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善春

作品数:59 被引量:395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1篇教育
  • 18篇教学
  • 11篇哲学
  • 11篇课程
  • 11篇过程哲学
  • 7篇学科
  • 6篇知识
  • 5篇意蕴
  • 5篇育人
  • 5篇哲学视域
  • 5篇课堂
  • 5篇教师
  • 5篇共同体
  • 4篇要义
  • 4篇思维
  • 4篇主题
  • 4篇主题学习
  • 4篇跨学科
  • 4篇价值意蕴
  • 3篇德育

机构

  • 56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作者

  • 56篇魏善春
  • 4篇崔欣伟
  • 1篇张琦
  • 1篇顾雪英
  • 1篇李如密
  • 1篇汪卫平
  • 1篇陈燕
  • 1篇杨伦
  • 1篇贾修建
  • 1篇秦伟
  • 1篇周亚芳

传媒

  • 12篇湖北教育
  • 3篇中国考试
  • 3篇现代教育管理
  • 2篇教育与职业
  • 2篇教育探索
  • 2篇教学研究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2篇高等理科教育
  • 2篇教育科学研究
  • 2篇现代教育科学
  • 2篇教学与管理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江苏高教
  • 1篇教育研究
  • 1篇课程.教材....
  • 1篇江苏教育
  • 1篇中国教育学刊
  • 1篇煤炭高等教育
  • 1篇江苏教育学院...

