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兰
- 作品数:31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淮阴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现状及生态培养策略的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依据教育生态学的理论,以调查问卷方式考察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现状,用SAS处理后的数据表明:大学英语课堂物理、社会和价值环境都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社会环境和价值环境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通过优化多媒体教学环境,利用资源创设语言环境,优化师生生态位,平衡性别和班级规模,激活第二课堂,强化内在学习动机,改革教学模式,融洽师生关系,完善评价体系等生态培育策略,可以改善英语课堂生态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 张明兰孙建光李景光
-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课堂生态
- 汤亭亭《中国佬》的新历史主义解读被引量:3
- 2010年
- 运用新历史主义的观点,尤其是"大历史"、"小历史"和"历史是话语"等观点,解读了《中国佬》的"金山故事"。挖掘出被掩藏和遗忘的华裔历史,打破沉默使弱势话语发出了响亮的声音,成为重塑华裔男性自我和文化身份的话语行为。
- 张明兰
- 关键词:《中国佬》文化身份
- 叶芝诗歌生态观解读被引量:1
- 2010年
- 在诗人叶芝的一生中,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爱尔兰民族命运的关注,始终是他生命的主旋律。正是由于这种积极的人生追求和认真的处世态度,叶芝才具有了对自然界、以及人类的强烈责任感,才能够怀着一颗慈善之心去关爱自然、赞美自然,不断体悟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形成他的自然观。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叶芝的诗歌,会发现叶芝的自然观不仅体现在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西方几千年来占据统治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谴责,还体现在积极寻求人类内部生态的平衡。在生态意识日益高涨的今天,探讨叶芝诗歌中蕴含的生态观,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张明兰
- 关键词:生态批评诗歌生态观
- 《珍珠》中蕴含的印第安生态文化解读被引量:2
- 2011年
- 《珍珠》在讲述印第安人生存斗争的故事中,再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印第安文化,传播印第安人尊重大地的深层道德,为今天工业化社会缓和文明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提供了借鉴,促使人们深刻思考人在自然界的位置,建立人类与自然界的新型生态关系。
- 张明兰
- 关键词:《珍珠》
- 家园与生态女性意识——《在基督的脚下》的生态视角解读
- 2012年
- 海莲娜·玛莉亚·薇拉蒙特司是当代美国墨西哥裔重要作家之一。文章认为,《在基督的脚下》描绘了上世纪90年代加州墨西哥移民的生活和工作状况,探索了种族之间的环境正义,揭露环境恶化的殖民主义、环境种族主义根源,代表本族裔表达对环境正义的诉求,深切关注环境、家园、种族、性别之关联,表现出强烈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 张明兰
- 关键词:位置感生态女性主义
- 《典仪》中的生态伦理意蕴解读
- 2014年
- 莱斯利·马蒙·西尔科在《典仪》中,通过讲述无归属的印第安青年塔尤经过部落典仪治疗找回自我和身份的故事,再现了原住民的地域景观、宗教信仰、传统习俗,重新演绎了这一原生文化形态及其魅力。土著人的灵学观、时空观体现了印第安人万物合一的整体观及和谐文化精神,对复原和身份认同起了重要的作用。
- 张明兰王发德
- 关键词:《典仪》印第安文化
- 《尤利西斯》“前景化”语言汉译比较被引量:5
- 2013年
- 《尤利西斯》独特的语言特点是使用了大量的"前景化"语言,这样的语言表现艺术为读者提供了陌生化的审美效果。对"前景化"语言的翻译直接考验着译者语言艺术再现的能力,金隄译本和萧乾、文洁若译本对《尤利西斯》"前景化"语言和前景化句式的不同理解,为我们提供了风格迥异的译本,体现了译者所持的翻译观和翻译原则等译者个体诗学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这对译者主体性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 孙建光张明兰
- 关键词:尤利西斯乔伊斯陌生化
- 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生态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被引量:13
- 2012年
- 文章分析了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非生态因素,提出将教育生态理论纳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创设生态化教学环境,探索合理的生态化质量监控和管理模式,使之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 张明兰马星宇杨苏
-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课堂生态
- 位置感、族群记忆与身份回归——生态视域下的当代美国印第安诗歌被引量:2
- 2011年
- 20世纪下半叶,随着印第安文学的复兴,美国印第安诗歌也以其浓郁淳厚的地域气息和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欣赏和赞叹。相对印第安口传诗歌而言,当代美国印第安诗歌的主题得以拓宽,不仅仅是歌咏大地、描绘自然,而是表现出强烈的族群关怀和民族意识,突出了培育位置感的重要性,并主张通过族群记忆、想象等策略实现向印第安传统文化和身份的回归。
- 张明兰
- 关键词:位置感族群记忆
- 路易丝·厄德里克《痕迹》的生态批评阐释被引量:3
- 2012年
- 从深层生态批评中的"生态自我"视角分析《痕迹》中环境与身份的联系,面对西方文化的侵蚀,心怀万物平等观念,坚守族裔文化传统的印第安人展示的是一个宽泛、有深度的"生态大我",而切断了与地域环境的关联,被西方文化同化的印第安人实现的是非生态的"小我",从而导致身份和精神危机,地域环境和文化元素与印第安人的本土身份建构紧密关联,印第安人的土地情是其深层自我的体现;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传统印第安女性与自然的认同关系和其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她们从自然和动物身上获得力量和保护能力,颠覆了西方文化中的男权思想和传统性别意识,坚守土地,抗击环境种族主义,堪称"土地母亲"。
- 张明兰
- 关键词:《痕迹》深层生态学生态女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