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彦东

作品数:60 被引量:1,013H指数:19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9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落叶松
  • 19篇水曲柳
  • 19篇曲柳
  • 15篇土壤
  • 15篇人工林
  • 9篇落叶松人工
  • 7篇落叶松人工林
  • 6篇养分
  • 6篇混交
  • 5篇凋落
  • 5篇混交林
  • 5篇次生
  • 5篇次生林
  • 4篇凋落物
  • 4篇造林
  • 4篇水曲柳人工林
  • 4篇物量
  • 4篇细根
  • 4篇林分
  • 4篇林分密度

机构

  • 54篇东北林业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云南省林业科...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黑龙江省佳木...
  • 1篇吉林林学院
  • 1篇黑龙江生态工...
  • 1篇黑龙江省森工...
  • 1篇哈尔滨市园林...
  • 1篇桦川县林业局
  • 1篇中国吉林森林...
  • 1篇吉林省白石山...
  • 1篇吉林省林业调...
  • 1篇塔河林业局

作者

  • 58篇张彦东
  • 13篇王政权
  • 11篇王庆成
  • 7篇孙海龙
  • 7篇孙志虎
  • 6篇沈有信
  • 4篇白尚斌
  • 4篇刘婷岩
  • 4篇刘文耀
  • 3篇吴世义
  • 3篇彭红梅
  • 2篇牟长城
  • 2篇袁肖寒
  • 2篇郝龙飞
  • 2篇李国江
  • 2篇黄石竹
  • 2篇丁壮
  • 2篇高学军
  • 2篇顾成波
  • 2篇范志强

