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杨

作品数:36 被引量:125H指数:7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血小板
  • 10篇输血
  • 6篇住院
  • 5篇体外
  • 5篇外科
  • 5篇大量输血
  • 4篇蛋白
  • 4篇新生儿
  • 4篇红细胞
  • 3篇悬浮红细胞
  • 3篇血小板功能
  • 3篇血小板功能变...
  • 3篇血液
  • 3篇用血
  • 3篇止血
  • 3篇凝血
  • 2篇血型
  • 2篇血型分布
  • 2篇失血
  • 2篇死亡率

机构

  • 36篇陕西省人民医...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陕西省血液中...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石河子大学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医学院
  • 1篇汉中市中心血...

作者

  • 36篇孙杨
  • 25篇杨江存
  • 18篇马婷
  • 10篇王文华
  • 8篇陈萍
  • 8篇谢昕昕
  • 5篇张小乐
  • 5篇尹文
  • 5篇沈鑫
  • 3篇张利侠
  • 3篇宋耀军
  • 3篇胡兴斌
  • 2篇李虹
  • 2篇谢小娟
  • 2篇李小侠
  • 2篇王秋实
  • 2篇秦利
  • 2篇顾顺利
  • 2篇袁晓华
  • 2篇景媛媛

传媒

  • 10篇现代检验医学...
  • 7篇中国输血杂志
  • 5篇临床输血与检...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中华医学会临...
  • 2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武警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9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西地区26 140份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报告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报告各指标不同孕周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建立该地区孕中期不同孕周指标参考区间及中位数参考值,提高筛查效率。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行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26 140例自然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记录血清生化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描述不同孕周孕妇筛查指标的参考区间及中位数。结合产前检查资料用软件评估计算21-三体综合征(DS)、18-三体综合征(ES)、开放性神经管缺陷(NTD)风险率,并分析不同年龄、不同体质量、不同孕周孕妇DS、ES、NTD检出情况的差异。结果初步建立了该地区的孕中期不同孕周血清DS筛查指标参考区间及中位数参考值,AFP、uE3水平从孕14~21周逐步上升而HCG值从孕14~21周逐步降低。26 140例孕妇中DS高风险1 841例(7.04%)、ES高风险166例(0.64%)、NTD高风险456例(1.74%)。不同年龄组间孕妇DS、ES筛查高风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35岁组的孕妇DS、ES筛查高风险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而不同年龄组间孕妇NTD筛查高风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不同体质量组孕妇DS、ES筛查高风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体质量组孕妇NTD筛查高风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体质量>65kg组的孕妇DS、ES筛查高风险率高于其他体质量组(P<0.05);不同孕周组孕妇DS、ES、NTD筛查高风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筛查高风险率在孕14、15周与其他孕周(16~21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筛查高风险率在孕14、15周与孕16~19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TD筛查高风险率仅在孕15周和19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该地区孕中期不同孕周血清唐氏综合征筛查指标参考区间及中位数参考值意义重大;高龄及高体质量孕妇患DS、ES的风险提高,育�
沈鑫孙杨翟卫斌袁晓华范芸黄晓燕徐翠香
关键词: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
4℃冷藏保存血小板在外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一项随机对照可行性研究
2025年
目的观察冷藏保存血小板(cold stored platelets,CSP)在外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一项前瞻性、双盲、随机临床试验对伴有外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以评估CSP与室温保存血小板(room temperature platelets,RTP)的止血功能。主要结局是评价引流量、血小板计数和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thromboelastography,maximum amplitude,TEG-MA)。次要结局包括住院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医疗花费。结果共有62例患者完成了最后的临床观察,CSP组和RTP组各31例。血小板输注以后1~12 h,13~24 h,25~48 h,49~72 h的引流量分别为:8.5 mL/h vs 20.83 mL/h,0.52 mL/h vs 5.0 mL/h,3.5 mL/h vs 5.0 mL/h,0.63 mL/h vs 4.1 mL/h。血小板计数:58×10^(9)/L vs 79×10^(9)/L,54×10^(9)/L vs 77×10^(9)/L,63×10^(9)/L vs 75×10^(9)/L,66×10^(9)/L vs 79×10^(9)/L。TEG-MA:50.1 mm vs 52.0 mm,50.1 mm vs 54.8 mm,53.0 mm vs 56.6,56.0 mm vs 53.2 mm。根据广义估计方程,两组在不同时间的P_(drainage)=0.933,P_(PLT计数)=0.473,P_(TEG-MA)=0.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出院结局在CSP组与RT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P与RTP在外科大出血治疗中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本研究为临床应用CSP提供了可信的证据支持。
