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勇
- 作品数:48 被引量:275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国人类风湿关节炎术中髌骨厚度的测量及置换技术的探讨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调查国人类风湿关节炎中髌骨的厚度及解剖学特点,探讨髌骨置换术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自2005年1月~2006年1月,对59例患者95个类风湿膝关节行全膝置换术,术中测量髌骨最厚处、最薄处和髌骨截骨后骨床的厚度以及安装髌骨假体后髌骨复合物厚度,术后对患者随访,观察膝前痛和髌骨骨折的发生率。[结果](1)截骨前髌骨的厚度测量为最高处(22.01±1.64)mm(18~26mm),最低处为(11.69±2.33)mm(6~16mm)。(2)截骨后髌骨的骨床厚度测量结果为(13.23±0.96)mm(11~16mm),其中11mm4膝(4.2%),12mm15膝(12.7%),13mm38膝(40%),14mm32膝(33.7%),15mm5膝(5.3%),16mm1膝(1.1%)。髌骨复合物的厚度平均为21.42mm(20~25mm),90.5%(86/95)的髌骨厚度在术后等于或稍低于原髌骨厚度。(3)术后随访轻度膝前痛3例,无髌骨骨折或髌骨松动病例。[结论](1)类风湿膝关节中髌骨的厚度小于国人正常髌骨厚度的均值。(2)类风湿膝关节髌骨置换时保留12~14mm厚度的骨床是一种安全的选择。(3)类风湿膝关节置换髌骨短期随访临床疗效肯定。
- 黄德勇吕厚山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髌骨
-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研究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长期疗效。方法 对 1983~ 2 0 0 0年间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 10 7例 (15 6膝 )膝骨关节炎患者随诊 ,测量术前及复查时拍摄负重位X线片角度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好的临床效果在术后 1~ 5年为 88% ,5~ 10年为 75 % ,10年以上为 6 3%。 1例在术后 8年做全膝置换术。结论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近期效果显著 ,中远期效果能较好的保持。截骨后行内固定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及恢复。
- 周乙雄姚力康倩徐辉窦宝信黄德勇
- 关键词:胫骨高位截骨术膝关节骨关节炎
- 经骨盆内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被引量:44
- 2001年
- 目的介绍经髂腹股沟入路在骨盆内壁行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方法1997年10月~2001年4月,共有51例患者(53髋)因髋臼发育不良造成髋关节疼痛而接受经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Berneseperiacetabularosteotomy)。患者平均年龄30.6岁(13~48岁,其中1例13岁患者的髋臼骨骺已完全闭合),男∶女=1∶10。术前患者平均疼痛3.4年(3个月~15年);髋关节活动度正常或基本正常(235°~360°,平均300°)。术前X线片显示CE角?15°~15°,平均1.1°;臼顶倾斜角为15°~55°,平均28°;髋关节间隙正常或轻度狭窄。53%的髋关节伴有不同程度的半脱位(Shenton线不连续)。结果24例(24髋)有12~38个月(平均26个月)的随访结果。24髋术后疼痛明显减轻,髋关节活动度保持正常。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79.8分(64~83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3.8分(75~100分)。术后CE角平均为40°(20°~60°),臼顶倾斜角平均为9°(0°~20°),Shenton线不连续率降为33%。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股神经损伤1例,膀胱功能障碍1例,切口疝2例。结论骨盆内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可以获得良好疗效。该术式的特点为:在保持骨盆环和髋外展肌完整的基础上,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髋关节畸形,恢复髋关节的解剖关系。
- 张洪徐辉康倩窦宝信黄德勇
- 关键词: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 AML假体在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翻修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 回顾性分析AML假体在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翻修中的应用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ML假体对35例人工髋关节术后股骨侧假体松动、股骨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Ⅰ~Ⅲb型的患者进行了翻修。结果平均随访17个月,所有病例的X线表现均无明显变化,无假体下沉、移位和原有骨缺损进一步加重,Harris评分平均由37分提高到92分。结论人工髋关节术后股骨侧假体松动者中,针对PaproskyⅠ~Ⅲb型骨缺损的翻修,AML假体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 李玉军张洪周乙雄窦宝信殷建华徐辉李为郭晓忠张春雨周一新黄德勇
