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松
- 作品数:21 被引量:77H指数:6
- 供职机构: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骨肿瘤及骨髓炎所致骨缺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骨肿瘤、骨髓炎病例行病灶清除术后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四肢骨肿瘤、骨髓炎性骨缺损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手术治疗,共21例,其中骨肿瘤18例,均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慢性胫骨骨髓炎3例。结果经2~3年随访,优13例,良4例,中2例,差1例,1例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患者于术后1.5年出现转移死亡。结论良性或低度恶性骨肿瘤病灶刮除术后采用腓骨移植技术进行修复重建具有手术的积极适应证及可行性,尤其是对于邻近关节的骨支架支撑重建具有其独特的优点。但骨愈合时间较长。慢性胫骨骨髓炎一期病灶清除术后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亦具有可行性及良好的治疗效果。
- 傅晨陈永清崔后春朱红星陆长美焦秀萍王汝渔张建民徐松
- 关键词:骨肿瘤腓骨移植骨髓炎
- 颈椎侧块钢板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8年
- 荆鑫王金光张明建张建民付晨徐松崔后春吉勇
- 关键词:侧块钢板
- 对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存症的认识被引量:6
- 1999年
- 一、临床资料我院1986至1995年共手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198例。男104例,女94例。年龄:60~74岁132例,75~89岁63例,90~94岁3例;平均72岁。骨折类型及术式:股骨颈骨折88例,行三翼钉15例,多根螺纹针40例,人工股骨头置...
- 张明建徐松黄传俊
- 关键词: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
- 特制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成人肱骨上端骨肿瘤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特制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成人肱骨上端骨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例肱骨上端骨肿瘤患者,个体化人工肱骨假体实施置换。结果经8~51个月随访,6例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满意,2例早期发现骨关节囊有松弛倾向,术后经过6个月功能锻炼得以稳固。结论成人肱骨上端骨肿瘤,特制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能达到保留肢体,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较好。
- 崔后春荆鑫王汝渔付晨张建民张明建徐松
- 关键词:骨肿瘤人工肱骨头保肢
- 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体会被引量:6
- 2001年
- 徐松黄传俊张明建
-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手术方法骨折固定术
-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临床较为少见,股骨头骨折在国外被称为Pipkin骨折。随着交通的发展,此种骨折的发生呈增加趋势[1],据文献报道其占髋关节脱位发生率的1%-16.8%[2]。现对我院收治的21例髋关节脱位伴股骨头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
- 季峰王金光荆鑫张建民张明建傅晨徐松朱红星
- 关键词:股骨头骨折髋关节后脱位髋关节脱位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B、C型骨折被引量:1
- 2003年
- 张明建黄传俊徐松
-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方法
-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和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吴志权徐松王金光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DHS
- 解剖型钢板治疗锁骨骨折被引量:3
- 2011年
- 锁骨呈"S"型弯曲,位置表浅,肩关节外伤后易发生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6%,且骨折后容易旋转和错位。而其中又以中1/3骨折最为多见[2]。锁骨骨折以往多采用非手术治疗,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方法的不断涌现,对于不稳定的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已经成为首选治疗方法[3]。本科近来采用解剖钢板治疗锁骨骨折,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 吉勇徐松王金光
- 关键词:锁骨骨折解剖型钢板内固定
- 术前心血管危险因素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术前心血管风险因素识别对预测术后并发症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317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或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随访,采用Logistic回归和生存分析探讨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危险因素与术后心肌梗死(MI)、静脉血栓栓塞(VTE)和再次手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OR=1.51,P<0.05)和高血压(OR=1.53,P<0.05)是术后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各危险因素增加,MI风险显著增加;所有4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组合存在(OR=2.39,P<0.0001)时。1、2或3个的危险因素单独或组合时,VTE的风险并没有显著改变,而当4个危险因素同时出现时,VTE风险显著增加(OR=3.35,P=0.05)。此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返修手术的发生率之间没有任何关联。结论:糖尿病和高血压是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MI和VTE对心血管危险因素各自组合的风险增加,而且需要进一步评价,以便取得更好的预后效果。
- 徐饶荆鑫陆鸣李郁松刘山虎徐松吴志权刘杰
- 关键词:心血管危险因素关节置换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