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惠民

作品数:120 被引量:455H指数:10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0篇医药卫生
  • 18篇生物学
  • 8篇文化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4篇细胞
  • 28篇糖尿
  • 28篇糖尿病
  • 22篇基因
  • 19篇肾病
  • 18篇糖尿病肾病
  • 16篇染色
  • 16篇染色体
  • 13篇多态
  • 13篇多态性
  • 12篇肾小球
  • 12篇教学
  • 11篇肾小球系膜
  • 11篇肾小球系膜细...
  • 11篇系膜
  • 11篇系膜细胞
  • 10篇2型糖尿
  • 10篇2型糖尿病
  • 9篇蛋白
  • 7篇氧化氮

机构

  • 118篇重庆医科大学
  • 17篇重庆医科大学...
  • 11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浙江清华长三...
  • 5篇清华大学
  • 5篇重庆理工大学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2篇重庆市第五人...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重庆市第一人...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铁十七局集...
  • 1篇重庆三大伟业...

作者

  • 120篇彭惠民
  • 35篇张政
  • 17篇郭玉萍
  • 14篇孙艳
  • 13篇晏宁
  • 12篇郭风劲
  • 12篇唐吟宇
  • 11篇彭睿
  • 10篇何晓燕
  • 9篇楼宏
  • 9篇张静
  • 9篇魏若璋
  • 7篇文利
  • 7篇张静
  • 6篇陈俊霞
  • 5篇尹频
  • 5篇彭琼乐
  • 5篇胡先明
  • 5篇丁嵩涛
  • 5篇彭方毅

