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力毅

作品数:77 被引量:184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3篇肝炎
  • 35篇乙型
  • 35篇乙型肝炎
  • 33篇病毒
  • 26篇肝炎病毒
  • 25篇乙型肝炎病毒
  • 20篇慢性
  • 18篇启动子变异
  • 17篇基因
  • 16篇肝病
  • 12篇慢性肝
  • 12篇光动力
  • 12篇C基因
  • 11篇细胞
  • 11篇慢性肝病
  • 11篇C基因启动子
  • 11篇C基因启动子...
  • 9篇肝癌
  • 8篇念珠
  • 8篇念珠菌

机构

  • 56篇广西医科大学...
  • 29篇广西医科大学
  • 11篇广西中医药大...
  • 6篇广西中医学院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都灵大学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滕州市中心人...
  • 1篇柳州市人民医...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贵港市人民医...

作者

  • 73篇黄力毅
  • 26篇吴继周
  • 20篇玉艳红
  • 18篇宣伟军
  • 15篇罗光汉
  • 14篇江建宁
  • 10篇吴健林
  • 10篇陈茂伟
  • 9篇苏明华
  • 7篇甄秀梅
  • 5篇李庆妮
  • 4篇唐芳
  • 4篇黄璐
  • 4篇李峥
  • 4篇陈务卿
  • 4篇万裴琦
  • 4篇周承新
  • 3篇刘志红
  • 3篇覃锦耀
  • 3篇张鹏

