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建平
- 作品数:284 被引量:2,853H指数:31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基于分形-波动理论的页岩纹层发育程度表征方法和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分形‑波动理论的页岩纹层发育程度表征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页岩划痕试验数据;利用划痕试验数据分别绘制划入距离‑深度曲线以及划入深度‑距离曲线;采用不同的标度划分所述划入距离‑深度曲线并建立划痕复杂...
- 杨柳 刘朝阳 刘合 李明峻 韩振川 余哲涵 申子航左建平 吴旭
- 一种深部软岩圆形巷道支护方法
- 本发明属于巷道支护技术领域,在生产实践中,深部软岩巷道一直难以有效支护,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事故,因此需要改善支护方法。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深部软岩圆形巷道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圆形巷道开挖后,以巷道顶拱偏45°为起点,每...
- 刘德军左建平刘海雁李猛李英杰雷博张堂亮
- 文献传递
- 脆性岩石破坏的能量跌落系数研究被引量:28
- 2014年
- 从能量角度出发,分析了脆性岩石的整个变形破坏过程。列举出岩石破坏过程的各种能量类型并对其分类,通过分析机械能和热能在岩石破坏过程中的不同影响,提出了用能量法分析岩石破坏过程必须区分热能与机械能。根据循环加、卸载曲线讨论了在岩石变形破坏的不同阶段输入的机械能?W与可释放应变能增量e?U以及耗散能增量d?U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分析了应力脆性跌落系数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个新的表征岩石破坏的参量,即脆性岩石的能量跌落系数。对不同围压下大理岩和花岗岩破坏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计算,得到了能量跌落系数与围压的关系,以及损伤程度和泊松比对其影响。并通过与现有的应力脆性跌落系数进行对比,说明了本模型的合理性,并认为用其描述岩石的脆性程度在更广泛的围压条件下的适用性。
- 左建平黄亚明熊国军刘靖李蒙蒙
- 关键词:岩石力学能量法
- 一种页岩压裂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页岩压裂装置,包括圆形掘进钻头盘,在圆形掘进钻头盘后面连接跟随有柔性钻杆,柔性钻杆连接至地面工作站,环绕圆形掘进钻头盘径向侧壁设置有凹槽,凹槽中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可充气鼓起的防暴气囊,在圆形掘进钻头盘前...
- 刘德军张杨左建平姚小云仲飞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钢格栅-钢管混凝土”的软岩巷道支护方法
- 本发明属于软岩巷道加固支护技术领域,涉及用钢格栅支架和钢管混凝土支架联合支护软岩巷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时先在巷道围岩表面铺设钢筋网,然后增设钢格栅支架并喷射泡沫混凝土,形成巷道的初期柔性支护体系。待泡沫混凝土达到设...
- 刘德军左建平张堂亮
- 文献传递
- 浅埋工作面顶板预裂分形爆破力学与模拟分析被引量:12
- 2016年
- 针对纳林庙二号井621-02浅埋工作面采用"直线"炮孔预裂爆破后,在基本顶初次断裂时产生强烈的矿压显现现象,基于对顶板预裂爆破机理和炮孔布置的分形几何理论分析,给出了不同炮孔布置方式的分形维数表达式,计算出"三角形"布置炮孔的分形维数为1.15,显著大于"直线"布置炮孔的分形维数1.0。据此提出了"三角形"布置炮孔预裂爆破的改进方案,利用有限元非线性动力学软件LS-DYNA对2种爆破方案的Mises应力演化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反射应力波的做功效果更好,应力波的衰减更慢,有利于爆炸产生的能量更充分地去破碎岩石。
- 左建平孙运江姜广辉王金涛陈岩
- 关键词:深孔预裂爆破
- 一种深部钢管混凝土支架和锚杆协同支护方法
- 本发明属于巷道加固支护技术领域,承载力较高的钢管混凝土支架常用来支护深部巷道,但由于与锚杆协同作用较差,经常导致支护失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深部钢管混凝土支架与锚杆协同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巷道开挖后,首先安装钢管混凝...
