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爱松 作品数:39 被引量:58 H指数:4 供职机构: 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文化科学 语言文字 艺术 更多>>
缘起与福地——赛珍珠传记中的“几个世界”与旅行书写 2024年 美国作家赛珍珠(Pearl Sydenstricker Buck)旅居中国近40年,也因此成就了她的职业写作生涯。以其传记《我的几个世界:个人回忆录》(My Several Worlds:A Personal Record)为研究文本,分析了赛珍珠旅居中国期间的活动轨迹及其漫游欧亚和返美后西部大旅行等出行经历,进一步阐释了其作品中关于“几个世界”的建构,可以为赛珍珠的旅行人生与旅行书写研究提供直接的文献佐证,对于把握其创作的源流、揭示文学世界的多元性具有启示意义。 姜德成 仪爱松关键词:回忆录 寻求身份的认证:萨德本的规划 2006年 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作为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的轴心之作,引起了诸多评论家的关注,国内对该小说大多进行主题研究而忽略文本分析。文章聚焦萨德本的规划,运用拉康的“镜象”理论和库勒的“镜子自我”理论,对其规划的形成、建立和毁灭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指出萨德本规划的实质乃是寻求自我身份和社会地位。 仪爱松 姜德成关键词:自我身份 家族 谱系学视域下的莎士比亚身体诗学——以《裘力斯·凯撒》的身体叙事为例 被引量:2 2012年 历经文艺复兴的洗礼,尘封的"身体"在西方逐渐摆脱中世纪神学的禁锢,实现觉醒与解放。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旗手人物,莎士比亚的身体观与文学实践在身体谱系学研究中扮演何种角色值得关注。本文以身体谱系学的流变为背景,以身体为切入点,重点剖析了莎剧《裘里斯·凯撒》中的身体叙事及其对近现代谱系学发展的启示,认为莎士比亚的身体诗学推动了哲学身体的转向,使之成为哲学沉思的一大主题。研究期冀为身体命题的谱系学研究查漏补缺,也为时下的莎剧研究开辟新的解构视角。 姜德成 仪爱松关键词:莎士比亚 谱系学 解析《押沙龙,押沙龙!》中不可调和的父子关系 被引量:1 2005年 福克纳的小说《押沙龙,押沙龙!》,写的是“成功的儿子,失败的父亲”。不被父亲认可的波恩是“寻求父亲认可的迷途的儿子”,而亨利则是活脱脱的“父亲的代言人,失败的儿子”,而南北战争中南方的失败,是上天对人类“种族歧视”的惩罚。福克纳通过家庭层面揭示了社会的堕落和腐朽,从道德层面对种族歧视进行鞭笞,在预示根除种族歧视的艰巨的同时,也在呼唤人类的平等与自由。 姜德成 仪爱松关键词:惩罚 种族歧视 《押沙龙,押沙龙!》 小说评论 父子关系 一扇透视女性世界的小窗口——简评简·奥斯汀与她的《傲慢与偏见》 被引量:6 2006年 简.奥斯汀是英国19世纪初著名的现实主义女小说家,一生创作了6部完整作品,而其力作《傲慢与偏见》更是赢得诸多赞誉。本文试从作者的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入手,通过对作品进行文本分析,并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进行解读,指出她的“二寸象牙”上的雕刻与其说是她的艺术才能,不如说是她在艺术上做的自觉或无奈的选择,而通过奥斯汀的视窗,读者则可洞悉19世纪的英国女性世界。 仪爱松 姜德成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社会现实 人格理论 国际化背景下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被引量:3 2013年 在国际化背景下,外语的工具性特征日趋明显,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外语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重基础,轻应用",忽视了工科学生的专业需求,不仅与国家致力于培养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的战略目标不相匹配,而且也导致大学英语课程在工科院校的边缘化。以高等教育国际化为契机,重新定位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优化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课程设置,满足国际化专门人才的培养需求,是现阶段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仪爱松 姜德成关键词:课程改革 《傲慢与偏见》译本中“manner”的翻译尺度 2010年 "manner"一词在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中受到格外重视。在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傲慢与偏见》中,该词总计出现了一百四十二次。研究从王科一和孙致礼两人的译本入手,对小说中"manner"的语义和翻译风格进行了对比分析,阐释了译本在再现原著思想内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译者逾越文学翻译中的语言和文化障碍提供借鉴。 仪爱松 姜德成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教养 文学翻译 《玩偶之家》中面子威胁行为话语与“玩偶”身份解读 2010年 面子威胁行为(FTA)是造成戏剧冲突、突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借助FTA话语理论分析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中娜拉与海尔茂、林丹太太和阮克大夫的对话文本,展现了娜拉多元的人物性格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而给"玩偶"以新的诠释。 姜德成 仪爱松关键词:面子威胁行为 话语 玩偶 游戏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主体研究——兼论荷兰质保主体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2013年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是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与结果的价值判断活动,具有主体多元等特点.当前中国在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建设方面存在单一化发展的瓶颈.明确评估主体的分工,促进多元化建设是构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前提和基本要求.荷兰的高等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评估与认证质量保障体制,其多元化的质量保障主体以及运作模式对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主体结构,构建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仪爱松 王宝玺关键词:高等教育 论凯特·肖邦“三位一体”的女性诗学 被引量:1 2013年 凯特·肖邦的小说以女性为叙述主体,采用狂欢化的叙事视角言说美国中产阶级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彰显她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照和主体意识的思考。文章以肖邦的代表作品《一个小时的故事》、《一个正派女人》以及《觉醒》等为研究文本,对女主人公觉醒过程中呈现出的狂欢化文学品质进行了解读,认为肖邦从内容和形式的烘托比照中双向度突出小说主题的深刻内涵,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狂欢-颠覆-觉醒"三位一体的女性诗学。 仪爱松 姜德成关键词:狂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