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
- 作品数:36 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大黄素甲醚对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及ICAM-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大黄素甲醚对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91只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组),大黄素甲醚20 mg/kg组及大黄素甲醚40 mg/kg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病变侧脑组织IL-1β的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ICAM-1,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再灌注6 h病变侧IL-1β含量明显升高且达高峰,随之开始逐渐下降。再灌注24 h病变侧ICAM-1明显升高,再灌注24 h时坏死区及组织水肿区明显,核固缩细胞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附壁浸润明显。大黄素甲醚40 mg/kg组再灌注12、24 h病变侧IL-1β、ICAM-1表达明显降低,组织水肿减轻,中性粒细胞附壁浸润减少。结论IL-1β和ICAM-1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大黄素甲醚可抑制IL-1β、ICAM-1的表达,有效的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性反应,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张平苏立凯赵永辰李晓芳崔秀艳
- 关键词:大黄素甲醚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白细胞介素-1Β细胞黏附分子-1
- 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表型、纯度鉴定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索获得高纯度MSCs简单、系统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确定最佳接种密度,经数次传代后纯化,以表面抗原CD29、CD44作为标志分子,CD34作为阴性对照,免疫荧光法鉴定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纯度。结果以0.5—1×10^10个/L的细胞密度接种骨髓细胞原代培养时间明显缩短,免疫荧光法鉴定MSCs生物学特性好,第3代时已达较高纯度。结论本实验建立了较为理想的MSCs体外培养体系,纯化速度快,鉴定方法简单,为进一步研究MSCs生物学行为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 陈凯康现江张平穆淑梅郭明申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
- 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帕金森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研究经侧脑室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行为能力及中脑黑质TH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PD模型组(PD组),MSCs移植组(MSCs组)。采用6-OHDA制备PD大鼠模型,经侧脑室移植骨髓MSCs,术后2周、4周、8周,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诱导PD大鼠旋转行为,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中脑黑质TH蛋白的表达。结果移植术后2周、4周、8周,MSCs组与PD组比较,旋转次数明显减少(P<0.05),移植细胞干预PD模型8周后中脑黑质TH表达,MSCs组较PD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经侧脑室移植骨髓MSCs通过提高中脑黑质TH的活性,改善PD大鼠的行为能力。
- 张平李晓芳李靖华王鹏代瑞廷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酪氨酸羟化酶帕金森病
- 地铁盾构施工对邻近地下管线的影响分析
- 在我国随着加快城镇化进程、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逐渐明显,因此开发及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建设的大趋势。然而隧道盾构施工会扰动地下土体,进而影响城市的地下结构及管线,甚至造成管线的渗漏、损害或引起灾害和严重事故。...
- 张平
- 关键词:地铁盾构施工数值模拟沉降规律隧道工程
- 粉防己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和caspase-3表达的作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对脑缺血再灌注(I/R)后ICAM-1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粉防己碱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I/R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ICAM-1和caspase-3表达的变化,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组ICAM-1、caspase-3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P<0.01),再灌注24h达高峰,且中性粒细胞附壁浸润明显;粉防己碱组ICAM-1、caspase-3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P<0.01),且中性粒细胞附壁浸润较少。结论粉防己碱可降低脑I/R后ICAM-1和caspase-3水平,减轻脑I/R后的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拮抗脑I/R损伤。
- 张平张本恕苏立凯李会敏张杏红
- 关键词:粉防己碱细胞黏附分子-1半胱氨酸蛋白酶-3
- 粉防己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表达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L/R),粉防己碱处理组(Tel)。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脑组织中IL-1β的含量。结果I/R组再灌注1h脑组织中IL-1β表达(4.71±0.73ng/mg)开始升高,再灌注6h(10.56±0.61ng/mg)达高峰;Tet组再灌注2h、6h、12h脑组织中IL-1β含量与L/R组相应时间段比较显著降低(P<0.01),仍显著高于Sham组(P<0.01)。结论粉防己碱抑制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IL-1β的表达,减轻炎性反应,对再灌注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 张平张琳华唐路宁苏立凯
- 关键词:粉防己碱IL-1Β