- 左建平于镇武刘海雁史月雷博徐丞谊
- 岩层移动内外“类双曲线”整体模型研究被引量:44
- 2021年
- 岩层移动主要关注工作面上覆部分岩层移动规律,开采地表沉降则关注地面的沉降问题,这2个研究方向都涉及到开采后上覆岩层到地表土层的整体移动行为,可以建立一种能够描述覆岩移动到地表沉降的岩层整体移动模型。通过理论与试验分析得到了岩梁梯形块体结构的初次破断与周期破断形态,建立了岩层梯形“倒漏斗式”冒落拱与裂隙拱的冒落条件与判定方法。基于岩层破断移动边界“类双曲线”模型,提出了采用内外“类双曲线”模型来描述岩层移动与地表沉降规律。内“类双曲线”模型指的是覆岩冒落拱与地表沉降移动拱“类双曲线”模型,在关键层近似“上下”对称;外“类双曲线”模型指的是岩层破断移动边界“类双曲线”模型,在工作面的中垂线附近近似“左右”对称。内“类双曲线”隐含在覆岩内部,可通过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近似获得;外“内双曲线”体现在地表沉陷、岩层冒落等外部形态。通过理论分析、实例验证以及UDEC数值计算方法验证了厚松散层水平煤层开采条件下岩层移动与地表沉降内外“类双曲线”模型。此外,还分析了内外“类双曲线”共轭形成条件、影响因素与整体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在厚松散层水平煤层开采条件下,建立岩层移动与地表沉降内外“类双曲线”模型理论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较小,表明岩层整体移动存在“类双曲线”特征。
- 左建平吴根水孙运江于美鲁
- 关键词:岩层移动关键层
- 扭剪螺栓群连接抗弯系杆钢管混凝土拱联合空间支护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扭剪螺栓群连接抗弯系杆钢管混凝土拱联合空间支护装置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钢管组件,每一个所述钢管组件包括多个互相连接的钢管件,每个所述钢管件的两端均设置有法兰盘,每两个所述钢管件连接方式为所述法兰盘对接后利用紧...
- 左建平赵卫平 白笑吴丽丽 刘德军
- 文献传递
- 基于岩层移动类双曲线模型的水资源“浅保-深储”方法被引量:2
- 2023年
- 针对煤炭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表植被破坏等生态问题,基于保水采煤的科学内涵和采动覆岩移动类双曲线模型,建立了采动覆岩不同层位含水层“浅保-深储”差异化保护方法。即在上覆岩层破坏损伤最窄的主关键层下离层区注浆控制其上部岩层不破断,保护潜水水位和地表生态;其下部破坏的含水层利用采空区垮落岩体的空隙储存起来,经自净化后再利用。“浅保-深储”模型融合了采空区充填和煤矿地下水库保水的各自优势,并给出其适用的覆岩条件。根据采动覆岩“类双曲线”破坏移动特征,理论推导了主关键层下离层区初次注浆、周期注浆步距以及注采比,分析了注采比受主控参数的影响规律,得知注采比随垮落角和主关键层与煤层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充分采动角和工作面推进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采用现场实测注浆数据对理论注采比进行验证,2者基本吻合。采用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覆岩含水层“浅保-深储”、采空区充填保水地下水库的储水效果和煤柱稳定性,获得了采动覆岩移动和地下水流动均具有显著的“类双曲线”特征。基于理论注采比在主关键层下离层区注浆能够实现不同层位含水层“浅保-深储”,且该保水方法煤柱支承压力最大可降低60.8%,显著提高了储水采空区隔水煤柱的安全性,解决了井下采煤与充填难协调问题,利于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
- 孙运江左建平米长宁于美鲁李政岱史月
- 关键词:保水采煤主关键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