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瑗

作品数:25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7篇医学免疫
  • 7篇医学免疫学
  • 7篇免疫学
  • 7篇白细胞介素
  • 6篇系膜
  • 6篇系膜细胞
  • 6篇教学
  • 6篇白细胞
  • 6篇白细胞介素1...
  • 4篇肾小球
  • 4篇免疫
  • 4篇IL-13
  • 3篇脂多糖
  • 3篇肾小球系膜
  • 3篇肾小球系膜细...
  • 3篇教学方法
  • 3篇《医学免疫学...
  • 3篇白细胞介素1...
  • 3篇IL-12

机构

  • 22篇广东医学院
  • 8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皖南医学院

作者

  • 25篇吴瑗
  • 11篇刘仿
  • 10篇赵汉宁
  • 8篇米娜
  • 7篇江黎明
  • 7篇陈孝文
  • 7篇冯胜军
  • 5篇赵毅
  • 3篇何惠娟
  • 3篇刘华锋
  • 3篇吴平
  • 3篇陈群
  • 1篇杨锦荣
  • 1篇黄萍萍
  • 1篇陈婷
  • 1篇唐德燊
  • 1篇王萍

传媒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国外医学(泌...
  • 1篇肿瘤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校外教育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L-13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IL-12表达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调节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系膜细胞的IL-12蛋白水平和IL-12p40 mRNA的表达。结果未受刺激的系膜细胞无IL-12 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分泌。LPS诱导系膜细胞的IL-12p40 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分泌。IL-13在1~100ng/ml的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的IL-12分泌及其 mRNA的表达。结论LPS诱导系膜细胞分泌IL-12,而IL-13则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12的表达;IL-13可能通过抑制IL-12的产生,调整了体内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作为抗炎性细胞因子在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吴瑗江黎明陈孝文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3白细胞介素12肾小球系膜细胞
中药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后的免疫调控作用
2010年
目的:探讨多种中药成分体外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研究分化细胞的免疫调控能力。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扩增培养。多种中药成分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物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通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观察神经细胞分化的hMSCs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human periphera lblood lymphocyte,hPBL)免疫调控作用。结果:hMSCs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黄芪,天麻,人参诱导1~3小时后大部分hMSCs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及Nestin呈阳性,GFAP阴性。混合培养结果显示分化hMSCs抑制hPBLs增殖反应。结论:多种中药成分和中药制剂可在体外诱导h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分化hMSCs抑制人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具有免疫调控作用。
赵汉宁吴瑗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中药神经细胞免疫调控
本科生《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的初步探讨
2011年
由于本科生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学时限制,本教研室在本校学生中开展了部分课外活动,对课外活动的开展内容、合理性及效果等在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更好地补充和提高医学免疫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冯胜军米娜吴瑗赵汉宁赵毅刘仿
关键词:本科生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
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的探索被引量:2
2013年
从医学免疫学的课程特点出发,阐述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法和途径进行的探索,如重视绪论课的讲授、注重活跃课堂氛围、整合多种教学形式等,以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吴瑗赵汉宁米娜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方法本科教学
研究生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改革初探被引量:6
2009年
赵汉宁刘仿米娜吴瑗冯胜军赵毅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程生命科学
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方法探讨被引量:15
2014年
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是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必修课程,进展更新快,内容抽象、逻辑性强,使初学者普遍感到难以接受。文章以体液免疫应答为例,采用滚动联系、多媒体教学结合传统板书方式、比喻、联系临床、培养创新思维、总结归纳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质量。
赵汉宁吴瑗米娜刘仿冯胜军赵毅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体液免疫教学方法
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62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62例为治疗组,过去使用西咪替丁针剂治疗相似病人58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显效、有效、无效率分别为24.19%、72.58%、3.23%,对照组分别为13.79%、60.34%、25.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0,P<0.01)。结论2种药物均适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病人,但注射用奥美拉唑疗效更佳。
吴木生张庆年吴瑗王家顺
关键词:奥美拉唑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后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体外天麻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验证其多能分化特性,检测分化后细胞的免疫原性。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hMSCs,体外扩增培养。天麻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物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分化后细胞HLA-DR表达,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的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分化的hMSCs是否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Huma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hPBLs)。结果:hMSCs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天麻诱导3小时后大部分hMSCs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及Nestin呈阳性,GFAP阴性。流式细胞术显示h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后HLA-DR表达阴性,混合培养结果也显示分化hMSCs不引起hPBLs增殖反应。结论:天麻可在体外诱导h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分化hMSCs不引起人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具有低免疫原性。
赵汉宁吴瑗刘仿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天麻神经细胞免疫原性
提高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效果探讨
2006年
病原生物学是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合二为一的新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使这两门课程有机地组合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就目前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讨论,认为可从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有机组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进实验考核方法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吴瑗陈群刘仿杨锦荣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脂多糖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白细胞介素12分泌的影响
2003年
目的探讨脂多糖 (LPS)对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分泌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对系膜细胞培养 ,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IL 12的分泌。结果5 %FCSRPMI 16 40基础培养条件下的系膜细胞未检测到IL 12蛋白分泌。不同浓度LPS(0 .1,1,5 ,10 μg/ml)刺激下 ,系膜细胞分泌大量的IL 12 ;其浓度分别为 (9.87± 0 .77) pg/ml,(16 .45± 1.0 3) pg/ml,(2 5 .0 8±2 .0 1) pg/ml,(38.33± 1.71)pg/ml。结论LPS可诱导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分泌IL 12。
吴瑗江黎明吴平陈孝文
关键词:脂多糖肾小球系膜细胞白细胞介素12ELISA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