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文文

作品数:20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切除
  • 9篇切除术
  • 9篇腹腔
  • 8篇腹腔镜
  • 7篇手术
  • 5篇肿瘤
  • 5篇肠癌
  • 4篇直肠
  • 4篇直肠癌
  • 4篇术后
  • 3篇腔镜手术
  • 3篇腹腔镜手术
  • 2篇低位直肠
  • 2篇低位直肠癌
  • 2篇胸乳入路
  • 2篇直肠肿瘤
  • 2篇入路
  • 2篇双叶
  • 2篇前切除
  • 2篇前切除术

机构

  • 20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广西中医药大...

作者

  • 20篇黄文文
  • 16篇许景洪
  • 14篇张涌泉
  • 14篇李立志
  • 11篇甘雨
  • 7篇黄正锋
  • 6篇李振洪
  • 6篇叶海洪
  • 6篇唐毓林
  • 5篇侯海玲
  • 3篇丛风云
  • 2篇罗强
  • 2篇蓝碧洋
  • 2篇李琳
  • 2篇农文伟
  • 1篇黄显实
  • 1篇赵飞兰
  • 1篇黄国振
  • 1篇王小波

传媒

  • 4篇广西医学
  • 3篇腹腔镜外科杂...
  • 2篇肿瘤学杂志
  • 2篇微创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大医生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ringle法和选择性半肝阻断法对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 探讨Pringle法和选择性半肝阻断法对肝细胞癌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84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肝门阻断方式分为Pringle组(n=122)和选择性半肝阻断组(n=62)。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2、3年的累计生存率和复发率,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两组术后累计生存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ST≥70U/L、甲胎蛋白≥400ng/mL及输血治疗是导致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血小板计数<100×109/L、肿瘤大小≥5cm、肿瘤个数为2~3个以及输血量≥1000mL是导致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对于肿瘤最大径≥5cm、甲胎蛋白≥400ng/mL、巴塞罗那分期为A期以及HBsAg(+)患者,两种肝门阻断方式的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ringle法和选择性半肝阻断法对肝细胞癌术后远期生存率和复发率的影响差异不大,但是选择性半肝阻断法引起肝功能损伤程度弱于Pringle法,对局限于半肝的肿瘤及HBsAg(+)患者,应优先考虑采用选择性半肝阻断法。
黄正锋黄文文李立志唐毓林张涌泉黄国振许景洪
关键词:肝细胞癌PRINGLE法复发率预后
手助腹腔镜与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比较手助腹腔镜与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手助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级别、切口美容评分、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切口美容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疼痛级别长于或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及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各具优势,均安全有效,医师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黄文文甘雨侯海玲许景洪张涌泉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助腹腔镜全腹腔镜临床疗效
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193例中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93例中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中有12例发生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2%,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肿瘤超过1/2周肠管10例,小于1/2周肠管2例;Dukes’B期1例,C期11例;合并糖尿病8例,无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肠梗阻9例,无合并肠梗阻3例;术前放疗5例,无术前放疗7例;低蛋白血症10例,无低蛋白血症2例;明显贫血10例,无明显贫血2例。[结论]患者的性别、肿瘤的大小、Dukes’分期、贫血、低蛋白血症、术前放疗、合并糖尿病及合并肠梗阻等因素与吻合口瘘的发生密切相关。针对以上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减少中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唐毓林叶海洪李振洪张涌泉甘雨许景洪李立志黄文文黄正锋
关键词:直肠肿瘤结直肠外科手术吻合口
青年人直肠癌的临床特点48例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青年人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5岁以下青年人直肠癌48例临床资料,并与60岁以上老年人直肠癌256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人直肠癌以大便次数增多、肛门坠胀、腹痛、腹胀、肛门疼痛及骶尾部疼痛为主;肿块距肛缘小于7cm占70.83%;肿瘤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居多;肿瘤中晚期(Dukes’C期+D期)比例显著高于老年人(81.25%vs.55.08%);根治性手术率低(58.33%vs.88.67%);误诊率高;3年生存率低(16.67%vs.43.36%)。[结论]青年人直肠癌以腹痛、腹胀、肛门坠胀及骶尾部疼痛为主,低位直肠癌多见,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居多,肿瘤细胞分化差、侵袭性强,且易延误诊断,误诊率高,预后不良。
唐毓林叶海洪张涌泉甘雨许景洪李立志黄文文黄正锋
关键词:直肠肿瘤青年人
残胃癌致病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残胃癌发病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30例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化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残胃癌以腺癌为主,多见于胃空肠吻合口,距第一次手术时间平均为16.8年;原行Billroth-Ⅱ式胃手术25例;残胃过大23例;不吸收缝线残存及异物反应19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20例。结论残胃癌的发生与十二指肠胃返流、胃内细菌过度生长、胃粘膜细胞营养环境改变、HP感染、残胃过大、不吸收缝线残存及距第一次手术时间长等因素有关。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可望减少残胃癌的发病。