孙杨牛佳萌邢莉莉马婷杜工亮李学文王亚琴王李秦陈萍王文华杨颖群宋奥微谢昕昕宋耀军王妙妮常婧妍田芬芳杨江存
关键词:血小板出血
95987例住院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临床价值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血小板抗体在住院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1-04-01/2023-12-31西安地区某三级医院住院患者95987例,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对其在性别、年龄、血型、科室、输血史、妊娠史及疾病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5987例住院患者中,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率达4.35%,女性住院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5.29%)高于男性患者(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124)。有妊娠史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7.92%)高于无妊娠史(4.19%),差异显著(χ^(2)=292.773);同样,有输血史血小板抗体阳性率(7.79%)高于无输血史(3.97%),差异显著(χ^(2)=300.209)。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妊娠次数呈现显著相关性(χ^(2)=91.061)。结论95987例住院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4.35%,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输血史及妊娠史有着密切关系,并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对于有多次输血史及妊娠史的患者来说,血小板抗体筛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陈萍孙杨褚晓月田芬芳杨颖群王文华牛佳萌赵柏雅常婧妍杨江存马超锋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输注无效住院患者
陕西省ABO与Rh血型分布特征及人口迁移对血型分布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调查分析陕西人ABO和Rh血型的分布特征,探讨区域划分及人口迁移对血型分布的影响。方法收集陕西省十个地市20年3691624人献血者数据,以陕西省地理学特征分为陕北、陕南和关中3个地域,统计分析不同区域ABO及Rh血型分布特征。采用热图软件导入陕西省地图呈现ABO血型地图。分析对比2008年和2018年2个年份ABO血型分布时空变化特征。结果陕西人ABO血型分布特征为O>B>A>AB,Rh阴性占比为0.41%。绘制了陕西省ABO血型分布地图,陕西ABO血型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关中ABO血型分布为B>O>A>AB,陕南为O>A>B>AB,陕北为O>B>A>AB。陕北A型占比最低为26.12%,陕南B型最低为27.48%,O型在陕北和陕南地区占比较高,分别为32.60%和32.10%。与2008年相比,2018年的陕西三个区域ABO血型分布发生显著改变。结论陕西省ABO血型总体分布特征为O>B>A>AB,地域不同血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1998~2018年间人口迁移对血型分布产生影响。
孙杨申远牛佳萌邢莉莉王李秦王文华马婷杨江存
关键词:血型分布ABO血型RH血型献血者
中国少数民族MN血型分布
2025年
目的调查分析中国少数民族MN血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通过系统检索MN血型分布相关文献981篇,筛选出数据完整且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文献120篇,涵盖49个少数民族。采用SPSS26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国49个少数民族的MN血型表型分布为MN>MM>NN,其占比分别42.54%、41.86%、15.06%。MN血型基因频率表现为m>n,m=0.6313,n=0.3687。通过聚类分析,中国49个少数民族的m基因频率分为3簇,呈现Ⅰ簇>Ⅱ簇>Ⅲ簇的特征。结论中国少数民族MN血型特征表现为m基因频率高于n基因频率;南方少数民族m基因频率高于北方民族;西南少数民族m基因频率与汉族存在显著差异,与汉族长期杂/聚居的少数民族无差异。
王文文陈萍宋奥微王文华牛佳萌邢莉莉杨江存孙杨张超
关键词:MN血型少数民族基因频率
妊娠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血清标志物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研究妊娠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血清标志物水平与妊娠结局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某三甲医院行妊娠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在本院产检分娩并随访到妊娠结局者共1 549例,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游离雌三醇(uE_(3))水平,分析不良妊娠组的影响因素,并逐一分析血清标志物异常和各妊娠不良结局(流产、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儿宫内死亡、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体表及结构异常、早产)间的关系。结果 1 549例孕妇中出现妊娠不良结局者共计296例,对比不良妊娠组与其余妊娠组唐筛总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体质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筛查指标AFP、hCG及uE_(3)的绝对值会受年龄、体质量及孕周等影响,转化为排除干扰因素的AFPMOM、hCGMOM及uE_(3)MOM值纳入分析显示hCGMOM值和不良妊娠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验证并构建了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p)=-7.059+0.088×年龄+0.030×体质量+0.128×住院天数+0.390×hCGMOM。分别分析流产、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儿宫内死亡、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体表及结构异常及早产与AFPMOM、hCGMOM及uE_(3)MOM关系为:AFPMOM异常增高(AFPMOM≥2.00)和妊娠糖尿病、早产的发生相关(P<0.05),hCGMOM异常增高(hCGMOM≥2.00)和妊娠高血压发生相关(P<0.05),uE_(3)MOM异常降低(uE_(3)≤0.5)和胎儿体表和结构异常相关(P<0.05)。结论 不良妊娠会造成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尤其威胁母婴健康,要把控最佳生育年龄,做好孕期体质量管理。应密切监测唐筛血清学指标异常的孕妇,加强风险评估和对策制定,减少妊娠不良结局发生。
