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重重
- 作品数:33 被引量:30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部实质性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腹部实质性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lastic tumor,IMT)的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腹部实质性脏器IMT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9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肝脏4例,脾脏4例,胰腺1例;实性肿块型病变8例,囊实性病变1例;边界不清3例,边界清楚6例。9例CT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异常强化1例,轻中度强化8例;门脉期及延迟期廓清1例,门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强度幅度降低1例,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7例,分隔强化2例。结论:腹部实质性脏器IMT影像表现多种多样,但是大部分具有一定特点,病灶出现渐进性持续延迟强化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
- 孙筱倩直强吴重重
- 关键词:肿瘤肌组织腹部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肺梗死的CT征象分析
- 金梅赵绍宏吴重重
- 标准化肾肿瘤影像解剖特征与术式选择的相关性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评价基于肾肿瘤影像解剖特征的RENAL评分系统临床应用的稳定性,并探讨该评分系统与局限性肾肿瘤患者术式选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共225例在解放军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局限性肾肿瘤患者的术前CT及临床资料,由三名影像科医师采用RENAL评分系统分别进行总分和R(最大径)、E(外生性/内生性)、N(与肾窦的距离)、A(腹/背侧)、L(沿肾纵轴的关系)和h(是否与肾蒂血管接触)各变量评分,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三名观察者评分的一致性。依据总评分将患者分为为低、中、高分三组;根据术式分为根治术和部分切除术;分析总分及各变量分值与手术方式选择的相关性。【结果】三名观察者的总分评分及各变量分值一致率均达90%以上(P<0.001)。RENAL评分高低与术式选择相关,采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式患者的总分低于后腹腔镜肾根治切除术式的患者(P<0.001)。患者年龄和评分项目R、N、L、h与术式选择相关;R、N、L得分越高,肿瘤与肾蒂血管(h)有接触,越倾向于采用后腹腔镜肾根治切除术式,反之,则倾向于采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式(P值分别为0.000,0.034,0.034和0.012)。而评分项目E、A和患者的性别、肿瘤的患侧均与术式选择无相关性(P>0.05)。【结论】基于肾肿瘤影像解剖特征的RENAL评分系统稳定性良好,评分高低与手术方式有显著相关性。
- 林楚岚江桂华吴重重赵红蔡伟高长青杨立
- 关键词: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40例诊断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建(CPR)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输尿管梗阻患者行腹、盆部MSCT容积扫描,获层厚层距10 mm原始横断面图像,采用1.5 mm的层厚层间距重建轴面图像,输尿管成像方法为选取冠状及矢状曲面重建。结果:40例曲面重建像均清楚地显示尿路全程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结论:CPR技术可全面、直观地跟踪显示全尿路,在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吴重重汪洋韩宇闻鹏飞崔永生
- 以含囊腔为主的周围型肺癌的CT特征分析被引量:22
- 2016年
- 目的 分析以含囊腔为主的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表现,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及早期诊断率。方法对24例均经病理证实的以含囊腔为主的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含囊腔为主的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特点。结果 24例患者中,男16例,女8例,年龄35~78岁,平均55.5岁,病理证实其中23例为腺癌,1例为鳞癌;22例为单发囊腔,2例为多发囊腔;囊腔形态4例类圆形,2例椭圆形,20例不规则形;16例囊腔内有分隔,11例囊腔有分叶,11例囊腔病变有毛刺,15例薄壁伴有壁结节,19例囊腔内壁不规则,7例囊壁规整,20例具有血管集束,18例有胸膜牵拉,12例囊腔周围伴有磨玻璃密度影,7例病灶相邻部分伴实性结节。结论 以含囊腔为主的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异性,尤其对含囊腔形态及周围的改变进行综合分析,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 孙筱倩直强吴重重
- 关键词:肺癌囊腔
- 成人髓母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
- 目的分析成人髓母细胞瘤的 CT 与 MRI 征象。方法收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成人髓母细胞瘤6例,年龄 18~57岁,行 CT 和(或)MRI 检查。结果肿瘤位于小脑半球5例,小脑蚓部1例。所有患者均为男性。成人髓母细胞瘤...
