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恺

作品数:72 被引量:968H指数:19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派留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经济管理
  • 42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8篇生态足迹
  • 16篇足迹
  • 11篇
  • 9篇能源足迹
  • 8篇能源
  • 8篇自然资本
  • 8篇一带一路
  • 7篇行星
  • 7篇净初级生产力
  • 7篇初级生产力
  • 6篇生态
  • 6篇城市
  • 6篇碳足迹
  • 5篇三维模型
  • 5篇碳排放
  • 5篇维模型
  • 5篇可持续发展
  • 4篇低碳
  • 4篇气候治理
  • 4篇环境可持续性

机构

  • 51篇浙江大学
  • 24篇莱顿大学
  • 17篇吉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山西大学
  • 4篇浙江工业大学
  • 3篇学研究院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东京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江苏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赤峰学院
  • 1篇东北大学
  • 1篇柏林工业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作者

  • 72篇方恺
  • 11篇沈万斌
  • 7篇叶瑞克
  • 6篇董德明
  • 5篇周云亨
  • 4篇高凯
  • 3篇吴次芳
  • 3篇向淼
  • 2篇王双
  • 2篇岳文泽
  • 2篇丛建辉
  • 1篇沈杨
  • 1篇王双
  • 1篇王金南
  • 1篇蔡伟光
  • 1篇陈前利
  • 1篇佘群芝
  • 1篇薛冰
  • 1篇贾小平
  • 1篇张宇

