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文
- 作品数:6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港口工程设计中的一些潮汐计算问题被引量:5
- 2001年
- 对目前港口工程设计的一些潮汐计算问题 ,如设计高、低水位 ,重现期水位 ,以及海平面上升对它们的影响等提出了建议。
- 邵守良张锦文
- 关键词:港口工程设计水位海平面上升
- 中国沿海海平面的上升预测模型被引量:22
- 1997年
- 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海平面上升,已为世界各海洋国家所关注。研究表明,近20多年以来,我国沿海的海平面以1.5mm/a的速率上升,这与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是一致的。为了预测海平面的这种上升趋势,本文试图从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海平面上升和结合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特点提出我国的海平面变化预测模型,即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趋势既取决于全球温室效应的增强,又受到沿海地壳升降和地面下沉的影响。文中给出了我国海平面变化预测模型和沿海不同海域2030年,2050年和2100年的海平面较1980年上升的估计值,并给出这些海域1980~2100年海平面上升的预测曲线。
- 张锦文
- 关键词: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
- 中国和日本沿海交点分潮和太阳三分之一年分潮的分布特征及对海平面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被引量:8
- 1993年
- 本文列出了用19年以上验潮资料计算的中国和日本沿海的交点分潮和半交点分潮以及周期为三分之一太阳年分潮的振幅和迟角,分析了这些分潮在中国和日本沿海的分布特征。得出了以下结论:在中国和日本沿海交点分潮的振幅随地理纬度的增大而增大,半交点分潮在中纬度海域最大;三分之一太阳年分潮在中国沿海随地理纬度的减小而增大,日本西海岸振幅小于东海岸。从分析的交点分潮和半交点分潮可看出,在日本的南方某些岛屿的水位受到黑潮流量的影响,使得年和月的平均水位会出现异常。
- 张锦文陈福年赵绪才
- 关键词:海平面
- 未来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趋势估计被引量:16
- 2001年
- 根据 IPCC工作组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估计、全新世沿海地区地壳垂直形变速率和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规律 ,列出了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和 2 0 3 0年及 2 0 5 0年前后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的估计。文中对沿海三角洲地区因为地面下沉引起的海平面上升进行了讨论。这些地区海平面上升将是非常显著的。文中对如何利用月平均海平面信息 ,分析海平面的趋势性和周期性变化进行了讨论。
- 张锦文王喜亭王惠
- 关键词:海平面温室效应海洋大地测量
- 中国黄海沿岸潮差的显著增大趋势被引量:31
- 2000年
- 消除交点和半交点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以年来中国黄海沿岸的潮差随年份显著增大,高潮位随之明显地上升,低潮位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属于大陆边缘海域的中国黄海,海平面上升影响的显著性,通过驻波作用明显地表现出来。全球海平面上升引起的陆架浅水区域海底和侧向摩擦作用改变和减小,从而导致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传播发生变化,该变化造成潮汐驻波位置(潮无潮点)的移动,由此造成潮差显著变化,涨、落潮时出现提前或滞后的变化。 本文通过对中国黄海近岸长期验潮站年平均潮差、年平均高潮位、年平均低潮位、年平均海平面和主要半日潮潮汐调和常数的分析,得出全球海平面上升已引起中国黄海近岸的潮差明显增大和高潮位显著上升的结论。30年来,黄海近海的潮差增速7.1mm/a,年平均高潮位升速6.6mm/a,海平面年上升速率为2.1mm/a.海平面上升和浅海潮汐驻波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中国黄海沿岸的海洋灾害。一些沿海岸段的侵蚀和盐渍加重也是潮差增大和海平面上升共同影响的结果。 为了提高天文潮推算的精度,必须采用最接近推算年份的调和常数进行潮汐推算。
- 张锦文杜碧兰
- 关键词:海平面潮差潮汐
- 莱州湾海平面上升和潮差增大对工程设计标准的影响被引量:6
- 1999年
- 通过对黄河口和莱州湾沿岸的实测潮位分析和对不同时期渤海潮波的数值模拟,证明了黄河口和莱州湾的潮波随时间推移明显变化.黄河口泥沙大量沉积造成的海洋环境改变是导致潮波变化的主要原因.海平面上升也是引起潮波变化的原因之一.从不同时间的半日潮同潮图和潮汐调和常数可以明显地看出,莱州湾西部的潮汐性质正从半日潮混合潮性质向正规半日潮性质转变.由此引起的平均高高潮位、平均大潮差、平均低低潮位都有明显的增大趋势.沿岸和海上工程设计必须提高设计标准以适应物理海洋环境的这种明显变化,因为本世纪90年代羊角沟沿海的潮差比50年代增大了70%以上.60年代计算的50a—遇的潮位已经变成不足5a—遇了.
- 张锦文王骥
- 关键词:海平面上升潮差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