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向华

作品数:22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海门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南通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门静脉
  • 13篇静脉
  • 12篇门静脉高压
  • 12篇门静脉高压症
  • 12篇静脉高压
  • 12篇静脉高压症
  • 12篇高压症
  • 9篇断流
  • 9篇断流术
  • 7篇门奇断流
  • 6篇术式
  • 6篇吻合器
  • 5篇门奇断流术
  • 4篇肝硬化
  • 4篇肝硬化门静脉
  • 3篇术后
  • 3篇肝硬化门静脉...
  • 3篇肝硬化门静脉...
  • 2篇凋亡
  • 2篇血管

机构

  • 11篇海门市人民医...
  • 10篇南通大学
  • 1篇海门市中医院

作者

  • 22篇戴向华
  • 10篇陈钟
  • 9篇明志祥
  • 8篇朱李瑢
  • 7篇丁浩
  • 5篇朱美琴
  • 5篇汤飞
  • 5篇龚卫东
  • 2篇樊晓燕
  • 2篇施锦芳
  • 1篇单志祥
  • 1篇张晓颖
  • 1篇王红美
  • 1篇王红美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南通大学学报...
  • 3篇2009国际...
  • 2篇吉林医学
  • 2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交通医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年份

  • 4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腹吻合器门奇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犬胃动力学的影响
经腹吻合器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操作也较简便。但对手术是否需附加幽门成形术尚有争议。本文通过动物实验对经腹吻合器门奇断流术后胃动力学的改变及幽门成形术的意义进行了研...
戴向华陈钟明志祥朱李瑢王红美
关键词:门奇断流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胃动力学止血效果
文献传递
经腹吻合器门奇断流术的研究现状被引量:4
2008年
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传统的外科手术包括门奇断流术和门腔分流术,门奇断流术中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再出血率高,而Sugiura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应用吻合器行食管下段横断术,使得断流更为彻底,手术相对简便,术后再出血率低,并发症少,但对术中是否应该保留迷走神经、术后是否会加重门脉高压性胃病等问题尚有争论。本文就有关经腹吻合器门奇断流术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戴向华陈钟
关键词:门奇断流术吻合器高血压门静脉
单纯性脾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临床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单纯性脾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对11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患者行单纯性脾切除术,切脾前、后测定自由门静脉压力(FPP)。术后3~6月胃镜检查了解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情况。术后6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直径(PVD)、门静脉流速(PVV)、门静脉血流量(PVV).随访术后再出血情况。结果:切脾前门静脉压力为(29.16±4.23)cmH2O,切脾后门静脉压力降至(21.3±3.21)cmH20,术后门脉高压性胃病显著改善。术后PVD、PVV、PVF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无一例发生再出血。结论:单纯性脾切除术后可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是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戴向华龚卫东丁浩汤飞赵忠盛宝军朱美琴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胃病脾切除术
不同门奇断流术式对门静脉高压症犬食管下段血管再生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不同断流术式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犬术后食管下段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模型犬48条,随机分为A组(传统断流组)、B组(选择性断流组)、C组(吻合器断流组)及D组(对照组),每组12条,术后随机分为A1、B1、C1、D1和A2、B2、C2、D2组,分别于术后1、6个月处死取食管下段分段切片,其中C组取材时注意分清吻合口的上、下方,分别记为Ca、Cb。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所取组织中血管特异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及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的表达。结果术后1个月A1、B1、C1组食管下段各层VEGF的表达及CD34 MVD、FⅧ-Rag MVD明显低于D1组(P〈0.05),B1组各指标明显低于A1组及Clb组,但明显高于C1a组(P均〈0.05),C1a组各指标明显低于C1b组(P〈0.05)。术后6个月A2、B2组各指标分别较A1、B1组明显增高(P〈0.05),C2a组仅外膜层各指标明显高于C1a组(P〈0.05),而C2b组各层各指标明显高于C1b组(P〈0.05)。结论3种不同断流术式术后1个月食管下段血管特异因子表达均下降,说明各断流术式近期可使食管下段血管减少,其中以吻合器断流术效果最为明显。术后6个月,传统断流术及选择性断流术食管下段血管特异因子表达升高,而经腹吻合器门奇断流术吻合口上方黏膜下层和固有层食管下段血管特异因子表达无明显变化,表明后者术后吻合口上方食管下段血管再生明显低于其他断流术式。
陈钟明志祥戴向华朱李瑢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血管
一期门静脉缩窄法制备犬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门静脉压力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一期门静脉缩窄法制备犬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观察门静脉压力的变化情况,探讨制备动物模型时门静脉压力控制的合理范围。方法:犬24只,分为A、B、C3组,行开腹结扎法缩窄门静脉,术中A组门静脉压力控制在20.0~25.0cmH2O,B组控制在25.0~30.0cmH2O,C组控制在30.0~35.0cmH2O。分别于术后2、4、6、8、10、12、14周测量门静脉压力。并于14周开腹观察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情况。结果:术后各组门静脉压力逐渐下降,14周门静脉压力已平稳。A组门静脉压力自(22.87±1.43)cmH2O下降至(19.56±0.80)cmH2O(P<0.05),14周后有4只动物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不显著,无动物死亡。B组门静脉压力自(27.22±1.47)cmH2O下降至(21.81±0.99)cmH2O(P<0.05),14周后所有动物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显著,1只动物死亡;C组门静脉压力自(31.86±1.52)cmH2O下降至(25.32±1.79)cmH2O(P<0.05),所有动物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显著,3只动物死亡。结论:一期门静脉缩窄法制备犬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术中门静脉缩窄后门静脉压力应控制在25.0~30.0cmH2O,在这个范围内动物模型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显著,且死亡率低。
