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7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军
作品数:
17
被引量:41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贾万忠
甘肃省皇城绵羊育种试验场
田广孚
甘肃省皇城绵羊育种试验场
刘金凤
甘肃省皇城绵羊育种试验场
王超英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
刘西兰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0篇
期刊文章
3篇
专利
领域
10篇
农业科学
2篇
医药卫生
主题
5篇
口蹄疫
4篇
疫病
4篇
吡喹酮
4篇
口蹄疫病毒
4篇
棘球蚴
4篇
病毒
3篇
试纸
3篇
试纸条
3篇
绦虫
3篇
金标
3篇
抗原
3篇
口蹄疫抗体
3篇
胶体金
3篇
胶体金标记
3篇
胶体金试纸条
3篇
包虫
3篇
包虫病
3篇
O型口蹄疫
3篇
虫病
2篇
液相色谱
机构
13篇
中国农业科学...
2篇
甘肃省皇城绵...
1篇
兰州大学
1篇
中国科学院
1篇
上海橡胶制品...
作者
13篇
张军
7篇
田广孚
7篇
刘金凤
7篇
贾万忠
5篇
刘西兰
5篇
王超英
4篇
才学鹏
3篇
梁仲
3篇
刘百林
3篇
杨亚民
3篇
卫广森
3篇
陈涓
3篇
刘在新
3篇
翟国元
3篇
刘湘涛
3篇
智晓莹
3篇
祁光宇
3篇
任维维
3篇
蒋韬
2篇
杨建福
传媒
5篇
中国兽医科技
2篇
畜牧兽医学报
2篇
中国兽医寄生...
1篇
甘肃科技
年份
1篇
2018
1篇
2012
1篇
2009
2篇
2008
1篇
2000
1篇
1999
2篇
1998
3篇
1997
1篇
1996
共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检测试纸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偶蹄类动物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进行快速检测的胶体金试纸条,这种试纸条的制备,以及其具体检测的方法。试纸条的底板上固定有多孔纤维材料构成的加样吸收垫、位于加样吸收垫尾端并与加样吸收垫相连的免疫金标层、和由...
蒋韬
梁仲
王超英
杨亚民
刘西兰
陈涓
张军
翟国元
才学鹏
卫广森
刘湘涛
刘在新
任维维
智晓莹
祁光宇
文献传递
三种绦虫蚴囊液抗原的SDS-PAGE分析
1997年
用SDS-PAGE对绵羊棘球蚴囊液和原头节抗原分析结果表明,前者共有多肽带19条,其中66和59ku多肽带为主带;后者共有多肽带29条,缺乏主带成分。这两种抗原在多肽组成和含量方面差异明显。绵羊细颈囊尾蚴囊液和脑多头蚴囊液抗原的SDS-PAGE结果表明,前者共有多肽带15条,其中主带成分为66,59,40和12.5ku多肽带;后者共有多肽带13条,其中66,40和12.5ku多肽带为主带。三种绦虫蚴囊液抗原之间的共有成分为94,66,59,43和40ku多肽带。棘球蚴囊液的42,34.5,33和24.5ku多肽带组分也为细颈囊尾蚴所共有,而55,52,41,39,38.5。
贾万忠
田广孚
刘金凤
张军
文志强
曾繁珠
杨建福
韩爱萍
关键词:
棘球蚴
细颈囊尾蚴
脑多头蚴
电泳
细粒棘球蚴特异抗原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1998年
细粒棘球蚴特异抗原的分离与鉴定1)贾万忠田广孚刘金凤张军程晓红文志强曾繁珠杨建福韩爱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730046)(甘肃省皇城绵羊育种试验场棘球蚴病(包虫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呈全球性分布。我国是本病的高发区,流行面积广泛,危...
