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万春
- 作品数:55 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陕西商洛“广东话”语音研究
- 2008年
- 明末清初,伴随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湖广填陕南"的移民运动,大批居住在以今广东嘉应州为中心的客家人从广东辗转迁徙至今陕西商洛境内。他们居住的地方仍以"广东"命名,以示不忘其祖。商洛本地人称他们及其后裔为"广东人",称他们说的方言为"广东话"。考察历史文献资料,对照客家话的语音特点,可以看出商洛境内的"广东话"其实是客家话与商洛本地话进一步融合形成的客家话的变体。
- 孟万春
- 关键词:语音特点客家话方言归属
- 商南奤子话语音特点被引量:1
- 2011年
- 商南县城方言被称为奤子话。奤子话的底层是商洛本地话,然后又融入了商南蛮子话和河南南阳方言等异质语言的特色,从而形成了一种较为独特的方言。
- 孟万春
- 关键词:本源语音特点
-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陕北方言探讨被引量:4
- 2020年
- 陕北方言和文化涵养了一批著名作家、艺术家及经典作品。延安革命时期,陕北方言的地位和价值很高,第一次全面进入文学作品,并成为文学语言的主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贺敬之《回延安》充分利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和特征,实现了形式单纯与内容深刻的和谐统一。新时期文学中,伴随着乡土文化意识的觉醒和回归,陕北方言的独特魅力重新被发掘。陕北方言经过路遥的精心采撷、加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学语言风格。
- 孟万春
- 关键词:文学作品文学语言陕北方言
- 论陕南孝歌的语言特点
- 2022年
- 陕南孝歌是一种流传在当地丧葬习俗中的仪式歌,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它是陕南人民信奉忠孝悌义思想、认识历史文化、感悟人生哲理以及遵从社会伦理的外化形式。经过代代歌师巧妙的加工与创造,陕南孝歌逐渐形成了富有独特魅力的语言艺术。对陕南孝歌语言的语音、词汇、修辞格的特点进行分析,揭示陕南孝歌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
- 孟万春周荣
- 关键词:语音词汇修辞格
- 论陕北学生学习普通话所遇障碍及对策
- 2011年
-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是全民的交际工具,学习普通话势在必行。陕北学生学习普通话经常会受到母语方言的干扰,出现一些障碍。找出陕北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学习普通话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孟万春
- 关键词:普通话陕北方言
- 吴起方言同音字汇被引量:1
- 2015年
- 本文描写了吴起方言的语音系统,主要包括吴起方言的声韵调及同音字汇。
- 孟万春
- 关键词:语音系统声韵调同音字汇
- 从“馍”的方言词语看榆林饮食文化
- 2023年
- 文化和语言相互影响,榆林的地理因素和气候条件决定了“馍”在人们日常饮食、时令节日和礼仪风俗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丰富的饮食文化创造出本地丰富的方言词汇。通过探讨“馍”的方言词汇,揭示榆林的饮食文化和地域特色,以及民众尚鬼神、热情厚道的心理特征。
- 孟万春张荣
- 关键词:岁时节日饮食文化
- 《中原音韵》知庄章在商洛方言中的流变研究
- 2009年
- 《中原音韵》是一部元代的曲韵韵书,它的声母系统问题,学界还未取得一致意见,其中知庄章三组的分合问题是争论的焦点之一。《中原音韵》时期知庄章三组两分是客观存在的,知庄章在商洛方言中的演变就是一个明证。
- 孟万春
- 关键词:《中原音韵》知庄章商洛方言
- 论汉语方言的研究方法被引量:3
- 2006年
- 讨论了汉语方言研究的几种理论和方法。并以语言事实为例,说明汉语方言在研究过程中,既要尊重语言事实,又要重视对语言理论的学习和提炼。既要借鉴西方语言学的合理成分,同时又要结合汉语实际,大胆创新,丰富世界语言学理论,使汉语方言的研究呈现出新的面貌。
- 孟万春冀晓芳
- 关键词:中西结合
- 语言接触与汉语方言的变化被引量:5
- 2011年
- 语言接触现象十分复杂,语言接触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对语言的变化产生影响,从而制约着语言变化的方式、程度和方向。影响语言接触的决定性因素有两方面,社会因素和结构因素。汉语方言变化有其内部结构原因,但真正推动其变化的是社会文化力量,它的发展变化,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影响汉语方言接触的深度和广度的社会文化因素很多,以陕南方言作为语言接触的视点,归纳出制约或影响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 孟万春
- 关键词:语言接触社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