- 关键词:髋关节关节成形术翻修假体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关节再置换的假体选择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关节再置换的假体选择。方法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32例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关节再置换的患者,男19例,女13例,平均56岁(32-80岁)。髋臼侧Paprosky骨缺损分型:Ⅰ型13例,ⅡA型9例,ⅡC型5例,ⅢA型1例,ⅢB型4例;对Ⅰ~ⅡA型髋臼骨缺损(22例),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对ⅡC-ⅢB型髋臼骨缺损(10例),给予植骨、加强环和髋臼网等方法进行充分重建,应用骨水泥型假体。股骨侧Paprosky骨缺损分型:Ⅰ型11例,ⅡA型4例,ⅡB型1例,ⅡC型5例,ⅢA型6例,ⅢB型3例,ⅢC型2例;选用骨水泥型假体8例(ⅡC型5例,ⅢB型3例),近端固定生物型假体5例(Ⅰ型),广泛涂层型假体11例(Ⅰ型6例,ⅡA型4例,ⅡB型1例),远端固定型假体8例(ⅢA型6例,ⅢC型2例)。结果术后随访1-10年,平均5年2个月。术后2例患者反复发生感染,因患者拒绝再次取出假体,仅行清创和保守治疗;末次随访时仍存在窦道;Harris评分分别为65和78分。其余30例患者效果满意,Harris评分由二期手术前的平均48分(31-78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5分(80-95分)。末次随访时X线片与术后当时的X线片对比,30例患者的假体均无下沉、移位和松动。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关节再置换手术的成功率高,手术重点是确认感染已获得良好控制后,针对骨缺损类型选择相应的假体。
- 李玉军张春雨周一新张洪周乙雄殷建华徐辉李为郭晓忠黄野黄德勇
- 关键词:髋假体再手术
- 一种带齿可固定的髋臼后缘拉钩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齿可固定的髋臼后缘拉钩。其包括带齿髋臼后缘拉钩、固定孔和固定钉,其中带齿髋臼后缘拉钩前端为弧形设计,底部带齿,其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内安装有固定钉,拉钩后端有负重孔。所述的侧方固定孔上安装有弹...
- 蒋毅黄德勇周一新田伟
- 文献传递
- 一种中央型袖套铰刀
- 一种中央型袖套铰刀,包括限位装置、袖套铰刀、胫骨平台试模和有头钉,胫骨平台试模通过有头钉在固定在胫骨骨面上,圆筒形的限位装置一端安装在胫骨平台试模另一面,限位装置外圆两侧上的两个凸起限位侧翼配合嵌入胫骨平台试模的限位侧翼...
- 黄德勇张亮周一新田伟
- 文献传递
- 股骨远端楔形截骨结合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膝外翻畸形被引量:8
- 2016年
- 背景:膝关节外翻是较为常见的膝关节周围畸形,临床治疗首选截骨矫形术。目的:探讨股骨远端楔形截骨结合锁定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固定治疗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技术和有效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4月行股骨远端楔形截骨结合LCP固定矫正膝外翻畸形47例59膝,男9例11膝,女38例48膝;年龄17-60岁,平均(33.7±5.6)岁。术前9膝存在外侧间室骨关节炎表现,根据Ahlback外侧间室骨关节炎分级标准,6膝为Ⅰ度,3膝为Ⅱ度。手术前后常规拍摄双膝关节负重位正侧位X线片和下肢全长X线片,比较手术前后股骨角和股胫角的变化。临床随访观察截骨角度的变化和骨愈合情况,并对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膝外翻畸形得到矫正,股骨角由术前45°-78°,平均70.3°±7.3°,矫正至术后75°-90°,平均82.7°±3.7°,矫正8°-35°,平均12.4°±6.6°(P<0.05);股胫角由术前130°-169°,平均160.6°±9.1°,矫正至164°-178°,平均173.7°±2.4°,矫正7°-40°,平均13.1°±7.6°(P<0.05)。本组2例失随访,其余患者获得1.5-6年随访,平均(3.5±0.8)年。45例57膝末次随访时截骨愈合良好,截骨角度未发生丢失,2膝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存在延迟愈合。结论:使用股骨髁上楔形截骨术结合LCP固定治疗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方便快捷,固定效果可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黄德勇张亮王达成张纪黄野周一新
- 关键词:膝外翻截骨术
- 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的二期关节再置换
- :探讨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二期再置换的手术方法与假体选择。 方法:32例单侧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的二期关节再置换中,男19例,女13例,平均56岁(32~80岁)。全麻插管下,侧卧位由后外侧(15例)、前外侧(5例)...
- 李玉军黄野黄德勇张春雨周一新张洪周乙雄尹建华徐辉李为郭晓忠
-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假体翻修术
- 膝关节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与治疗被引量:10
- 2003年
- 周一新黄德勇张洪
-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全膝置换股骨髁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