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帮华 作品数:16 被引量:43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东省地震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建筑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东南沿海地区的断裂与地震 被引量:9 2006年 中国东部,相对来说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活动较为频繁,断裂构造也十分发育。地震活动与断裂构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震中与断裂构造的空间分布也关系密切。通过对东南沿海大量震例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三组断裂与地震的关系,得出东南沿海地区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的三组断裂构造,分别构成了区内的衰减构造、控震构造和发震构造,形成了东南沿海陆缘构造活动带。 卢帮华 黄日恒关键词:地震活动 发震构造 广东省两次流体宏观异常的落实 被引量:3 2009年 从外界干扰因素排除、区域构造活动异常鉴别、地下流体动力学等方面对广东省内出现的两次流体宏观异常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引起异常的原因,从而排除了地震前兆的可能,对汶川地震后老百姓的"恐震"心理起到了安定作用。 陈大庆 杨马陵 何璟琳 缪维成 卢帮华 黄元敏关键词:地下水动力学 流体 考虑熟悉度与恐慌效应的人群引导疏散仿真算法研究 被引量:8 2023年 为研究紧急情况下人群疏散行为特点,结合势场理论和多出口选择模型,建立考虑引导、熟悉度和恐慌效应的PFT-LMES人群疏散算法。通过搭建有障碍和无障碍2种室内场景,研究不同环境熟悉度以及行人密度下引导作用对人群疏散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导作用能够提高疏散效率,平衡各出口利用率,引导效果随行人密度增加更加显著;总体疏散时间随引导强度的提高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当接受引导的人数占总数的42%时,2出口各自选择人数与出口通行能力比例基本一致,引导效果达到最优;相对于环境熟悉度较高的人群,不熟悉环境行人的引导效果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大型场所的紧急高效疏散提供参考。 孙海 黄格格 姜慧 刘智 刘智 阮雪景关键词:人群疏散 应用河流阶地^(10)Be深度剖面计算千年至十万年尺度流域平均古侵蚀速率 被引量:1 2022年 古侵蚀速率的时空变化规律是研究构造-气候-地表侵蚀之间耦合关系的重要线索。已有的研究多侧重于百万年(10~6)或百年(10~2)尺度上的侵蚀速率限定,但对千年至十万年(10~3~10~5)尺度上的侵蚀速率限定较少。河流阶地的发育能够延续千年至十万年,其沉积记录保留了大量流域侵蚀信号,为建立该时间尺度上的流域古侵蚀速率记录提供了理想的数据支撑。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千年至十万年尺度上的流域平均古侵蚀速率计算方法。基于河流阶地^(10)Be深度剖面,约束阶地表面沉积物的^(10)Be继承浓度和阶地面废弃年龄,进而计算出多期阶地发育期间的流域平均古侵蚀速率。随后,以青藏高原东北缘北祁连西段为例,基于山前6条河流(自西向东分别为石油河、白杨河、北大河、洪水坝河、丰乐河和马营河)已发表的16个阶地^(10)Be深度剖面数据(共81个^(10)Be样品)和7个现代河道沉积物的^(10)Be浓度数据,建立了北祁连西段约200 ka以来的流域平均侵蚀速率记录(共23个侵蚀速率值)。结果表明,北祁连西段千年至十万年尺度上的流域平均古侵蚀速率变化趋势与气候波动曲线之间存在较强的对应性,揭示了气候变化是引起流域地表侵蚀的关键因素。上述实例证明,应用河流阶地^(10)Be深度剖面可有效地计算千年至十万年尺度上的流域平均古侵蚀速率,并有助于深入剖析构造、气候和地表侵蚀过程三者之间的潜在关系,进而推动活动造山带地区定量地貌学研究的发展。 田晴映 张培震 梁浩 张逸鹏 李志刚 王伟涛 郑文俊 许斌斌 卢帮华关键词:河流阶地 大型桥梁强震(振)动实时监测实用方法研究 王立新 姜慧 余演波 张专 闻则刚 卢帮华 杜鹏 李小华 赵贤任 吴华灯 项目分析了九江大桥、珠江黄埔大桥、虎门大桥等不同类型大跨度桥梁结构在环境及地震激励下的真实响应特点,从桥梁加速度响应中提取二次协方差(CoC)矩阵,研究了其长期变化规律,在该基础上建立了桥梁强震(振)动监测数据实时分析方...关键词:关键词:桥梁结构 珠江三角洲西缘西江断裂鹤山-磨刀门段的活动性 被引量:4 2020年 西江断裂是位于珠江三角洲西缘的一条重要的NW向断裂,以鹤山为界可划分为南、北2段。其南段为鹤山—磨刀门段,大部分呈隐伏状,由于缺乏系统性的深、浅部探测工作,对于该段断裂的活动性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影响了断裂沿线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及防治工作。文中通过地震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第四纪沉积物年代测试等,对该段断裂的展布与活动性进行了研究。