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俊杰

作品数:95 被引量:447H指数:12
供职机构:台湾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哲学宗教
  • 37篇文化科学
  • 6篇历史地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艺术

主题

  • 36篇教育
  • 22篇通识
  • 21篇通识教育
  • 17篇儒家
  • 11篇儒学
  • 10篇大学通识教育
  • 9篇人文
  • 9篇文化
  • 8篇大学教育
  • 8篇东亚儒学
  • 8篇政治
  • 7篇课程
  • 6篇生命
  • 6篇教学
  • 5篇学理
  • 5篇脉络
  • 5篇孔子
  • 4篇大学理念
  • 4篇人文教育
  • 4篇人文精神

机构

  • 90篇台湾大学
  • 5篇山东大学
  • 2篇台湾中央研究...
  • 2篇中央研究院

作者

  • 94篇黄俊杰
  • 3篇杨汉
  • 2篇王鑫煜
  • 1篇姜芃
  • 1篇孙震
  • 1篇王琪

传媒

  • 23篇高教发展与评...
  • 7篇开放时代
  • 5篇现代哲学
  • 4篇文史哲
  • 4篇交通高教研究
  • 4篇山东大学学报...
  • 4篇外国问题研究
  • 3篇中国诠释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史学理论研究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2篇北京大学教育...
  • 2篇孔学堂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史学集刊
  • 1篇日语学习与研...
  • 1篇孔子研究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江海学刊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14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9篇2005
  • 3篇2004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世纪初期日本汉学家眼中的文化中国与现实中国
2003年
向我怜君眼暂青卅年旧事思冥冥榖梁音义豪芒析始觉中原存典型——吉川幸次郎(1904~1980)一、引言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千余年来关系深厚而复杂,近百年来中国的悲剧命运与日本之侵略尤有不可分割之关系。自德川时代以降,日本深受中国思想与文化洗礼,汉学研究有其源远流长之传统。逮乎20世纪日本崛起成为东亚强权,中国知识分子留学日本蔚为风潮,据实藤惠秀的研究。
黄俊杰
关键词:日本汉学汉学研究留日学生
21世纪大学通识教育的新方向:生命教育的融入
本文论证21世纪大学通识教育的新方向在于生命教育的融入。全文共分6节,除第1节引言之外,第2节检讨当前台湾之大学通识教育的主要挑战,第3节厘清通识教育的内容、本质及其目的,第4结论述通识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之方法在于教师自...
黄俊杰
关键词:高等教育生命教育教学改革
文献传递
《中国孟子学史》韩文版序
2016年
这部书原是拙著《孟学思想史论》(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7年)的第2卷,承蒙成均馆大学研究教授咸泳大博士的善意译为韩文,得以向广大的韩国学界朋友请教,我要首先向咸教授敬致谢意。因为本书内容聚焦在历代中国思想家对孟子学的解释,所以韩文版订名为《中国孟子学史》。
黄俊杰
关键词:学史版序
儒家思想与21世纪的对话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是作者所编《儒家思想与21世纪的对话》一书的导论。本书14位作者都在不同程度与不同角度上看到“西方现代性的危机”,尤其表现在“自”“他”关系的危机、社会网络的危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本文阐释本书各篇论文所提出之儒家3大核心价值,即万物同体论与感通论、心性论与圣贤观、整体论,并简述本书各篇论文作者对“儒学是什么”以及“21世纪应如何”这两大问题的思考及意见。
黄俊杰
关键词:整体论
“东亚儒学”如何可能?被引量:8
2005年