传媒

  • 24篇重庆医科大学...
  • 1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0篇中国生物制品...
  • 7篇中国优生与遗...
  • 4篇重庆医学
  • 4篇基础医学与临...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医学教育探索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华内分泌代...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3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四川医学
  • 2篇实验室研究与...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13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10篇2006
  • 2篇2005
  • 8篇2004
  • 8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膀胱癌患者的染色体数目畸变
1993年
膀胱癌是较常见的泌尿系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居泌尿生殖系肿瘤的首位,我们对40例膀胱癌患者进行了染色体分析,以期了解膀胱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实体瘤染色体分析的意义。
苟欣何梓铭王发明魏若璋彭惠民
关键词:膀胱肿瘤染色体畸变
非特异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染色体脆性位点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为了解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染色体的稳定性及与临床的关系,采用低叶酸TC199培养诱导法,对300名非特异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作染色体脆性位点表达检测和断裂点细胞频率统计。结果普通型脆性位点表达23例(7.7%),遗传型脆性位点表达31例(10.3%),染色体断裂或裂隙的细胞频率10.8%,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本文认为这类患者较高的脆性位点阳性表率和断裂点细胞频率,是其染色体不稳定性的表现之一。
张静彭惠民唐吟宇郭玉萍
关键词:精神发育迟滞染色体脆性位点儿童
人参皂甙Rg3诱导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EJ的凋亡作用
目的:人参皂甙(Ginsenoside)Rg3是从红参中微量提取的中药单体, 实验证实Rg3能抑制动物体内移植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但其确切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研究表明Rg3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药物,无毒副作用。因此,对人...
陈俊霞彭惠民蒲淑萍郭玉萍
关键词:人参皂甙RG3凋亡肿瘤膀胱癌细胞
腺病毒介导的Wnt10b对HaCaT细胞迁移的作用及机制
2015年
目的:探讨Wnt10b对Ha Ca T表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别用重组腺病毒Ad-GFP、Ad-GFP-Wnt10b感染Ha Ca T表皮细胞,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腺病毒Ad-GFP-Wnt10b感染细胞后的过表达情况;采用细胞划痕实验,于不同时间点观察并记录经Wnt10b处理后,Ha Ca T细胞体外迁移功能的改变;进一步采用Westen blot技术检测不同腺病毒处理后,Ha Ca T细胞中Wnt信号关键分子β-catenin、细胞粘附分子E-cadherin表达的改变情况。结果:1Ad-GFP-Wnt10b感染Ha Ca T细胞48 h后,细胞内GFP表达上调,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Wnt10b处理组高表达Wnt10b蛋白;2Ha Ca T细胞经Ad-GFP-Wnt10b处理后,细胞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增快;3Wnt10b处理组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Wnt10b能促进Ha Ca T细胞迁移,且该效应涉及经典Wnt/β-catenin信号的激活及由E-cadherin介导的细胞粘附性的减弱。
陶元王瑞敏唐萄杨恬彭惠民郭海英星懿展
关键词:HACAT细胞迁移
糖尿病肾病循环microRNA差异表达谱的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解循环microRNA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该文采用芯片筛查结合real-time PCR检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循环microRNA差异表达谱,同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差异表达谱microRNA的靶基因.结果表明:芯片筛查出49个microRNA在DN中呈差异表达,其中信号值在两组中均大于1 000的microRNA有22个,17个上调,5个下调.选择其中差异倍数大于2的5个microRNA进行realtime 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分别为let-7a,let-7d,let-7f和miR-363在DN中低表达,miR-4429在DN中高表达.同时,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了5个microRNA的靶基因,主要涉及细胞代谢过程调控、生长因子反应和细胞增殖等的相关基因.DN差异表达谱的建立为探寻microRNA发病中的作用以及DN的早期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彭睿查何周吉彭惠民张政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MICRORNA表达谱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NO、NOS水平的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通过对 2型糖尿病 (2 - DM)合并高血压 (EH)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测定 ,探讨其在 2 - DM合并 EH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设正常对照组、单纯 2 - DM组和 2 - DM合并 EH组 ,分别测定血糖、胰岛素、血脂、NO及 NOS。结果  2 - DM合并 EH组空腹胰岛素 (FINS)、舒张压 (DBP)和收缩压 (SBP)等均显著高于单纯 2 - DM组和正常对照组 ;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和 NO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相关分析显示 NO与 FINS和血压呈明显负相关 ,与 IS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清中 NO含量与胰岛素抵抗和血压密切相关 ,2 - DM患者血清 NO水平的降低可能参与了 2 - DM患者合并 EH的发病。
郭风劲彭惠民张政晏宁周宇箭魏倩萍
关键词:2型糖尿病合并症高血压血清NOS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甲状腺疾病的甲状腺球蛋白基因活性研究
1996年
为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g)基因活性的改变对甲状腺疾病临床诊断的价值,对330例甲状腺病变者的 Tg 含量及其基因位点变异进行了研究。包括甲状腺癌30例(^(131)I 治疗21例,手术治疗9例),桥本甲状腺炎89例(甲状腺功能正常59例,甲状腺功能减低30例),甲亢211例(未治疗40例,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130例,^(131)I 治疗后41例)。结果:33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 Tg 基因位点脆性表达频率皆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无着丝粒断片和微核率明显增高。经^(131)I 治疗的21例甲状腺癌和41例甲亢病人,Fra8q22明显高于未经^(131)I 治疗的甲状腺癌和甲亢病人(t=7.349,P<0.01)。结论:^(131)I 辐射导致基因结构的损伤,8q22是受损伤的敏感位点。
任邦明李建国陈显煜李小放敬兴果吴国桢倪济苍彭惠民唐吟宇郭玉萍张静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球蛋白基因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教材建设
2010年
形态学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对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实验教材的建设直接到影响教学水平。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现状,介绍《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教材的建设和应用效果。
汪维伟王娅兰彭惠民
关键词:实验教材教材建设
双向等位特异PCR技术及其在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建立双向等位特异PCR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研究工作。方法:通过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的Genbank获取基因序列及其相应位点的SNP信息。利用Primer 5.0软件设计引物,并经NCBI的Blast2.0软件检验其特异性。双向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Bi-PASA PCR),将该技术应用于与张力蛋白在10号染色体上同源缺失的磷酸酶(PTEN)基因SNP的研究。结果:证实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优越性。结论:双向等位特异PCR技术是一种简便、特异性较高、费用低廉和便于推广的SNP检测方法,特别是在群体基因SNP研究中更有优势。
周晨慧彭惠民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
糖尿病肾病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2006年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肾脏微血管并发症,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重要原因.有关D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许多研究证明遗传因素和长期的糖代谢紊乱是引起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原因.……
董靖彭惠民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