。
- 董浩董礼华彭小薇王宁曲萍孙雨赵柏林胡冬梅石慧王晓英宋晓晖吴清民
- 关键词:毒力环境应激
- 小反刍兽疫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2013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提出小反刍兽疫可能成为继牛瘟之后,被在全球范围内消灭的第2个动物疫病。近年来,广泛使用弱毒疫苗免疫预防小反刍兽疫,但由于缺乏区分免疫抗体和感染抗体的技术手段等,给小反刍兽疫的消灭和根除计划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新型疫苗以及特异性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成为研究热点。论文对小反刍兽疫新型疫苗研究中的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基因工程弱毒苗、核酸疫苗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小反刍兽疫新型疫苗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 曹冬伸赵柏林曲萍胡冬梅王文超宋晓晖潘树德
-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
- 我国部分地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学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4
- 2018年
- 为了解我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对2014年-2016年采集于11个牧区半牧区省份的9 668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的个体平均阳性率为52.77%,群体阳性率连续3年均在80%以上,说明感染现象较为普遍。乳用牛的感染情况较肉用牛和乳肉兼用牛严重。同时,发现生产实际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与牛病毒性腹泻混合感染情况普遍。此次摸底调查掌握了我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感染情况,为制定科学防控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 曲萍宋晓晖董浩胡冬梅赵柏林孙雨张倩王晓英杨林
- 关键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学
- 羊痒病病原学特点与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 2014年
- 羊痒病是由羊痒病病毒在绵羊和山羊体内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渐进性退化的疾病。该传染病的临床症状以潜伏期长、剧痒、中枢神经系统变性、共济失调和病死率高为主要特征。本病对养羊业危害较大,是最早所知的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羊痒病疫情虽然在中国发生较少,但目前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对中国的潜在威胁也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对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的认识对其综合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羊痒病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进展及综合性防控措施,以期为其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孙雨宋晓晖胡冬梅赵柏林曲萍王功民
- 关键词:羊痒病病原学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