传媒

  • 14篇东北林业大学...
  • 7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森林工程
  • 4篇林业科学
  • 4篇植物研究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Journa...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生物数学学报
  • 1篇吉林林学院学...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中国乳品工业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山地学报
  • 1篇林业图书情报...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中国林学会造...
  • 1篇第三届全国真...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曲柳幼林适生立地条件研究被引量:38
2002年
在帽儿山地区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水曲柳人工幼林生长指标进行标准地调查 ,并运用数量化方法研究了影响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的立地因子。结果表明 :影响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依次为坡位、土壤A层厚、坡向和坡度 ,其中坡位为主导因子。水曲柳人工林在中上坡位生长最好 ,在下坡位生长差。根据立地因子划分了 34个立地类型。此外对不同立地类型的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 。
范志强沈海龙王庆成王政权张彦东
关键词:水曲柳幼林适生立地条件
水曲柳落叶松纯林与混交林的枯叶分解动态被引量:34
1999年
在29年生的水曲柳落叶松纯林和混交林中.用网袋法研究了枯叶的分解动态。通过la的分解。水曲柳纯林枯叶质量损失率为66.0%;混交林为41.5%;落叶松纯林为25.7%。阶段质量损失率三种林分均是5月5日~7月5日最大.7月6日~9月5日次之.11月6日~第2年5月8日最低。经模拟研究表明.水曲柳纯林枯叶95%分解需2.8a;混交林需5.3a;落叶松纯林需10.0a、通过对枯叶养分含量的测定表明:在枯叶分解过程中.K大量淋失;N、P、Ca、Mg损失较小:Fe、Cu、Zn含量有所增加。
张彦东王庆成李清林
关键词: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凋落物枯叶
施肥对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52
2005年
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退化草地上进行了2年的氮磷施肥试验,试验结束后分析了土壤特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5 ,15g/ (m2 ·a)时,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均没有明显变化,而当施氮量增加到2 5g/ (m2 ·a)时,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比对照明显增加。施磷没有引起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明显增加。施氮和施磷均没有引起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组成的变化。这表明氮虽然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但对土壤微生物的组成没有影响。施氮导致土壤硝态氮增加,但对氨态氮影响不大,硝态氮可能是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的重要因素。施氮和施磷后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均出现增加的趋势,但土壤有机质没有明显增加。施氮和施磷也没有引起土壤pH和含水率的明显改变。我们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干热河谷退化草地生态系统。
张彦东孙志虎沈有信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硝态氮施肥试验土壤细菌氨态氮
林分密度对杂种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为了揭示不同林分密度对杂种落叶松人工幼林土壤呼吸的影响规律,在黑龙江省尚志市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选择10年生的杂种落叶松人工林,分3种密度(1283株/hm^2,低密度;2525株/hm^2,中密度;3308株/hm^2,高密度),采用闭合动态法(LI-6400-09)进行土壤呼吸速率(5—10月)测定。结果表明:随林分密度增加,土壤呼吸速率逐渐降低,而且高密度林分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2.05μmol/(m^2·s))明显低于中密度(2.64μmol/(m^2·s))和低密度林分(2.77μmol/(m^2·s))(P<0.05)。土壤温度和含水率均与土壤呼吸速率显著正相关(P<0.05),但在各密度林分间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与土壤呼吸速率相关不显著(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生长旺季的5月和7月份土壤微生物量碳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呼吸速率相似,均表现高密度林分显著低于中密度和低密度林分(P<0.05)。上述结果说明,土壤微生物量是引起不同密度杂种落叶松林分土壤呼吸速率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营造较高密度的落叶松人工林将更有利于减少因土壤呼吸引起的碳排放。
舒碧川孙晓阳张彦东
关键词:杂种落叶松土壤呼吸林分密度土壤理化性质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穿透雨的养分特征被引量:5
2010年
生长季,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通过不同立地条件、不同龄组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人工林林外雨和穿透雨水样的养分分析,对比研究了雨水中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雨通过林冠层后,水化学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幼龄林穿透雨中的铵态氮质量浓度显著高于林外雨(P=0.003),而中、近熟林的铵态氮质量浓度与林外雨之间无显著差异(P分别为0.152、0.471);幼、中和近熟林穿透雨中的硝态氮、全氮和全磷质量浓度与林外雨之间无显著差异(P分别为0.343、0.741、0.937,0.394、0.405、0.616和0.065、0.640、0.162)。铵态氮、硝态氮、全氮和全磷质量浓度方面,不同立地条件之间表现各异:幼、中、近熟林的前3个指标受立地条件的影响均不显著(P分别为0.838、0.408、0.718,0.217、0.427、0.763和0.112、0.690、0.556);全磷质量浓度方面,中龄林不同立地指数之间无显著差异(P=0.319),而幼、近熟林不同立地指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分别为0.027、0.011):不同立地幼、中和近熟林穿透雨中铵态氮、硝态氮、全氮和全磷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是11.177、0.748、107.005、1.051mg·L-1,6.847、0.559、107.015、0.646mg·L-1和5.154、0.478、107.082、0.775mg.L-1。穿透雨中的铵态氮、硝态氮、全氮和全磷质量浓度受林龄的影响亦表现不同:穿透雨中铵态氮质量浓度受林龄的影响显著(P<0.001),幼龄林显著高于中、近熟林(P<0.001),中龄林和近熟林之间无显著差异(P=0.149);穿透雨中硝态氮、全氮和全磷质量浓度受林龄的影响均不显著(P为0.294、0.713和0.394),幼龄林和中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幼龄林和近熟林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分别为0.288、0.628、0.122,0.934、0.499、0.495和0.178、0.603、0.331),硝态氮、全氮和全磷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是0.563、107.042、0.794mg·L-1。