传媒

  • 11篇生态学报
  • 9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地理研究
  • 3篇国际学术动态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保护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管理
  • 2篇环境经济研究
  • 2篇治理研究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东北亚论坛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9篇2018
  • 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理论与实践被引量:14
2019年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国内外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然而学术界关于自然资源核算、环境经济核算、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等方向的研究由来已久,为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学术成果。本文在综述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基于会计学、经济学、资源环境科学等学科视角论述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理论基础,辨析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等核心概念的内涵,从基本假设、表式结构、数据来源等方面探讨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框架体系,并回顾了当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实践经验,以期为深化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方恺朱优蓉
关键词:资产负债
2009-2015年中国耕地资源利用时空格局变化研究——基于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双重视角被引量:29
2019年
[目的]研究2009—2015年中国及其31个省(不含港澳台地区)耕地资源利用的时空格局变化,为优化和完善中国耕地保护政策,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双重视角,利用粮食供需平衡法和生态足迹法,分析耕地资源的供需盈亏和生态盈亏,并结合耕地保护红线和行星边界框架,探讨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安全区间。[结果]从粮食供需盈亏来看,中国耕地利用处于供需不平衡状态,省际差异明显,盈余省份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地区,东南沿海省份赤字系数较高;从生态足迹盈亏来看,中国耕地利用总体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赤字系数较高的省份主要位于中东部人口集聚和经济发达地区及西北地区,少数盈余省份分布在南部和西南地区;行星边界框架提出的耕地转化率不超过15%,具有一定合理性。结合耕地保护红线讨论中国耕地规模的安全区间,认为1.20×10^8~1.44×10^8hm^2是相对合理的设定。[结论]今后在完善区域差别化耕地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应当关注耕地规模区间的设定和变动,遵循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协调并举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陈先鹏方恺吴次芳王田雨龙吟
关键词: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粮食供需平衡生态足迹耕地利用
双碳政策工具的共同富裕效应——基于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项目的县域数据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新发展阶段探索兼顾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共同富裕的政策工具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13—2019年2195个区县的2492个中国核证自愿减排(CCER)项目数据,识别CCER项目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CCER项目可显著提高项目地农村居民收入且增收效应可观;(2)CCER项目通过增加项目地非农就业这一机制促进农民增收;(3)增收效应在不同地区均存在,且非农就业人口占比较低地区的增收效应显著大于占比较高地区。该结论为重启CCER项目审批、提高CCER项目在全国碳交易市场份额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共同富裕的协同实现提供了经验证据。
方恺毛梦圆刘潇李实陈帅刘培林
关键词:共同富裕增收效应
中国征收碳税应对碳关税的经济分析——以美国为例被引量:16
2020年
碳税和碳关税作为一种价格调整机制,长期而言会对经济系统中各主体产生较强的约束力。通过GTAP-E模型的模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目前的发展阶段,碳关税并非有效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征收碳关税对降低世界碳排放量的影响有限;美国针对中国采取的碳关税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负向影响,尤其是对中国的高碳产业影响较大;当中美采取相同的碳税政策时,碳税的征收对中国GDP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且中国自主采取节能减排方案不足以应对美国碳关税的负面效应;而当两者采取差异化政策时,中国主动采取节能减排行动可以有效应对美国碳关税的威胁。
蒋丹张林荣孙华平方恺
关键词:碳关税低碳经济碳税政策
1999-2008年G20国家自然资本利用的空间格局变化被引量:18
2014年
各国自然资本利用的时空分异评价是近期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改进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1999-2008年20国集团(G20)自然资本利用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20国家的自然资本利用格局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性,呈现流量自然资本占用西高东低、存量自然资本消耗北高南低的格局。根据1999-2008年自然资本利用的变化趋势,可将G20国家分为4类:流量和存量自然资本利用增强型(FI-SI型,2国)、流量和存量自然资本利用减弱型(FD-SD型,2国)、流量自然资本利用增强而存量自然资本利用减弱型(FI-SD型,4国)、流量自然资本利用减弱而存量自然资本利用增强型(FD-SI型,11国)。总体上,流量自然资本占用减弱、存量自然资本消耗增强已成为各国自然资本利用的主要变化趋势,可持续性趋于劣化,代内和代际不公平程度加剧。
方恺
关键词:自然资本
低碳经济与制度创新
2018年
2016年12月10日,由浙江大学环境与能源政策研究中心与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低碳经济与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来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关产业的专家和学者围绕“中国的绿色低碳转型之路”、“低碳经济与绿色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与能源转型策略”、“低碳经济与产业优化升级”等专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学术讨论。
周云亨方恺王双向淼叶瑞克
关键词:低碳能源政策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新视角:行星边界框架的源起、发展与展望被引量:32
2020年
将人类活动规模与强度控制在自然生态系统可承载限度之内,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要义。行星边界框架所秉持的"地球系统观",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提供了新视角,一经提出便在国际可持续发展领域引发极大关注与热烈讨论。本文系统阐述了行星边界框架的理论基础及其内涵演进,着重论述了该框架在国家、省域、市域和组织等不同尺度的发展与应用,深入探讨了其面临的挑战与改进方向,并与传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范式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行星边界框架以复杂系统稳态和突变理论为基础,是历史经验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的产物。作为对现有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体系的有益补充,该框架由全球尺度向区域尺度拓展时,遵循自上而下分配与自下而上整合两条路径。当前行星边界框架中关于生物物理过程的尺度效应与交互机制的阐述较为薄弱,导致其变量选取与边界设置仍存较大争议,在与环境影响评价相整合、向社会经济维度拓展等方面面临方法学挑战。今后应从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继续深化研究,提升行星边界框架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等全球重大公共议题中的政策价值。
陈先鹏方恺彭建刘爱原
关键词:承载力阈值
环境足迹的指标分类与整合范式被引量:10
2015年
环境足迹是近年来国际生态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从指标的分类与整合两方面对环境足迹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所涉及的资源代谢方式,将环境足迹分为资源足迹、排放足迹和复合足迹三大类;基于足迹内部各组分之间的加和方式,又进一步将其分为等权加和与特征化加和两类。据此提出了两种环境足迹整合范式:一种基于系统资源代谢,对所有物质流量进行等权加和,从而公式化表达资源总足迹、排放总足迹和环境总足迹;另一种基于生命周期影响评价,通过特征化加和清单物质来量化各类环境足迹,然后对核算结果进行标准化和权重化处理,最终得到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数。
方恺
关键词:范式
能源安全观演进与中国能源转型被引量:19
2018年
同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的划分类似,人类对于能源安全也呈现一定的需求层次演进特征。满足基本生活的能源需求属于最低层次,解决能源贫困后将会致力于以合理的价格确保能源的持续稳定供应,进而追求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当前中国在能源安全领域面临着重大挑战,既要应对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又要兼顾增加能源供应总量和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的双重目标。尽管中国政府强烈的政治意愿与成熟的市场条件有利于能源转型,不过为了克服能源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多元目标取舍、转型期漫长以及政府与市场角色之争等难题,未来中国还需要在经济发展方式、能源科技创新以及能源治理等方面做出积极调整。
周云亨方恺叶瑞克
关键词:能源安全能源转型清洁能源气候变化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新时代中国清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2019年
2018年9月22~23日,由浙江大学环境与能源政策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新时代中国清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来自国际能源署、国内外高等院校以及相关产业的专家和学者围绕'清洁能源发展与国际能源合作'、'能源系统优化与可持续利用'、'碳排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清洁能源发展与新能源汽车'等议题展开了交流。此次研讨会开幕式由教育部长江学者、浙江大学环境与能源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苏建教授主持。
方恺周云亨叶瑞克王双向淼许安琪李帅
关键词:能源转型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煤炭利用国际能源合作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