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惠英
- 作品数:42 被引量:427H指数:11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更多>>
- 智能化护理电子病历整体框架设计与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智能化护理电子病历整体框架的设计与应用,为满足临床护士护理病历书写的需求,从临床管理实际出发,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设计护理电子病历。方法:选择多家三甲医院、教学医院护理专家参与讨论和研究,参考教科书和国内外护理理论最新成果,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构建智能化护理电子病历的基本框架和功能。结果:护理电子病历框架结构包括护理专家指导系统、单病种标准化护理程序数据库、病情自动评估系统、护理知识字典库等。结论:护理电子病历既能突出专业化、智能化、规范化特色,又能丰富现有护理文书记录的模式和方法,可指导、帮助护士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 马春丽李武平史皆然刘冰孙惠英王丽娟
- 关键词:护理电子病历护理记录智能化
- 预防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研究
- 目的 研究综合干预措施预防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探讨有效可行的中心静脉导管管理方法。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将ICU 421 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第1 阶段2014 年5 月...
- 刘冰程瑶孙惠英付菊芳史皆然王洋于方方王美珠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综合干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开放性四肢伤创面病原菌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不同创伤类型、不同部位、不同伤情、不同入院时间病人创面病原菌检出及病原菌菌种数检出情况。[方法]对2009年4月—2009年9月急诊入院的229例四肢开放性创伤病人于入院时及手术清创后分别采集创面渗出液及(或)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结果]229例病人中多发伤比单处伤病原菌检出率高;不同受伤至就诊时间组在病原菌检出率及病原菌菌种检出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因素对病原菌及菌种检出数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人创伤部位越多,受伤至入院时间越长,创面病原菌检出率越高;受伤至入院时间延长,创面病原菌菌种检出数越多。尽早、及时、彻底的清创是降低创面感染的前提。
- 王颖李武平孙惠英刘冰宋向阳
- 关键词:创伤病原菌
- 危重病人留置导尿管更换周期的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ICU留置导尿管病人不同更换周期对尿路感染阳性率及导尿管内腔细菌菌落计数的影响,为临床合理选择更换导尿管时间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导尿管更换时间不同,将病人随机分为每周更换组(A组)和2周更换组(B组),共63例。在病人留置导尿管当天、第7天、第14天,分别采集晨起清洁中段尿,进行尿培养、尿常规检测。无菌剪刀留取导尿管膀胱内段气囊处2cm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计数。[结果]A组尿培养阳性率为29.03%,B组尿培养阳性率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7);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真菌在两组间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义(P>0.05);两组导尿管内腔菌落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1);A组导尿管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1.92%,B组导尿管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1.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3)。[结论]长期留置尿管病人可2周更换1次导尿管。
- 袁展望李武平张永琴王毓刘冰孙惠英白艳玲杨凡
- 关键词:留置尿管尿培养尿常规菌落计数
- 血液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了解血液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探讨影响其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指导临床合理使用留置针。方法调查血液科2011年3月~2011年7月入院的血液病患者,共使用留置针161例次,了解其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使用四格表χ2检验,统计分析得出影响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116例血液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在3d以下者,静脉炎的相对发生率较高;留置时间与患者白细胞<1.0×109/L、血小板<50×109/L、血红蛋白<60g/L、输入化疗药、抗生素及血制品有关。结论对血液科患者应根据患者血象、用药情况合理使用留置针,置管患者应加强护理,提高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 白艳玲李武平刘冰孙惠英宋向阳
- 关键词:血液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护理
- 外来手术器械规范化管理探讨被引量:3
- 2014年
- 外来手术器械规范化管理是确保手术无感染发生的重要保障。通过完善器械管理制度、规范器械及人员准入管理、规范器械环节使用流程、建立质量追溯系统等措施,可保证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及使用安全。
- 刘冰付菊芳孙惠英宋向阳王倩李武平
- 关键词:外来器械医院感染
- 心脏外科手术病人抗菌药物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了解心脏外科手术病人抗菌药物应用现状,为制订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医护人员教育提供依据,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2006年3月心脏外科连续出院病人病历309份,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调查的309份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其中预防性用药占91.91%,单独用药占93.20%,联合应用率为6.80%;预防用药以三线药物为主,占66.34%;术前0.5h~2h给药率为49.51%,术中给药率为95.79%,平均用药时间为12.7d。[结论]心脏外科手术病人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较低,术前0.5h给药和术中用药也受到了重视,但仍存在用药时间过长,档次较高的问题。
- 孙惠英李武平宋向阳刘冰
- 关键词:抗菌药物心脏外科围手术期
- 肿瘤相关疲劳的护理
- 2012年
- 疲劳现象在肿瘤患者中是常见的。在我国,由于疲劳现象长期被认为只是患者主观感受,因此无论相关研究、教科书以及临床治疗和护理实践中都没有得到重视,鲜见报道。
- 钱皎月李武平王琪孙惠英
- 关键词:护理教育护理质量
- 生物被膜预防与治疗进展被引量:5
- 2014年
- 生物被膜(biofilm,BF)是指细菌黏附于植入的医疗器械或受损组织,将其自身包裹在含水的多糖基质和蛋白质中,形成黏质状态,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通过胞外聚合物结合的细菌密集的聚集物。BF的形成过程包括5个阶段,分别为黏附期、种植期、生长期、成熟期和播散期。种植期的细菌黏附是不可逆的,多形成微菌落。研究发现,成熟的BF通常由内层、中层和外层3层结构组成,内层是调节膜,该结构未完全覆盖生物或非生物体表面,而是形成网格样结构;中层是紧密的微生物基底膜;外层是漂浮的表面膜,为浮游生物的聚居地,浮游生物可自由漂浮,扩散到其他区域引起急性感染或形成新的BF。
- 袁展望李武平刘冰孙惠英杨凡
- 关键词:细菌生物被膜医院感染抗感染治疗噬菌体
- 无呼吸系统感染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探讨无呼吸系统感染的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管道系统适宜的更换周期。[方法]选择机械通气前痰培养阴性且机械通气时间大于72h的病人,分别于机械通气后24h、48h、72h对出气侧冷凝瓶、入气侧冷凝瓶及出入气管道结合部位(“Y”型管)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结果]无呼吸系统感染的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管道系统病原菌污染情况随时间延长而增加,24h、48h、72h呼吸机管道系统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0.0%、11.11%、13.33%,“Y”型管阳性率明显高于出气管道和入气管道。[结论]无呼吸系统感染的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管道系统“Y”型管应24h更换,入气管道48h更换,出气管道72h更换。
- 李武平孙惠英郑霄宋向阳刘冰
- 关键词:呼吸机管道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