梁晓东孙兴海孙志虎张彦东
关键词:长白落叶松穿透雨养分特征
氮、磷对胡桃楸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7
1999年
采用沙培方法,在温室中研究了氮和磷对胡桃楸幼苗根系、叶和当年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和磷均能影响细根的生长,尤其是磷对提高细根生物量具有明显的作用。对粗根,氮质量分数增加50%,导致粗根生物量增加14%;磷质量分数增加50%,导致粗根生物量减少23.4%;而氮和磷质量分数减少50%,粗根生物量分别减少15.3%和10.3%。氮和磷质量分数增加50%,叶生物量分别增加17.4%和3.5%;氮和磷质量分数减少50%,叶生物量分别减少41.7%和15.7%。增加氮含量,对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和当年高生长量有明显影响,而磷则无明显影响。但是减少这两种养分含量,细根/叶生物量的比例明显提高。
王政权张彦东王庆成
关键词:胡桃楸根系生长
The variation of nutrient concentration in the rhizosphere of larch and ash in mixed and monoculture stands被引量:5
2002年
Soil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rhizosphere zone and off-rhizosphere zone of ash (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 and larch (Larix olgensis Henry) in mixed and monoculture stands, and the nutrient concentration of N, P, and K was analyz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utrients variation on yield improvement in the mixed stan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1) The stand level total soil N concentration and available N in the mixed stand was similar to that in the monoculture stand of ash, but higher than that in monoculture stand of larch. The total N and available N concentration in rhizosphere soil of ash in the mixed stand was similar to that in the monoculture stand of ash, but the available N concentration in rhizosphere of larch in mixed stand was much higher than in its monoculture. 2) The stand level total P, total K concentration in the mixed stand was similar to that in monocul-ture stands of both species, but available P and K was more concentrated in the mixed stand than in the monoculture stands of ash. The rhizosphere available P and K of ash in the mixed stand was 44.1% and 13.5% (for the 9-yr-old stands) and 79.6% and 25.6% (for the 21-yr-old stands) higher than that in its monoculture. The improvement of soil P and K availability in the mixed stand is concluded.
张彦东
关键词:ASHLARCHRHIZOSPHERE
金沙江干旱河谷退化草地群落对氮磷施肥的反应被引量:29
2004年
在云南省境内的金沙江干旱河谷区 ,选择退化严重的草地群落研究氮磷施肥对群落动态的影响。经过一个生长季的施肥处理 ,结果表明 ,除大量施磷肥处理 ( 2 0g·a- 1 ·m- 2 )时 ,可能因施磷过多群落生物量和密度没有出现增加外。其余的施氮和施磷处理均导致群落地上生物量和密度增加 ,而且施氮处理引起群落地上生物量和密度增加的程度都高于施磷处理。说明在干旱河谷退化严重的草地生态系统 ,氮是限制系统恢复的主要因素。施肥后禾本科草本植物密度大量增加 ,而乔灌木密度增加不明显 ,群落在短期内变成以禾本科草本植物为主的状态。施氮和施磷没有引起群落种数量和植物多样性指数的明显变化。试验结束时土壤的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效磷浓度没因施肥而增加 。
张彦东沈有信刘文耀
关键词:干旱河谷草地群落金沙江植物多样性施肥处理
采伐干扰对东北温带次生林土壤CH_4通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采伐干扰(皆伐后农作、皆伐后造林、50%强度采伐、25%强度采伐和对照)条件下,东北地区典型次生林的土壤CH4通量.结果表明:研究样地的土壤均为CH4的吸收汇.采伐干扰降低了土壤的CH4吸收能力,不同处理样地土壤的CH4吸收通量大小依次为:对照(-85.03μg CH4·m-2·h-1)>50%强度采伐(-80.31μg CH4·m-2·h-1)>25%强度采伐(-70.97μg CH4·m-2·h-1)>皆伐后农作(-65.57μg CH4·m-2·h-1)>皆伐后造林(-62.02μg CH4·m-2·h-1).各处理样地土壤CH4吸收通量的季节动态相似,均表现为生长季吸收值较高,冬季较低.采伐干扰后各处理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增加,而土壤CH4吸收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二次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线性负相关.次生林采伐后土壤含水量、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增加是土壤CH4吸收通量降低的重要控制因子.
孙海龙张彦东
关键词:次生林皆伐择伐东北林区
地膜覆盖对杂种落叶松二代林造林微环境和生长的效应被引量:8
2010年
为了改善落叶松二代林造林微环境、促进造林后幼林的生长,在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落叶松二代林造林过程中采用了地膜覆盖效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造林时铺设地膜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表层(0~10cm)温度和土壤上层(0~30cm)含水量(P<0.05),生长季的初期(5月)、中期(6月)和末期(10月),土温分别提高0.9、1.6、0.7℃,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5.2%、1.8%、1.9%。覆有地膜的落叶松的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均显著高于无地膜处理(P<0.05),造林当年和第二年,覆膜与不覆膜的高和地径增幅分别为16.78%和3.23%及32.70%和21.21%。试验证明,落叶松造林过程中铺设地膜能够有效促进落叶松二代林成林阶段苗木的生长。
梁晓东胡振宇孙志虎毕永娟张彦东
关键词:杂种落叶松地膜覆盖微环境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