贾万忠
田广孚
刘金凤
张军
程晓红
文志强
曾繁珠
杨建福
韩爱萍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抗原
控制包虫病的缓释剂型研究─抗包虫病犬用吡喹酮缓释包埋剂(PSRI)现场防治细粒棘球绦虫试验
被引量:5
1997年
研制了三种抗包虫病大用吡喹酮缓释包埋剂,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吡喹酮缓释包埋剂3号给犬皮下植入7个月时,进行原头蚴人工感染,对细粒棘球绦虫的预防保护率达98.46%;包埋剂内还剩余吡喹酮48.93%,至1年左右药物才被吸收完毕,预防期可能长达一年,故优选了本缓释剂。本文报道应用吡喹酮缓释包埋剂3号在包虫病高发区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进行的现场试验,经113只犬的植入试验,在植入8个月和14个月时用氢溴酸槟榔碱泻下法抽检38只植入犬,皆未发现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预防保护率为100%,而对照犬的感染率为20%,预防保护效果极显著,从而肯定了抗包虫病犬用吡喹酮缓释包埋剂预防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良好效果。
田广孚
贾万忠
张军
刘金凤
刘百林
常增荣
杨伟德
李忠清
郭万龙
关键词:
包虫病
细粒棘球绦虫
犬病
吡喹酮缓释包埋剂的研制及其对人工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犬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9
1997年
将23只试验犬分成5组,分别于犬皮下植入研制的3种犬用吡喹酮缓释包埋剂后6~8个月,用细粒棘球绦虫的原头蚴进行攻击感染,根据在犬小肠内所获绦虫数及缓释包埋剂释放吡喹酮的多少,判定其对犬的预防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缓释包埋剂3号组植入7个月时攻击感染,组平均绦虫数比对照组低98.46%,植入12个月左右药物才释放完毕;缓释包埋剂1号组植入6个月时攻击感染,组平均绦虫数比对照组低100%,但此剂型药物释放较快,植入2个月时已被吸收64.44%,植入3~4个月时包埋剂已被全部吸收,植入8个月时对攻击感染已无预防保护力。
田广孚
贾万忠
刘百林
刘金凤
刘卫
张军
常增荣
杨伟德
郭万龙
管玉珠
马星
赵菊芳
朱虹
关键词:
包虫病
细粒棘球绦虫
吡喹酮
犬病
不同宿主源棘球蚴包囊液抗原的SDS-PAGE分析
1999年
本文利用SDS-PAGE对不同宿主源棘球蚴囊液抗原的多肽组成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旨在为免疫诊断抗原的分离、鉴定和纯化奠定基础,为细粒棘球绦虫种内变异和株的鉴定提供参考指标。结果表明,在还原条件下,绵羊棘球蚴囊液抗原共有多肽带19条,其中66和59KD多肽带为主带,40、34.5、33、24.5和14KD多肽带次之。牛源囊液抗原共有多肽带12条,66和59KD多肽带也为主带,24.5KD多肽带次之。人源囊液抗原共有多肽带13条,66、40、20.5和14KD多肽带为主带,59KD多肽带近于缺乏,分子量在59和24KD之间的带明显偏少,而71、69、68和20.5KD多肽带为自身特有。3种不同宿主源棘球蚴囊液抗原其多肽组成均很复杂,羊、牛源囊液抗原的SDS-PAGE图谱较相似,而人源与此差异明显。初步认为绵羊和牛源囊液抗原在免疫诊断中具有可替代性。
贾万忠
田广孚
张军
程晓红
刘金凤
关键词:
棘球蚴
SDS-PAGE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犬血清中吡喹酮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5
1996年
给试验犬按10mg/kg剂量一次肌肉注射吡喹酮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及药代动力学。检测限为3.8ng,最小检测浓度为19ng/ml。血清中吡喹酮浓度在0.08~2.5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回收率为101.32%±2.34%。犬注射吡喹酮后,分布半衰期不足0.5h,达峰时间为1h,消除半衰期为4h,24h后基本无残留。
刘金凤
田广孚
贾万忠
张军
凌凤香
赵亮
樊立民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吡喹酮
血药浓度
口蹄疫O型抗原(O/MYA98/BY/2010株)146S含量与疫苗免疫效力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确定成品疫苗免疫效力达到6个PD50时,抗原146S最小含量,以及分析疫苗有效146S含量与百分保护率之间的相关性,将纯化O/MYA98/BY/2010株抗原分别按146S含量0.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配制成4批疫苗小样。4批疫苗分别重复三次进行免疫效力(PD50)测定,并对试验动物接种的有效146S含量与相关百分保护率进行线性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抗原146S含量0.5μg/ml组三次试验PD50数分别为3.58、4.53、3.60;1.0μg/mL组三次试验PD50数分别为6.34、7.19、6.42;1.5μg/mL组三次试验PD50数分别为10.81、9.00、11.84;2.0μg/mL组三次试验PD50数分别为10.32、11.84、10.81。疫苗有效146S含量与百分保护率呈显著正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为y=50.533x+94.466,相关系数为0.90。以上结果说明,当抗原146S含量不低于1.0μg/mL时,所生产疫苗免疫效力在6个PD50以上。
翟国元
秦建
刘杨
杨文龙
俞宗佑
张军
张军
王超英
关键词:
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免疫效力
Asia 1型口蹄疫抗体水平检测试纸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偶蹄类动物Asia 1型口蹄疫抗体水平进行快速检测的胶体金试纸条,这种试纸条的制备,以及其具体检测的方法。试纸条的底板上固定有多孔纤维材料构成的加样吸收垫、位于加样吸收垫尾端并与加样吸收垫相连的免疫金...
蒋韬
梁仲
王超英
陈涓
刘西兰
杨亚民
张军
翟国元
才学鹏
卫广森
刘湘涛
刘在新
任维维
智晓莹
祁光宇
文献传递
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检测试纸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偶蹄类动物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进行快速检测的胶体金试纸条,这种试纸条的制备,以及其具体检测的方法。试纸条的底板上固定有多孔纤维材料构成的加样吸收垫、位于加样吸收垫尾端并与加样吸收垫相连的免疫金标层、和由...
蒋韬
梁仲
王超英
杨亚民
刘西兰
陈涓
张军
翟国元
才学鹏
卫广森
刘湘涛
刘在新
任维维
智晓莹
祁光宇
文献传递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2页
<
1
2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