沈鑫董睿翟卫斌孙杨
关键词:妊娠中期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雌三醇唐氏综合征
从病案编码入手的FMEA分析在降低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从病案编码入手的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management, FMEA)在降低阴道分娩并发症的应用,为产科医疗质量安全改进提供循证支持。方法 从某院2018—2020年出院病案首页入手,按照国家卫健委监测的阴道分娩并发症疾病编码提取并发症病历。成立FMEA小组全面梳理问题病历,进行多层次、维度剖析阴道分娩并发症潜在影响因素和风险环节,梳理出孕前与孕期、产前、产时、产后4个主流程20个子流程,计算风险指数,并以此将12个极高、高风险点作为改善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和政策,对比改进后2021年数据和改进前2020年数据。结果 2021年阴道分娩率较2020年有显著提高(χ2=9.27,P<0.01),阴道分娩会阴切开较2020年显著下降(χ2=96.01,P<0.01),产科裂伤较2020年显著下降(χ2=35.53,P<0.01),产后出血、胎盘胎膜滞留不伴出血对比未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64,χ2=1.91,P>0.05)。故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总体降低。结论 从病案编码入手的FMEA分析可助力产科医疗质量安全改进,有效降低阴道分娩风险,后续工作要加强病案编码和首页质控。
沈鑫孙杨姚筱陈家兰李虹王亚琴
关键词: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阴道分娩并发症
新生儿输血热点调查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调查我国新生儿输血热点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新生儿输血达成专家共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和头脑风暴法,对参与中国新生儿输血多中心队列研究项目启动会的101人,按照不同医师执业类型设计新生儿科医生问卷和输血科医生问卷,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①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博士及硕士分别占比11.9%及55.4%;正高职称及副高职称分别占比18.0%及50.8%。②新生儿科医生对体重1 000 g以下新生儿红细胞输注阈值不同职称医师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1 000~1 499 g及1 500~2 499 g新生儿红细胞输注阈值不同职称之间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新生儿科医生对新生儿输血后症状体征改善指标排序为:肤色-呼吸-心率-胃肠-代谢-神志-黄疸-体温。④仅有20%医生关注医源性失血,不同职称医生关注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86.9%的输血科医生采用正反定型鉴定新生儿ABO血型,仅有13.1%采用正定型鉴定血型;68.9%输血科医生认为新生儿交叉配血标本应采用3 d以内的血液标本;血小板制品选择方面有85.2%的医院选择机采血小板。结论:在我国临床医生对于新生儿输血指征多依靠个人经验,无统一的规范及标准,在医源性失血问题上关注程度低;输血科医生在实验室检测方法学及血制品选择上仍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为制定我国新生儿输血专家共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马婷宋奥微孙杨王文华谢昕昕杨江存庞建
关键词:新生儿输血问卷调查
红细胞的止血功能体外试验研究
目的 红细胞止血功能概念来自于临床推理验证,而前期没有敏感的试验方法来评估检测红细胞止血功能,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 phy, TEG)可以反应凝血过程全貌及全血细胞间相互作用,因此我们采用TEG及...
杨江存孙杨马婷陈萍高英李玲
以病例分型为基础的子宫下段剖宫产临床路径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通过研究子宫下段剖宫产病例分型,比较不同分组间的路径实施关键因素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间差异,为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查阅某院2015年6月1日-2016年5月31日共282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住院患者,应用计算机初筛结合专家病案复判确定分型,分析不同病例分型组间各指标差异。结果 2820例住院患者单纯妊娠仅占1.31%,有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者占98.69%,病例分型的A型(单纯普通型)1155例、B型(单纯急症型)920例、C型(复杂疑难型)392例、D型(复杂危重型)353例。方差分析提示各组在住院天数(F值270.337)和住院费用间(F值248.167)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提示A、B型均与C、D型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型占比73.6%,且两组在住院费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可以病例分型为基础制定路径表单、实施路径和质量评价工作,为医保支付改革做准备。
沈鑫孙杨李玢胡盈袁晓华苏晓东
关键词:剖宫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