- 转染pIRESneo-EGFP-BDN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侧脑室注射对帕金森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转染pIRESneo-EGFP-BDN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侧脑室注射对帕金森病(P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pEGFP(N1)-BDNF与pIRESneo进行双酶切后再连接,构建高拷贝质粒pIRESneo-EGFP-BDNF,采用电穿孔法将其转染MSCs。采用6-羟多巴(6-OHDA)制备PD大鼠模型(36只),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B组为模型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C组:侧脑室注射MSCs;D组:侧脑室注射转染pIRESneo-EGFP-BDNF的MSCs;A组(12只大鼠,为假手术组):以生理盐水代替6-OHDA后,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侧脑室注射后2、48、周腹腔注射阿扑吗啡(APO)诱导大鼠旋转,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结果经双酶切鉴定,pIRESneo-EGFP-BDNF构建成功。侧脑室注射细胞干预PD大鼠模型后2、4、8周,大鼠旋转次数D组
- 张平赵钢勇宋月平苏立凯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侧脑室注射
- 左旋多巴诱导PC12细胞凋亡实验在治疗帕金森病效果减退(剂末现象)机制探讨中的意义
- 2013年
- 目的通过进行左旋多巴诱导PC12细胞凋亡实验探讨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效果减退(剂末现象)的机制。方法选取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为多巴胺(DA)神经元细胞模型,给予左旋多巴处理,应用流式细胞术以及DNA凝胶电泳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左旋多巴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对照组、50μmol/L组、100μmol/L组、150μmol/L组和200μmol/L组细胞DNA片段化比例分别为(2.55±0.24)%、(7.49±0.41)%、(13.41±1.62)%、(25.26±3.29)%和(40.01±5.18)%,方差分析检验,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67,P﹤0.05),进一步经q检验(Newman-Keals法),5组间分别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50μmol/L组、100μmol/L组、150μmol/L组和200μmol/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1±0.25)%、(8.14±0.41)%、(12.39±0.47)%、(24.29±0.38)%和(39.12±1.12)%,方差分析检验,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76.49,P﹤0.05),进一步经q检验(Newman-Keals法),5组间分别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多巴可诱导PC12细胞凋亡,该机制可能参与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剂末现象的病理过程。
- 宋月平张平王杏微
- 关键词:帕金森病左旋多巴
- BDNF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AD大鼠认知障碍的改善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研究经侧脑室移植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AD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制备AD大鼠模型,筛选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AD模型组(AD组),移植骨髓MSCs治疗组(MSCs组),移植pIRESneo转染的骨髓MSCs治疗组(CON组)和移植pIRESneo-EGFP-BDNF转染的骨髓MSCs组(BDNF组),每组各8只。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AD组与Sham组大鼠比较平均逃避潜伏期(AEL)延长、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搜索策略明显差(P<0.01);MSCs组、CON组、BDNF组与AD组大鼠比较AEL明显缩短、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或P<0.01),搜索策略显著好转(P<0.01),且BDNF组与CON组、MSCs组大鼠比较改善更显著(P<0.05或P<0.01)。结论:经侧脑室移植BDNF修饰的骨髓MSCs可以显著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认知能力。
- 张平赵钢勇陈凯张杏红苏立凯
-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间充质干细胞学习记忆MORRIS水迷宫
- 移植BDNF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TH表达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观察移植pIRESneo-EGFP-BDNF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TH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电穿孔法将pIRESneo-EGFP-BDNF转染至骨髓MSCs;通过脑内注射6-OHDA制备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Sham组,PD组,MSCs组,BDNF组,经侧脑室移植MSCs或pIRESneo-EGFP-BDNF修饰骨髓MSCs,术后2、4、8周,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诱导PD大鼠旋转行为,移植BDNF修饰骨髓MSCs在大鼠脑组织内的迁移,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组大鼠中脑黑质TH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移植术后2、4、8周MSCs组和BDNF组大鼠与PD组比较旋转次数明显减少(P<0.05),以BDNF组较MSCs组比较改善更为明显(P<0.05),移植细胞干预PD模型大鼠8周后中脑黑质TH表达,BDNF组较MSCs组、PD组明显增高(P<0.05),移植pIRESneo-EGFP-BDNF修饰骨髓MSCs可以在PD大鼠脑内存活,并迁移至远处。结论:经侧脑室移植pIRESneo-EGFP-BDNF修饰的骨髓MSCs通过提高中脑黑质TH的活性,能够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行为能力。
- 张平赵钢勇李丹顾平代瑞廷
-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间充质干细胞质粒酪氨酸羟化酶帕金森病模型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