- 吴重重那民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
- 文献传递
- 免疫正常与抑制患者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CT征象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分析免疫正常与抑制患者原发性肺隐球菌病(primary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PC)的CT征象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我院2008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PPC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分别对免疫正常和免疫抑制患者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免疫正常或免疫抑制患者CT影像表现分5种:(1)单发结节、肿块型分别为10、3例(共计13例).(2)多发结节、肿块型分别为10、5例(共计15例).(3)斑片实变型分别为4、2例(共计6例).(4)混合型均为免疫抑制者,7例.(5)混合型伴纵隔淋巴结异常增大均为免疫正常者,2例.此型淋巴结融合并坏死且发病年龄为儿童.结节与肿块型、斑片实变型单侧发生率较高[85.3% (29/34)],肺叶分布上肺或下肺发生率分别为38.2%(13/34)、44.1%(15/34).以混合型为主双侧发生率较高[77.8%(7/9)],上、下肺均累及发生率较高[77.8%,(7/9)].5种类型均无明显肺叶分布倾向.免疫正常组以外周分布为主,发生率为77.8%(21/27);免疫抑制组以外周、随机分布多见,发生率为37.5%(6/16)、50%(8/16).其中磨玻璃状影、晕征、支气管气象(air bronchogram)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9.5%(17/43)、41.8%(18/43)、67.4%(29/43),空洞发生率较低(13.9%,6/43).这些征象在免疫正常组发生率分别为38.4%(10/27)、38.4%(10/27)、55.5%(15/27),免疫抑制组发生率分别为43.7%(7/16)、50%(8/16)、87.5%(14/16),磨玻璃状影、晕征发生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别,支气管气象在免疫抑制组发生率更高.结论 PPC的CT表现多样化,免疫正常者以结节或肿块型、外周簇状分布为主;免疫抑制者以混合型、外周、随机分布为主.儿童中发现混合型伴纵隔淋巴结增大、融合并坏死,需高度考虑隐球菌病可能.�
- 吴重重赵绍宏聂永康蔡祖龙杨立金鑫
- 关键词:隐球菌病
- 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的危险因素CT量化研究被引量:20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与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浸润相关的临床与CT表现的危险因素并赋值量化,得出提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浸润性的预警值并进行风险分层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且CT上表现为pGGN的265例患者(274个病变)的临床及影像资料。CT特征包括病变位置、大小、密度、边缘、空泡征、异常空气支气管征、肿瘤内血管改变、瘤一肺界面。依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浸润前病变组70例(74个病灶)和浸润性病变组195例(200个病灶)。两组间患者年龄及病灶密度(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比较采用t检验,病灶大小(正态分布但方差不齐)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两组间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临床资料和CT特征与pGGN浸润性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OR值并赋值量化得出总风险分值,绘制ROC曲线得出病变浸润的预警值。结果两组间患者年龄、病变大小、空泡征、异常空气支气管征、肿瘤内血管改变、瘤-肺界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0,Z=-6.636,χ2=6.202、13.601、5.404、5.922;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大小、空泡征、异常空气支气管征、瘤-肺界面是pGGN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2.145(1.157~3.977)、3.167(1.211-8.281)、3.253(1.444~7.324)、1.175(1.061~1.303)。病变的总风险分值经ROC曲线分析得出pGGN病变浸润性预警值为3.5分,敏感度为85.5%,特异度为69.0%。结论空泡征、异常空气支气管征、清楚的瘤一肺界面、直径/〉8.5ram是pGGN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GGN的总风险值≥3.5分时,提示为浸润性病变;总风险值〈3.5分时,提示为浸润前病变。
- 金梅吴重重吴重重罗春财赵绍宏
- 关键词:肺肿瘤腺癌病理学
- 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内异常空气支气管征预测病理亚型的价值被引量:35
- 2017年
- 目的探讨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肺腺癌内部异常空气支气管征在预测其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到2016年2月所有手术切除肺腺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CT表现为pGGN的肺腺癌患者共157例患者(165个病灶),其中浸润前病变30个、微浸润腺癌(MIA)39个、浸润性腺癌(IAC)96个。记录病变位置、大小、CT值、异常空气支气管征。将病变按有无异常空气支气管征分为两组,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组间病理亚型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两组间病变大小的差异;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病变密度的差异。结果共有85个pGGN肺腺癌出现空气支气管征,其中浸润前病变12个、MIA 17个、IAC 56个。出现异常空气支气管征共61个,其中浸润前病变1个、MIA 13个、IAC 47个,两组间病理亚型的差异存在明显差异(χ2=25.943,P〈0.01)。无、有异常空气支气管征两组病变的平均直径分别为(10.8±4.2)、(17.0±6.7)mm,两组间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97,P〈0.01);平均密度分别为(-519±118)、(-518±124)HU,两组间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2,P=0.966)。结论pGGN肺腺癌内异常空气支气管征对病变的浸润性有一定预测价值。
- 杨越清高杰金梅罗春材吴重重赵绍宏
- 关键词:X线计算机
- 数字X线胸片对肺癌检查的漏诊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X线胸片在肺癌检查方面的局限性。方法连续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6-12月术后病理为肺癌且术前做过胸部数字X线平片和胸部CT的病人共460例(467例次病变),根据X线片的诊断结果分为未发现病变组和发现病变组。根据手术和CT结果,对X线片未发现病变组和发现病变组的病变大小、密度、位置、影像分型、病理分型、阻塞性改变进行漏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467例次病变中,总X线胸片漏诊率为25.9%。其中<10 mm病变漏诊率达到100%,10~20 mm病变漏诊率达到31.1%,但>20 mm病变漏诊率仅为4.7%。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大小、密度、影像分型、病理分型及是否发生阻塞性改变可能是胸片漏诊的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大小、密度和影像分型是造成胸片漏诊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变的大小、密度和影像分型是造成X线胸片漏诊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建议使用X线胸片进行早期肺癌筛查,选择低剂量CT更合适。
- 杨越清金梅罗春材吴重重赵绍宏
- 关键词: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