戴向华龚卫东丁浩盛宝军朱美琴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缩窄
经腹吻合器门奇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犬胃动力学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经腹吻合器门奇断流术对胃动力学的影响及术中行幽门成形术的意义.方法: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模型犬18只,随机分为3组:A组:经腹吻合器门奇断流术;B组:经腹吻合器门奇断流术加幽门成形术;C组:对照组即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前3d、术后7、14及21d采用单切面实时超声显像法行流体餐胃动力学多项指标检测.结果:A组术后7d与术前相比,胃半排空时间、胃全排空时间明显延长,胃窦收缩频率、胃窦收缩幅度、胃窦运动指数明显下降(101.8±16.89minvs63.22±12.67min,215.0±31.26minvs153.7±22.45min,0.96±0.21vs2.11±0.55,0.12±0.03vs0.20±0.04,0.17±0.05vs0.47±0.13,均P<0.05),术后14d除胃窦收缩频率外,其他各项胃动力学指标已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21d时胃窦收缩频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B组术后7d与术前相比,胃半排空时间、胃全排空时间差异无显著性,胃窦收缩频率明显下降(0.91±0.38vs2.04±0.49,P<0.05),但与A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21d胃窦收缩频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C组术后7d各项胃动力学指标已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门静脉高压症犬行经腹吻合器门奇断流术中附加幽门成形术仅在术后1wk内改善胃排空状况,经腹吻合器门奇断流术可不必常规行幽门成形术.
陈钟戴向华明志祥朱李瑢王红美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胃动力门奇断流术吻合器
不同术式疝修补术后发生血清肿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探讨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方法:腹股沟疝患者211例,其中行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76例,经腹腔镜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72例,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63例,比较3种术式术后血清肿的发生情况。结果: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组发生血清肿5例(6.58%),TAPP组发生血清肿13例(18.06%),TEP组发生血清肿12例(19.05%),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组血清肿发生率低于TAPP组和T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和TEP组血清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降低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血清肿的发生,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对存在发生血清肿高危因素的患者可选择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戴向华丁浩汤飞蔡则灵周吉秋
关键词: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2015年
目的:总结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大肠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与5-FU和甲酰四氢叶酸钙(LV)联合化疗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的有48例(63.2%),口腔黏膜炎21例(27.6%),腹泻7例(9.2%),周围神经感觉病变37例(48.7%),骨髓抑制31例(40.7%),发热5例(6.6%)。结论:奥沙利铂作为大肠癌化疗的常用药物,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顺利完成化疗。
樊晓燕戴向华施锦芳朱美琴
关键词:奥沙利铂大肠癌护理
不同门奇断流术式对门静脉高压症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不同门奇断流术式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模型犬32只,随机分为A(传统断流)组、B(选择性断流)组、C(吻合器断流)组及D(对照)组。于术前1周、术后1、6月测定各组犬的门静脉直径(PVD)、门静脉流速(PVV)和门静脉血流量(PVF),于术中、术后1、6月测定各组犬的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结果术后1月A、B、C组的PVD、PVV、PVF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A组各项指标(0.54±0.03)cm、(11.45±1.27)cm/min、(160.82±30.85)ml/min显著高于B(0.45±0.01)cm、(8.71±0.48)cm/min、(83.37±9.39)ml/min及C组(0.49±0.02)cm、9.85±0.39)cm/min、(111.21±12.68)ml/min(P〈0.05),C组显著高于B组(P〈0.05)。各组术后6月各指标与术后1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手术后FPP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A组(2.05±0.07)kPa显著高于B组(1.28±0.05)kPa、C组(1.41±0.04)kPa,C组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1、6个月,A、B、C组FPP与手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手术前、手术后、术后1、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犬在行传统断流术、选择性断流术和吻合器断流术术后6个月内PVD、PVV、PVF和FPP均显著下降,其中传统断流术影响最小,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最大。
明志祥陈钟戴向华朱李瑢张晓颖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断流术吻合器
胃癌术后吻合口瘘8例临床治疗和护理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胃肠吻合口瘘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胃肠吻合口瘘8例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7例均治愈出院,死亡1例。结论:加强心理护理,胃肠减压,营养支持,腹腔持续引流等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措施。
樊晓燕戴向华施锦芳朱美琴
关键词:胃癌术后吻合口瘘护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