年份

  • 3篇2025
  • 12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代课堂教学变革:一种过程哲学的审视被引量:26
2019年
在"一元论"机械观影响下,课堂教学目标僵化,崇尚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规范意识的养成,需转变思维方式,以多元、有机整合、生成创造的过程哲学思想指导当代课堂教学实践。在价值引领层面推动课堂权力及重心的转移、课程内容的蜕变及课堂文化的重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唤醒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及关注学习的过程性为原则;在方法论层面以过程-关系思维反思当下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物性观,进而转换教学模式、改变学习方式以及设计"课程活动"。
魏善春
关键词:课堂教学变革过程哲学
指向五育融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设计(三)——以“节日里的中国:探传统节日,承中国表达”为例
2024年
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复兴成为一种趋势,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节日不仅是学生亲近、体验及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还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知识体系与生动的民俗表达,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了切入点。基于此,本案例以“节日里的中国:探传统节日,承中国表达”为主题,以语文学科为核心,整合美术、音乐、道德与法治、劳动、信息科技等学科内容,展开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为学生参与“传统节日民俗大联欢”等系列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支持。在此过程中,学生既是参与者又是观察者,在体会文化传承重要性的同时,通过实践增强了文化自信、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审美创造力,全面提升了跨学科综合素养。
魏善春秦伟
关键词:主题学习审美创造力节日民俗
延时性评价的内涵、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被引量:8
2022年
延时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实践的重要切入点,历经“隐藏”“浮现”“起步”3个发展阶段,是指教师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有意识地适时推迟对学生的评价,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时空,而后再选择恰当的时机实施评价。延时性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旨趣,并以灵活的评价时机和丰富的评价内容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与过程性评价、即时性评价、教学等待、延时反馈等概念存在联系与区别。延时性评价有益于统摄学生的自主成长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及健康教育生态的营造。在实践中,应注重多元评价方式的互补,优化多方主体的评价素养,并以教师的“教育爱”与“实践智慧”作为保障。
魏善春林梓媛
关键词:教育评价改革
沉默的在场:教科书中女性沉默研究——以义务教育阶段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为例
2025年
教科书中的女性沉默指女性发言被迫中断、主动抑制或女性主体被边缘化的情况。女性沉默研究对塑造女性形象、培育学生的身份认同和世界观有深远影响。以义务教育阶段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为例,围绕沉默类型、性质、功能等方面对女性沉默进行分析,发现教科书中的女性沉默能够塑造女性主体意识、洞察男性话语压制、彰显女性形象特质。作为使用教科书的主体,建议教师解构固有性别角色以确立女性主体意识,破除性别平等幻象以理解性别差异,深挖女性独有特质以探索沉默本体价值。
钱欣雨魏善春
关键词:沉默教科书分析
学习评价的过程性阐释被引量:30
2021年
近年来关于评价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但在实践领域中仍存在实体思维视域下的单向度取向,以具体的结果性评价解释并当作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性误置的谬误"的现象仍频频发生。超越实体思维的局限,建构一种过程—关系视角的学习评价观,应反思评价主体及方法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整合性及评价过程的节奏性,建构师生协作性的、基于信任的评价实践,关注教学评过程的连贯性与评价的适切性,聚焦评价过程中的描述性反馈,提升师生的评价素养,使学习评价真正助力提升学生的"学力"并帮助其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魏善春
关键词:过程哲学
教师成长需要锤炼教育智慧被引量:1
2022年
教育智慧是教师历经体验、反思和实践而拥有高品质教学生活的表征,是尊重自我及他人生命、体现自由和创造的教育境界。教师的教育智慧生于课堂教学中、立于班级管理中、浸于德育过程中,表现为对自我生命的悦纳和坚持,以及超越自我生命的对周围环境的洞察力和灵活应对能力。教师以自我肯定和悦纳为基础,继而向学生敞开心灵并形成紧密的师生共同体关系,此为教师教育智慧生发的基石。自我悦纳的教师拥有柔软的心境,有利于他们生成对教育的热爱,并将之投射于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以愉悦的生命状态与学生交往互动,所获得的成就往往比在教学中运用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技能,效果更好。美国作家帕尔默提出:“教师认识自我与认识学生和学科同等重要。”
魏善春
关键词:教育智慧德育过程交往互动自我肯定生命状态
家校微信群沟通功能的异化与重构被引量:8
2019年
家校微信沟通群是促进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之一、良好的家校沟通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通过查阅文献以及网络微信群典型案例分析发现,有些家校微信群沟通功能已经异化:学生由“中心者”转向“边缘者”、教师由“组织者”转向“缄默者”、家长由“关心者”转向“攀比者”。为了防止家校微信群功能异化现象的发酵,建议:重构微信角色定位,以爱奠定沟通基础;建立民主沟通制度,增强微信沟通保障;加强微信沟通学习,提高网络沟通素养;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优化微信沟通实效。
余兰魏善春
关键词:沟通异化
建构自组织学习共同体: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新视界被引量:8
2016年
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学术水平和职业素养高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事关高校人才培养大局。辅导员自组织学习共同体是构建辅导员自我组织、自我发展、具有生命力的生态化学习环境系统的内在逻辑。建立以学生群体及辅导员自我教育生活为研究对象的诊断式学习共同体、以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为主旨的教研式学习共同体、以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共同体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路径。应确立内职业生涯自我提升的理念、营造有利于共同体生成的氛围、创新辅导员管理制度,以涵育促进自组织学习共同体形成的文化环境。
魏善春
关键词:辅导员
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及其有效教学途径探析被引量:23
2009年
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生活中的作用日渐彰显。实践证明,师范生已具备一定的本体性知识(如学科知识)及条件性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而较为缺失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要通过实践性课程与教学来获取。通过观摩、讲述、角色扮演、交互训练、研究、真实情境体验等途径,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能使实践性课程在发挥其职业技能训练的工具性价值的同时,更彰显其培育师范生职业情感、生成教育智慧、让师范生提前体验职业幸福的理念性价值。
魏善春
关键词:师范生实践性知识教育实践性课程教学途径教育智慧
大学生学业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通过对南京8所高校1 543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其学业发展呈偏态化倾向:学业发展理性务实,但功利化倾向明显;学习态度较好,但学习策略表层化;学业规划执行力弱,创业积极性不高;学业成效总体优良,但社会实践就业化。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出发,学生学业良性发展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业辅导体系,引导学生学业发展;做好大学生的职业教育,营造就业创业的外部支持环境;建立学业发展监控机制,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融。
汪卫平魏善春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发展就业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