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曼 作品数:61 被引量:152 H指数:6 供职机构: 青岛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不同类型胃黏膜中MUC1黏蛋白和MUC2黏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MUC1黏蛋白、MUC2黏蛋白在不同类型胃黏膜中的表达.方法:随机选取2011-11/2012-04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病理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不伴有肠化生)的患者30例、肠上皮化生患者30例,胃癌患者48例,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胃黏膜中MUC1黏蛋白和MUC2黏蛋白的表达.结果:(1)肠上皮化生组患者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患者相比,胃黏膜内MUC1黏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胃黏膜内MUC2黏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上升(P<0.05),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率升高(P>0.05);(2)胃癌组患者与肠上皮化生组患者相比,胃黏膜内MUC1黏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胃黏膜内MUC2黏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H.pylori感染率下降(P<0.05);(3)胃癌组患者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患者相比,胃黏膜内MUC1黏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胃黏膜内MUC2黏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上升(P<0.05),H.pylori感染率下降(P>0.05).结论: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MUC1黏蛋白表达下调,MUC2黏蛋白仅在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及胃癌中呈阳性表达,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H.pylori感染能导致胃黏膜MUC1黏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下降,MUC1黏蛋白可能有抗H.pylori感染的作用,H.pylori感染与MUC2黏蛋白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探讨. 崔小强 姜曼 董全江 高玉强 解祥军 战淑慧关键词:胃癌 幽门螺 杆菌 基因检测指导下的恶性肿瘤精准诊疗研究 2020年 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人们期望在新的医学时代通过组学、大数据等技术,更好地对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诊断,预测肿瘤发展,评估治疗反应,实现个体化治疗.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肿瘤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抗肿瘤药物的日新月异,找到肿瘤分子标志物、肿瘤特异蛋白、肿瘤代谢产物等,经过临床转化就可逐步实现肿瘤的精确诊断和治疗. 张晓春 侯和磊 侯和磊 姜曼 周娜 刘栋 李田军关键词:个体化治疗 生物医学技术 基因检测 恶性肿瘤 一种抗恶性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药物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恶性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药物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底部端面内设有左右贯穿的输送槽,所述输送槽中设有输送装置,所述机架顶部端面内设有开口向上的进料腔,所述进料腔左右端壁中设有分筛腔,所述分筛腔中设有分筛装置... 张晓春 姜曼 戴佳苗文献传递 MTTP基因rs1800591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微粒体甘油三酸酯转移蛋白(MTTP)基因rs1800591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219例NAFLD患者和210例正常对照组MTTP基因rs1800591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应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判断NAFL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各项指标。结果NAFLD组与对照组两者rs1800591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7,P=0.011;χ2=9.599,P=0.002)。经混杂因素校正后,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TT基因型相比,GG+GT基因型发生NAFLD的风险比值比:OR=1.623,95%CI为1.070~1.648,P=0.030。等位基因G携带者患NAFLD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的1.521倍(OR=1.521,95%CI为1.089~2.123,P=0.014)。TT基因型与GG+GT组ALT、LDL、T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P=0.001;LDL:P=0.008;TG:P=0.024)。结论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MTTP基因rs1800591位点多态性与患NAFLD的风险有相关性。 张旸 辛永宁 程钰婷 姜曼 陈立震 宣世英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维得利珠单抗相关肺毒性1例并文献分析 2024年 目的介绍1例维得利珠单抗(VDZ)致间质性肺炎的病例,汇总分析该药相关肺毒性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临床药师角度出发,回顾性分析1例VDZ致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对VDZ相关肺毒性的病例报道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该患者在使用VDZ期间发生间质性肺炎,予抗菌药物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改善;停用VDZ并予甲泼尼龙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均有改善但仍提示间质性肺炎。经Naranjo's不良反应评估量表评估并根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判断,VDZ与间质性肺炎的关联性均为“很可能”。文献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的29例患者(含本文报道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9.24±17.06)岁;肺毒性主要包括VDZ相关性肺炎、嗜酸性粒细胞肺炎、肺肉芽肿或坏死性结节、间质性肺损伤等,多发生在用药后24周以内(58.62%),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绝大多数患者经停药和/或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好转或康复,1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肺毒性为VDZ较罕见的不良反应,起病隐匿且症状无特异性。一旦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应早期判断、及时停药,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梁瑜 丁雪丽 武军 全香花 赵俊 张传洲 姜曼关键词:肺毒性 间质性肺炎 药物不良反应 铁代谢相关基因特征对肝细胞癌患者的影响及预后价值 2021年 背景:铁是所有哺乳动物血红蛋白合成,DNA合成和能量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素。铁代谢涉及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ncer, HCC)在内的多种类型的癌症。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基于铁代谢相关基因的预后模型,从而有效预测HCC患者的预后。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获得HCC患者的RNA微阵列和临床数据。我们通过一致性聚类分析确定了具有不同临床结果的HCC患者群,通过进行Cox回归分析筛选四种铁代谢相关基因(FLVCR1, FTL, HIF1A, HMOX1)的预后模型,利用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International Cancer Genome Consortium, ICGC)数据库验证了预后模型的有效性。同时,利用Oncomine数据库、Human Protein Atlas和Kaplan Meier-plotter检测FLVCR1、FTL、HIF1A、HMOX1的表达量。结果:TCGA队列和ICGC队列中低风险评分患者的预后均优于高风险评分患者。通过OS相关的ROC曲线,预后模型显示出比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更好的预测HCC患者预后的性能。结论:基于铁代谢的生存模型可能是肝细胞癌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凤 王力 曲家麟 姜曼 周娜 张晓春关键词:铁代谢 预后模型 肝细胞癌 一种黑海参糖胺聚糖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天然活性物质提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海参糖胺聚糖的提取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黑海参欲处理;步骤二:碱解黑海参体壁;步骤三:双酶酶解黑海参体壁;步骤四:酶解完毕后,用三氯乙酸去除双酶酶解液中的蛋白... 辛永宁 林中华 宣世英 姜相君 姜曼 李雪洁文献传递 青岛地区汉族人群PNPLA3基因rs738409(C—G)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PNPLA3基因rs 738409(C—G)多态性与青岛地区汉族人群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8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164名正常人的血液标本,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及DNA测序法分析PNPLA3基因型。计数资料比较进行爿。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CHB组rs738409G等位基因占31.9%,正常对照组为21.90%,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CHB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67倍(OR=1.67,95%CI为1.18~2.34,P=0.003)。经混杂因素校正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CC纯合子携带者相比,携带危险等位基因G的GG+AG基因型增加CHB的发生风险,OR=1.76,95%CI为1.14~2.71。结论在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PNPLA3基因rs738409G等位基因者患CHB的风险性增加。 姜曼 辛永宁 王卫滨 林中华 张丁丁 李长严 姜相君 宣世英关键词:肝炎 乙型 肝炎病毒 乙型 多态性 单核苷酸 Hedgehog信号通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15年 随着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综合征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是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的关键环节和必经阶段。阐述了Hedgehog(Hh)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进程中肝细胞的作用,并对其进行了群体研究,表明H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推动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进展。对Hh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可能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安佰全 姜曼 辛永宁 姜相君 刘振胜 宣世英关键词:脂肪肝 信号传导 一种玉足海参糖胺聚糖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天然活性物质提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足海参糖胺聚糖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玉足海参欲处理;步骤二:碱解玉足海参体壁;步骤三:双酶酶解玉足海参体壁;步骤四:酶解完毕后,用三氯乙酸去除双酶酶解液... 宣世英 李雪洁 林中华 姜曼 姜相君 辛永宁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