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鲍坤旺

作品数:22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骨折
  • 3篇血管
  • 3篇血管成像
  • 3篇X线
  • 3篇3D打印
  • 2篇对比剂
  • 2篇医学影像
  • 2篇医学影像技术
  • 2篇影像技术
  • 2篇愈合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清洁装置
  • 2篇踝关节
  • 2篇系统疾病
  • 2篇下肢动脉
  • 2篇截骨
  • 2篇环形板
  • 2篇畸形

机构

  • 21篇江西省人民医...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21篇鲍坤旺
  • 7篇王川红
  • 5篇魏江平
  • 3篇曾纪焕
  • 3篇林小琪
  • 3篇漆启华
  • 3篇邓亮
  • 3篇董谢平
  • 3篇胡少波
  • 2篇廖凤翔
  • 2篇张大伟
  • 2篇裴延军
  • 1篇周牮
  • 1篇廖传文
  • 1篇李滋聪
  • 1篇邬远志
  • 1篇骆柘璜
  • 1篇卢巍
  • 1篇肖强
  • 1篇彭伙灵

传媒

  • 3篇江西医药
  • 3篇赣南医学院学...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保健文汇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足踝外科电子...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DSA检查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价值。方法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24例行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骶正中动脉等DSA检查。结果24例中13例DSA发现病变,且良性者占大多数,部位以小肠居多。结论DSA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部位准确,但不易确定病变性质。
骆柘璜张蕃昌邬远志鲍坤旺胡训英刘九保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一种糊状含碘口服对比剂在食管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探讨一种糊状含碘口服对比剂(碘糊)在食管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7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食管CT增强扫描患者,根据口服对比剂的不同分为3组,各50例。硫酸钡组采用硫酸钡溶液作为口服对比剂,碘水组采用3%的碘水作为口服对比剂,碘糊组采用3%的碘糊作为口服对比剂。比较3组图像质量。结果碘糊组图像质量优于硫酸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2,P<0.01);碘糊组图像质量优于碘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7,P<0.01);碘水组与硫酸钡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4)。结论在食管CT显影中,3%碘糊是一种很好的口服对比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俞菊红胡少波鲍坤旺
关键词:对比剂食管
医学影像分析用观察设备
本发明适用于医学影像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医学影像分析用观察设备,包括支撑架、灯光板和清洁装置,支撑架底部安装有旋转装置,夹持装置包括夹钳、底座和伸缩件;清洁装置包括出风口、挡板和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包括移动板、主动件和限位...
范兵鲍坤旺王川红胡少波董文涛刘佳琦徐贵华曾文凯
肺栓塞患者行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应用意义分析
2018年
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肺栓塞(71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和X线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 X线的检出率为74.65%(53/71),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为95.77%(68/71),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肺栓塞进行诊治的时候,在检查阶段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准确检出患者肺栓塞的情况。由此可见,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患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鲍坤旺邹华春
关键词:肺栓塞多层螺旋CTX线检查
颈椎定点旋转复位对椎动脉血流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对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运用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对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及椎动脉血流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眩晕、头痛记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定点旋转复位在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对椎动脉血流异常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卢巍王卫真鲍坤旺沈录峰徐斯勰彭伙灵肖泽埠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速度手法治疗
胃肠道穿孔的双螺旋CT诊断价值
2012年
目的:评价胃肠道穿孔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提高本病诊断准确率。方法:59例经手术证实的胃肠道穿孔患者,术前均行腹部CT扫描检查并分析其表现。结果:本组59例中CT显示腹内游离气体呈新月状或小气泡状53例,阳性率89.8%,胃肠穿孔处周围局限性积液或蜂窝织炎39例,阑尾周围脓肿7例,肠梗阻4例,胃肠壁增厚不规则12例,胃肠壁肿块4例,少量腹水4例。结论 :CT在胃肠道穿孔的诊断及定位中有明显优势。
鲍坤旺廖凤祥
关键词:胃肠道穿孔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纵隔淋巴结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NIC)对肺癌淋巴结转移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双源CT对22例肺癌确诊患者行双能量成像扫描,分别测量患者主动脉碘浓度及纵隔淋巴结碘浓度,计算NIC,根据术后病理将纵隔淋巴结分为转移组与无转移组,比较两者碘浓度及NIC差异。结果:转移性纵隔淋巴结组碘浓度(1.881±0.351)mg/ml,无转移性纵隔淋巴结组碘浓度(3.319±0.473)mg/ml,转移性纵隔淋巴结NIC0.4287±0.0621,无转移性纵隔淋巴结NIC(0.2488±0.0750),两组淋巴结碘浓度及NIC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鉴别诊断有较大意义,碘浓度及NIC可提高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性。
王川红李滋聪鲍坤旺
关键词:肺癌
双源CT在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由肿瘤导致的结肠梗阻的双源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双源CT征象。结果导致肠梗阻的升结肠癌3例,结肠肝曲癌5例,横结肠癌4例,结肠脾曲癌3例,降结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6例,直肠癌4例。双源CT定位诊断符合率100%,定性诊断符合率96.7%(29/30)。结论双源CT对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常规检查。
饶雪峰鲍坤旺邹霞张鹏廖传文曹虹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结肠肿瘤肠梗阻
双源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疑似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均行下肢动脉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分别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重建,并结合轴位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4例患者血管重建图像均能清晰、完整地显示检查范围内的动脉血管影像。下肢动脉正常4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18例,外伤性血管闭塞2例。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是下肢动脉疾病的可靠诊断方法,并能指导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王川红魏江平林小琪鲍坤旺
关键词:下肢动脉疾病
不同浓度对比剂不同注射速率行主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探索及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对比剂用不同注射速率在双源 CT(DSCT)主动脉期血管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对比及临床应用. 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分两小组,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对比剂用不同注射进行胸腹部增强扫描:A 组对比剂为碘...
鲍坤旺
关键词:DSCT血管成像图像重建技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