在浅层地震勘探的断点附近,基于有代表性的2个跨断层钻孔联合剖面的探测结果开展了相关分析,均发现了存在基岩断裂。构造岩以断层角砾岩、碎裂岩为主,断层物质已固化。后期沿断层带的部分地段被侵蚀形成凹槽,其上覆晚更新世河流堆积或全新世海侵沉积层内未见断错或地层扰动变形。根据地貌、断层产状以及横向断裂的发育,以竹排岛南的五指山断裂为界将西江断裂划分为南、北2段,没有发现北段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南段至少自全新世以来活动的证据。 卢帮华 王萍 王慧颖 赖忠平 邓志辉 毕丽思 王万合关键词:断裂活动性 浅层地震勘探 地质年代学 粤西农村房屋典型震害及成因分析 2020年 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城镇老旧建筑、无抗震设防房屋及农村自建房,是目前地震中毁坏程度较高的建筑群体。通过总结某次地震粤西农村房屋典型震害,找寻易于发生破坏的结构类型和震害现象,并分析其震害成因,借以提出对省内其他区域普遍存在的农村房屋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调查与抗震鉴定等,寻找其致灾共性,并制订抗震除险加固等有效措施,切实提升农村房屋等未设防建筑群体的抗震性能。 杜鹏 廖小琼 卢帮华 杨芳关键词:农村房屋 结构类型 震害 2012年2月16日河源M4.8级地震 被引量:6 2012年 通过地震序列特征分析初步判断认为,河源ML4.8级地震与库水位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明显,短期内震中区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现场宏观调查结果显示,极震区Ⅵ度等震线长轴为北北西向,震源机制解所反映的震源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向,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一致;地震的发震构造应为北北西向,但震中区附近并无此组断裂出露地表,因此河源ML4.8级地震的成因,仍然值得深入研究。 钟贻军 陈庞龙 王维亮 叶秀薇 卢帮华 李宏志 李宏志关键词:地震序列 发震构造 地震成因 基于地震灾害风险普查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以从化区为例 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厘定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在地震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估工作中的适用性,针对从化区,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提供的信息为依托,给出其周边的潜在震源区划分、地震活动性参数及地震动衰减关系,基于地震灾害风险普查资料,利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CPSHA)方法对其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确定了对从化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起主要贡献的几个潜在震源区及贡献值,计算了从化区未来50年超越概率63%、10%、2%和100年超越概率1%的PGA分布,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平台绘制了从化区4种概率下的基岩及地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分布图。结果表明:背景源(17)、广州、佛冈、河源、担杆岛、珠海和东莞潜在震源区对计算区内PGA起主要贡献;区内50年超越概率10%地表地震动分布中间高两边低。 李翀 郜怀龙 何萍 卢帮华 闻则刚关键词: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潜在震源区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基于高密度钻孔分析广州城区的软土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震陷情况 被引量:2 2018年 以面积为270 km2的广州城区为研究区,利用高密度分布的近12 000个钻孔,判别出广州城区的软土层,详细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城区内的软土主要为淤泥、淤泥质土,大部分地段为单层,埋藏深度小于6. 0 m,且中部较浅,南北两侧较深。软土的沉积厚度较大,并呈现出研究区南部、西部的厚度大,中部、北部的厚度小,靠近河流岸边的厚度大,远离河流的厚度小的特点,同时还存在2个沉积中心。在强烈地震时广州城区内相当一部分面积可能产生软土震陷,软土震陷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西部和南部。由于软土的厚度与埋深、液性指标和孔隙比等指标不同,震陷性在空间上呈现出轻微、中等、严重等不同危害程度。 毕丽思 陈小芳 马浩明 卢帮华关键词:钻孔 软土 地震 震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