唐毓林叶海洪李振洪张涌泉甘雨许景洪李立志黄文文黄正锋
关键词:胃肿瘤病因腺瘤胃切除术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27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和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开腹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中有1例为Child B级,而开腹组患者中Child B级有6例,同时,手术前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总胆红素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总胆红素与手术前相比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后腹腔镜组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后腹腔镜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效果确切,安全性高,且利于患者的术后肝功能恢复。
黄文文张涌泉侯海玲甘雨许景洪
关键词:肝癌肝切除术腹腔镜开腹手术
超声刀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传统腹腔镜手术中的分离、切割、止血等操作都是用传统的高频电刀来完成,自1991年超声刀首次应用于外科手术并获得成功后就广泛应用于腹腔镜手术,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但因费用等原因,在阑尾切除术中应用不多。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应用超声刀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380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李振洪黄文文罗强农文伟蓝碧洋叶海洪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超声刀阑尾切除手术腹腔镜手术高频电刀手术效率
浅谈普通外科临床见习教学的几点体会被引量:1
2015年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从医学理论知识阶段迈向临床诊疗实践的一座必不可少的桥梁,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普通外科是外科专业的基础,其知识体系庞大、病种繁多复杂、临床危急重症多,常需做出快速判断与紧急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一定意义上而言,提高普通外科见习质量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由于笔者所在医院有幸成为广西医科大学附属临床医学院,故有机会参与了临床见习教学工作,本文是笔者对普通外科临床见习教学的几点体会,望可供同道讨论和参考。
李立志张涌泉黄文文丛风云赵飞兰
关键词:临床见习普通外科医学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单发早期胃癌的效果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使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老年(年龄≥65岁)患者单发早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80例行ESD的单发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以年龄>65岁的32例患者为老年组,以年龄<65岁的48例患者为中青年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标本切除完整性、整块切除率、治愈切除率及肿瘤复发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老年组(108.5±41.8)min,中青年组(99.6±43.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老年组(32.8±14.8)ml,青年组(31.9±13.4)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老年组(5.1±2.6)d和(4.9±2.4)d;老年组并发症穿孔1例出血1例,中青年组并发症出血2例穿孔1例;老年组30例,占93.7%,中青年组整块切除46例占95.8%;老年组肿瘤治愈率为84.3%,中青年组肿瘤治愈性率为87.5%;对比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义(P>0.05)。并发症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全部好转。80例患者中,有75例随访成功,随访时间为13~5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0个月。老年组肿瘤复发率为3.1%(1/32),中青年组为4.1%(2/48),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老年单发早期胃癌患者效果及远期疗效与中青年接近且安全性高。
黄文文张涌泉侯海玲甘雨许景洪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癌老年患者
腹部腹腔镜手术后大块标本取出的切口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腹部腹腔镜手术后大块标本取出的切口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按设定标准回顾分析我科2006年6月-2012年6月腹腔镜肝脏、脾脏及胃肠道切除术后大块标本取出切口位置、长度、并发症及美容效果。结果符合入选标准301例,其中肝切除56例,脾切除43例,胃切除66例,右半结肠切除35例,横结肠切除12例,左半结肠切除9例,乙状结肠切除25例,直肠切除55例。切口位置:上腹正中切口125例,下腹正中切口50例,脐周绕脐切口61例, Pfannenstiel切口39例,左下腹斜切口13例,左中腹经腹直肌切口9例,陈旧性切口4例。切口感染11例(11/301,3.6%),切口疝2例(2/301,0.7%)。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切口位置(β=0.596, P=0.000)和合并症(β=-4.526,P=0.000)是切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腹部腹腔镜手术后大块标本取出的切口应兼顾消化道重建需要、肿瘤标本完整性、美容、微创及减少并发症等因素进行选择设计,切口位置和合并症是切口感染和切口疝的危险因素。
许景洪李立志黄文文黄正锋李琳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腹壁切口脾切除胃肠道手术切口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