“东亚儒学”作为21世纪亚洲研究的新学术领域,绝对不是一种企图在东亚地区寻找欧洲思想的对应物的“反射的东方主义”(reflexive Orientalism),更不是孤芳自赏地带有某种自恋狂(narcissism)倾向的、自我肯定的(self-assertive)的以东亚为范围的新“国学”。“东亚儒学”是一个自成一格的(suigeneris)、自成体系的学术领域,它并不是中国、日本、朝鲜、台湾、越南各地儒学的机械式的组合或拼装,也不是东亚各地儒学的总合而已。相反地,当东亚各地儒者共同诵读孔孟原典,企望优入圣域的时候,东亚儒者已经超越各地之局限性而形成一种“儒学共同体”。“东亚儒学”作为这种东亚“儒学共同体”心智劳动的成果,是一种有机性的思想系统。在这个有机的“东亚儒学”系统之中,并不存在着“中央—边陲”的预设,甚至也不存在着“方法—目的”的预设。相反地,“东亚儒学”撤除一切藩篱,以“东亚”为整体,为“东亚”而存在。在这个意义下的“东亚儒学”,正是21世纪全球化时代中进行“文明对话”的重要精神资产!
黄俊杰
关键词:儒学孔子
一种热电转换装置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热电转换装置,包括:温度及亮度监控模块、热电转换模块和储能模块;所述温度及亮度监控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实时检测外界的温度并传送至微处理器;亮度传感器,其用于实时检测外界的亮度并传送至微处理器;所述微...
杨汉黄俊杰王鑫煜郝英剑宫宁
文献传递
《大学之理念:传统与现代》自序被引量:4
2016年
《大学之理念:传统与现代》这部书是我在台大多年来所开授同一名称之通识课程的授课稿本(授课全程影音档见:http://ocw.aca.ntu.edu.tw/ntu-ocw/index.php/ocw/cou/099S124),经大幅修订增删而成。在本书付梓出版之际,我乐于向广大读友说明开授这门课程的一些粗浅想法,以就教于读友。
黄俊杰
关键词:自序通识课程授课稿本
东亚儒家经典诠释史中的三个理论问题
2018年
儒学传统是东亚文明的公分母,源起于中国山东半岛的儒家精神,数千年来呵护着东亚各国子民,抚慰东亚人民的创伤,与东亚人民共呼吸、同甘苦。记录先秦孔门师生对话的《论语》,是对东亚各国思想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儒家经典,《论语》中的核心价值就是“仁”,环绕着“仁”学的相关概念(如“礼”“义”等)与命题(如“克己复礼为仁”“仁者,心之德、爱之理”等),数千年来历经中、韩、日各国思想家的解释1,胜义迭出,赋予东亚儒学传统以新生命,也对诸多思想交流中的理论问题有所启示。
黄俊杰
关键词:儒家经典论语东亚文明
21世纪的大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互动与融合被引量:9
2007年
社会分工论与身心二元论是“唯专业教育论”的两种理论基础,都不利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了捍卫人性之尊严,并因应21世纪知识经济之新需求,21世纪的大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必须经由互动而迈向融合,这是未来海峡两岸大学教育之根本而重要的方向。经由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的提升,是促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的重要途径。
黄俊杰
关键词:专业教育通识教育身心二元论人性论
21世纪孟子学研究的新展望被引量:7
2006年
孟子学研究颇获海内外学者重视。以往的研究方法有:“内在研究”集中在性善论、身心关系论、知言养气论等三大议题之上,采取一种“即心言心”的进路,将孟子的“心”视为具有“自我立法”能力的、自给自足的、具有自主性的“道德主体”,肯定“心”之独立自主性,对孟子思想的历史与文化的脉络性掌握,常有未达之憾;“外在研究”注重在历史文化脉络中解读孟子学的内涵,将孟子思想置于政治与历史的具体情境之中考察,使孟子学中的诸多概念或理念,取得了鲜活的具体感,不再是抽象的概念,潜藏着某种未经明言的人性论预设:认为人是在具体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中创造历史、进行思考活动,人不是遗世而独立的山林逸士,将孟子“脉络化”于历史情境中的研究进路,推至极端,就有所蔽。未来的孟子学研究必须“内”“外”兼顾,得其全貌。三个可能的研究新方向是:孟子思想中的身心关系论与修养工夫论;东亚孟子学的发展及其思想的同调与异趣;全球化时代孟子思想的普世价值。
黄俊杰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