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雪峰 作品数:22 被引量:50 H指数:5 供职机构: 成都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胸部创伤12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总结胸部创伤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创伤的预防和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我院胸心外科连续收治1 250例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伤情,分别采用无创性保守治疗、胸腔闭式引流术、开胸探查止血术、肋骨内固定术及其他胸部及心脏创伤的修补术。观察创伤患者致伤类型、创伤部位、治疗方式与临床预后以及2012年前后时间分布及其相关性。结果全组男999例(79.9%)、女251例(20.1%),平均年龄(44.0±17.7)岁。非穿透性损伤885例(70.8%),穿透性损伤365例(29.2%),死亡8例(0.64%)。肋骨骨折766例,骨折内固定手术干预占16.1%(123/766),手术复位内固定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保守治疗患者(9.55 d vs.16.38 d,t=6.574,P=0.000)。2012年后非穿透性损伤较2012年前有所升高(81.8%vs.66.3%),而穿透性损伤较前明显下降(18.2%vs.33.7%)(χ2=28.9,P=0.000)。2012年前后创伤部位中肋骨骨折(P=0.000)、肺挫伤(P=0.000)、气胸(P=0.000)和胸腹联合伤(P=0.001)均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 2012年是我院10年期间胸部创伤类型及创伤部位发生明显变化趋势的重要时间截点,对我院下一步胸部创伤救治侧重点转变带来了新的思考和考验。 冷雪峰 金健 李蔼建关键词:胸部损伤 创伤中心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RCA1基因mRNA的表达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化疗耐药成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此项研究的目的为探索在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乳腺癌和卵巢癌易感基因1(The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gene1,BRCA1)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85例肿瘤组织以及其中34例癌旁组织中ERCC1基因mRNA的表达。回顾性分析基因与患者使用化疗后在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结果:BRCA1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16.5%和44.1%(P=0.002),BRCA1阴性表达的患者相比较阳性表达的来说有着更长的PFS(P=0.088)和OS(P=0.057),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样本量的增大以及随访时间的延长,BRCA1 mRNA很可能成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生存决定性的指标之一。 王革平 冷雪峰 冼磊 金健 李霭建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BRCA1基因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成都市胸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体系建设实践与讨论 被引量:5 2018年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不仅是医院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和关键,同时也是相关医学专业得以开展和发展的基石之一。医疗质量控制(medical quality control)多基于各临床医疗科室作为主要的质控单元,但由于相关学科专业性强,仅通过医生执行单一的行政指令、医疗制度和统一化评价体系等进行医疗质量控制则难以细分到每个学科建立专业、系统的质控方法。近些年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冷雪峰 金健 金健 丛伟 刘伦旭关键词:胸外科 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穿透性胸部损伤的临床应用 2017年 目的探讨经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VATS)治疗开放性胸部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穿透性胸部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VATS治疗84例(观察组),开放性手术治疗7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t=2.13~3.07,χ~2=44.68,P<0.05)。结论应用VATS治疗穿透性胸部损伤较传统开放手术优势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宋波 金健 王一帆 张彦 冷雪峰 胡敬国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 胸部损伤 胸外科开胸手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5年 开胸手术后常伴有以胸壁伤口为主的剧烈疼痛,患者多会保护性地不敢做深度呼吸,致使术后呼吸运动受到限制:影响术后有效咳嗽、排痰,从而带来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开胸手术后的镇痛一直是胸外科关注的重点。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方法应用于胸外科开胸手术后镇痛,现将近几年来国内外应用于胸外科开胸手术后,常见镇痛方式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杨杰 雷跃昌 金健 李蔼建 宋波 冷雪峰 王一帆关键词:术后镇痛 ERCC1和BAG-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的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讨ERCC1和BAG-1基因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85例肺癌组织及34例癌旁组织中ERCC1及B... 冼磊 陈铭伍 冷雪峰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预后 ERCC1、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013年 最新癌症统计报告预测2013年将会有580350名美国人死于癌症,而肺癌在男性和女性中的死亡比例约占28%和26%。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伴随经济增长的工业化以及环境恶化和吸烟率居高不下的现状,中国肺癌发病死亡的估计和流行趋势研究指出,我国肺癌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1.63%。部分地区报道其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常见癌症中均保持第一,在1990年至2010的20年间其发病率上升209.48%, 冷雪峰 王革平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癌发病率 常见癌症 环境恶化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及TUBB3基因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ERCC1及TUBB3基因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组织中的表达,两者的关系及其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等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8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36例癌旁组织及15例良性组织中ERCC1及TUBB3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ERCC1和TUBB3基因在NSCLC患者癌、癌旁及良性组织中均有表达,ERCC1在这三种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9%(45/82)、44.4%(16/36)及73.3%(1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5);而TUBB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3%(15/82)、2.8%(1/36)及93.3%(14/15),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癌组织表达率18.3%高于癌旁组织2.8%(P=0.048)。ERCC1基因在腺癌表达率63.0%(34/54)高于鳞癌39.3%(11/28)(P=0.041)。TUBB3基因在腺癌表达率25.9%(14/54)高于鳞癌3.6%(1/28)(P=0.013)。但是二者在其余临床和病理等特征方面的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癌组织中ERCC1及TUBB3表达呈中度正相关(r=0.429,P=0.000)。结论:ERCC1及TUBB3基因mRNA在NSCLC中腺癌表达均高于鳞癌,并且二者在癌组织中表达有密切的关系。 冷雪峰 冼磊 陈铭伍 阳诺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ERCC1基因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Lunx-mRNA的表达 :探讨Lunx-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4例良性肺部病变及56例NSCLC患者的外周血中的Lunx-mRNA表达情... 郭建极 刘涛 冼磊 陈铭伍 冷雪峰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外周血 基因表达 CRP+1846 C>T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1846C>T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关系。方法在NSCLC手术患者(A组,40例)和健康体检者(B组,40例)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1846C>T SNP基因型。分析血清CRP+1846C>T SNP基因型与NSCLC的关系。结果 A组血清CRP高于B组(P<0.05)。与CC基因型比较,TT基因型的肿瘤较大,病理分期较高,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较多(P<0.05)。结论在NSCLC患者,CRP+1846C>T多态性与血清CRP水平无明显相关。CRP+1846TT基因型可能是NSCLC的一个不良预后因素。 王革平 胡敬国 冷雪峰 雷跃昌 金健关键词:C反应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