传媒

  • 24篇广西医科大学...
  • 10篇广西医学
  • 3篇中国激光医学...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临床荟萃
  • 3篇内科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0
  • 3篇2008
  • 11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1篇2002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HBV DNA及细胞因子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HBV BCP)变异、HBV DNA及细胞因子与原发性肝癌(HCC)的关系。方法:将176例HBV慢性感染者分为慢性肝病组(156例)和HCC组(20例)。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检测HBV 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碱基G→A联合突变。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HBV DNA含量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HBV BCP变异在HCC组的阳性率(70.0%)显著高于慢性肝病组(37.8%,P<0.01)。HCC组的血清HBV DNA含量、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肝病组(P<0.05,P<0.01),而血清IL-10、IL-12和IFN-γ水平与慢性肝病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HBV BCP变异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且血清TNF-α及HBV DNA复制水平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可能也起到主要的作用。
玉艳红黄力毅覃锦耀刘志红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原发性肝癌细胞因子
关于提高传染病见习课质量的体会被引量:2
2003年
黄力毅
关键词:见习课临床见习传染病传染性疾病疾病
肝硬化对病人血液某些金属元素的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肝硬化对病人全血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测定了 5 2名肝硬化病人和 4 4名非肝硬化病人全血中锌 (Zn)、铜 (Cu)、铁 (Fe)、钙 (Ca)、锰 (Mn)和镁 (Mg)含量。结果 :肝硬化病人血锰含量增加 (P <0 .0 1) ,Zn、Fe和Mg含量降低 (P <0 .0 1) ,Cu和Ca含量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肝硬化时 ,病人血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是受到影响的 ,在临床上要注意监测 ,以防止因某些金属元素缺乏和 /或过多而引起并发症。
宾萍高玉秋姜岳明陆继培黄力毅刘守廷HERRERO HERNANDEZ ElenaKim YanghoPIRA Enrico
关键词:肝硬化金属元素
利鼻Ⅱ号胶囊治疗PAR免疫学作用与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利鼻Ⅱ号胶囊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免疫学作用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利鼻Ⅱ号胶囊治疗组 4 0例 ,其中 35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血清IgE ,并与 15例健康正常人相应免疫学参数对照 ,同时与鼻炎康治疗组 30例作临床疗效对照。结果 :利鼻Ⅱ号胶囊在提高CD4、CD8,降低IgE和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均具有显著作用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提示利鼻Ⅱ号胶囊具有提高和调节体内免疫功能的作用和较好的临床疗效。
宣伟军陈金洁陈玉凤黄力毅
关键词: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免疫学疗效观察
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结核治疗后是否发生肝功能损害将患者分为肝损组与非肝损组。比较肝损组和非肝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7例(35.34%)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肝损组痰涂片阳性、HBeAg阳性、治疗前HBV-DNA载量≥1.0×10^(3)IU/mL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非肝损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痰涂片阳性、HBV-DNA载量≥1.0×10^(3)IU/mL是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肝功能损害,其中痰涂片阳性和高HBV-DNA载量的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风险增加。
莫炳东唐彩霞张鹏蒋忠胜黄力毅
关键词:肺结核抗结核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肝功能损害
肝病的胆囊声像图临床分析——附537例报告被引量:17
2000年
研究常见肝脏疾病与胆囊病变的关系。应用AlokaSSD 6 2 0超声仪探测 5 37例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肝吸虫病以及非肝病人群的胆囊 ,并进行胆囊声像图的比较分析。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病 (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癌 )胆囊异常率明显高于肝吸虫病组 (p <0 .0 1 0 .0 5 ) ,尤以重肝、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组发生率高 ,均为10 0 % ,且胆囊病变重 ;肝吸虫病组胆囊异常率低 ,病变轻 ,与非肝病人群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追踪发现 94%患者胆囊声像图与原发病的转归相符。胆囊病变是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病的常见肝外表现 ,其严重程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胆囊萎缩、囊壁水肿是重症的征象 ;动态的胆囊声像图是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病预后的敏感指标。
江建宁单晓阳苏明华黄力毅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肝肿瘤胆囊声像图胆囊病变
亚甲基蓝对白色念珠菌的光动力杀伤作用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亚甲基蓝(MB)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白色念珠菌的作用,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MB溶液的最大吸收峰位确定MB的最适波长;通过不同浓度的MB对白色念珠菌杀伤作用确定最适MB浓度;通过予以不同的光能量光的照射,确定适宜的光能量范围,并使用荧光分子探针SOSG和HPF检测MB在不同光能量下产生的荧光量。结果:在波长660nm的光照射下,MB抗白色念珠菌作用的最适浓度为100μmol/L;0~320J/cm^2的光能量范围内,光能量越高MB-PDT杀菌作用越强(P<0.05),光能量为0J/cm^2的PDT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光能量下,荧光分子探针SOSG所测得的MB荧光量均高于HPF的荧光测得量(均P<0.01)。结论:在160~320J/cm^2光能量范围内,MB介导的PDT对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好的杀伤作用,MB杀灭白色念珠菌可能主要为PDT灭菌机制中的Ⅱ型机制。
李峥甄秀梅黄力毅杨倩赵玥覃金梅齐琪滕春玲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亚甲基蓝白色念珠菌荧光分子探针
广西肝癌高发区TTV感染与HCC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我区肝癌高发区中 TTV的感染在原发性肝癌 (HC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在高发区中选择原发性肝癌4 9例 ,并按病例 -对照的配对原则 ,选择同乡镇 ,同职业 ,同性别 ,年龄± 5岁的正常人作为对照 ,采用套式 - PCR方法对两组血清进行 TTVDNA检测。结果 :病例组 TTVDNA的阳性率为 2 6 .5 % (13/ 4 9) ,对照组的阳性率为 2 8.6 % (14 / 4 9) ,两组 TTVDNA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 (P >0 .1) ;OR=0 .83(95 %可信区间为 0 .2 5~ 2 .8)。结论 :广西肝癌高发区中 TTV的感染率虽然很高 ,但
吴继周黄力毅苏明华梁任祥韦忠亮陈茂伟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例-对照研究TTV感染HCC
HIV/AIDS并发口腔念珠菌病5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HIV/AIDS合并口腔念珠菌病(OC)患者的病原学鉴定、临床表型及CD4^+细胞数。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确诊为HIV/AIDS合并OC的患者54例,对其进行临床表型分类,用无菌棉拭子在口腔黏膜病损区取样,接种到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病原学鉴定,统计不同临床表型及念珠菌病原学鉴定结果,同时比较CD4^+细胞数<50个/mm^3与CD4^+细胞数>50个/mm^3患者口腔非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结果:OC的临床表型以假膜型和红斑型为主,经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培养出念珠菌60株,以白色念珠菌检出率最高,为75.00%(45/60),其次为热带念珠菌11.67%(7/60)。54例OC患者CD4^+细胞数范围为5~464个/mm^3,CD4^+细胞数<50个/mm^3的患者口腔样本非白色念珠菌检出率高于CD4^+细胞数>50个/mm^3(χ~2=3.97,P=0.04)。结论:HIV/AIDS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临床表型以假膜型和红斑型为主,各种致病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是热带念珠菌;非白色念珠菌为CD4^+细胞数<50个/mm^3患者的常见致病菌。
全昌园黄俏黄力毅李庆妮周丽君覃金梅赵玥黄丽婵甄秀梅宣伟军
关键词: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机会性感染
定量PCR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 HBV DNA含量与乙肝标志物 (HBVM)和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和酶标法 (EL ISA)检测 2 0 7例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血清 HBV DNA含量与乙肝病毒血清标记物(HBVM)。结果 :HBs Ag(+) ,HBe Ag(+) ,抗 - HBc(+)患者血清 HBV DNA含量 (10 7.4 0 70± 2 .3830 拷贝 / m l)显著高于 HBs Ag(+) ,抗 - HBe(+) ,抗 - HBc(+)患者的含量 (10 5.1 2 51± 3.4 797拷贝 / ml) (P <0 .0 0 1) ;不同临床类型 HBV感染者 HBV DNA含量 :慢性肝炎轻、中、重度 ,肝炎后肝硬化 ,慢性重症肝炎 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HBV DNA含量与 HBe Ag密切相关 ;HBV
黄力毅邓一鸣罗光汉廖柏明苏明华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