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以桢
- 作品数:34 被引量:176H指数:8
- 供职机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脏直视术后顽固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 2004年
- 赵康丽虞敏张雯魏以桢刘楠
- 关键词:心脏直视术顽固性心律失常术后
- 一期“杂交”手术主动脉弓替换及早期随访结果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总结一期“杂交”主动脉弓部替换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及早期随访结果,探讨一期“杂交”手术适应证。方法2009年7月到2010年3月共22例累及主动脉弓的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瘤病人在“杂交”手术室完成一期“杂交”主动脉弓替换手术。分别采用正中开胸,常温升主动脉至头臂动脉旁路移植,顺行主动脉弓部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和正中开胸,体外循环下升主动脉替换和(或)主动脉瓣置换和(或)冠脉旁路移植术,顺行主动脉弓部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比较体外循环组与同期采用传统深低温停循环手术行主动脉弓置换者的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ICU时间及血制品费用。结果全组均成功同期完成手术并置覆膜支架。常温组支架直径(40.80±1.79)mm,支架长度(189.0±14.39)mm。1例病人术后第6天突然死亡,尸检证实为远端夹层破裂。体外循环组体外循环(132.0±24.00)min,主动脉阻断(49.18±12.09)min;支架直径(33.82±0.60)mm,支架长度(187.91±6.33)mm;1例病人术后5天CT发现纵隔积液,开胸探查证实为淋巴积液;1例病人术后12天死于呼吸衰竭及肾功能衰竭。“杂交”体外循环组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少于传统手术数组(P〈0.05);“杂交”手术者ICU天数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杂交”手术者使用血制品量及费用也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全组随访12—20个月,平均(14.45±2.33)个月。随访者均生存且恢复正常生活,无明显不适。CT复查支架无移位及内漏。术后早期支架段假腔闭合率100%。术后3个月远端夹层无变化,部分病人远端夹层血栓形成。结论一期“杂交”主动脉弓替换手术安全、有效,能较传统手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缩短�
- 魏以桢常谦于存涛孙晓刚钱向阳贺东冯钧吴永波蒙延海
- 关键词:动脉瘤主动脉瘤心脏外科手术
- 先天性心脏病再次手术的临床分析
- 2016年
- 目的总结成年患者及大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再次手术结果及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先天性心脏病再次手术患者33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4例、女125例,平均年龄(21.6±12.4)岁。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结果和手术难易程度将其分为简单再次手术186例,复杂再次手术153例,比较两组的术后结果。结果简单再次手术组死亡率0%,并发症发生率5.9%,包括术中右房损伤及广泛出血各1例,术后二次开胸5例,肾脏替代治疗1例,严重感染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复杂再次手术组死亡率3.3%,并发症发生率30.1%,包括术中冠状动脉损伤2例,主动脉损伤2例,肺动脉损伤1例,广泛出血6例,术后二次开胸8例,血液透析13例,严重感染12例,神经系统并发症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4例。结论复杂再次手术仍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死亡、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对策可减少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
- 胡小松杨克明吕晓东魏以桢赵雨辰孙志强
- 关键词:成年人先天性心脏病再次手术
- 复合技术在主动脉A型夹层高危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 目的 评价复合技术治疗主动脉A型夹层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00年9月-2013年5月,822例因主动脉A型夹层病变行全弓置换的患者中,55例患者行体外循环杂交全弓置换术(体外循环下先行升...
- 常谦钱向阳孙晓刚魏以桢韩超田川裴华伟
- 一期杂交手术与一期体外旁路手术治疗主动脉缩窄联合心脏病变临床结果对比分析
- 常谦裴华伟韩超魏以桢于存涛孙晓刚钱向阳田川
- 肺移植供体肺保护的实验研究
- 肺移植术后供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导致的术后早期严重肺功能障碍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使供体肺能够耐受更长时间的缺血缺氧,更有效地保护供体肺的功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组织中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与供体肺功能密切相关。磷...
- 魏以桢
- 关键词:肺移植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围术期处理免疫抑制药
- 文献传递
- 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及早中期随访结果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总结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探讨其病因、适应证及术后早、中期随访结果。方法自2009年11月至2012年5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收治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52例,其中男44例、女8例,年龄(53.8±13.5)岁。术前症状为胸背疼痛46例,声音嘶哑5例。急性23例,慢性29例;病变位于胸降主动脉51例,腹主动脉1例;假性动脉瘤直径(45.1±33.8)mm。所有患者均经主动脉增强CT确诊及随访。急诊手术3例,手术采用全身麻醉,经股动脉植入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单纯介入覆膜支架植入46例,颈部杂交介入覆膜支架植入5例,正中开胸常温杂交覆膜支架植入全弓置换1例。覆膜支架选择直径(34.2±3.3)mm,平均长度(157.7±20.3)mm。于出院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随访主动脉增强CT。结果无手术死亡,手术成功率100%。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1~31(12.6±7.9)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改善明显。术前有声音嘶哑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均好转,其中1例术后早期声音嘶哑症状消失,但术后5个月时声音嘶哑重新出现,复查CT发现支架段主动脉较术前扩张,但无内漏。1例患者因突发大咯血来院急诊手术,恢复良好出院,但术后5个月因咯血性脓臭痰,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为白塞氏病,经抗感染及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术前即有反复发热史,术后6个月又出现反复发热,经抗生素治疗好转。术后当时造影显示少量Ⅰ型内漏4例,至术后3~6个月主动脉增强CT复查均消失。其余患者术中当时造影显示无内漏,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主动脉增强CT复查提示支架贴壁良好,无内漏,假性动脉瘤腔内均血栓形成,直径较前缩小。2例分别在术后1 d和术后6 d出现偏瘫症状,前者康复出院,后者生存但有偏瘫后遗症。1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术后3个月在家突发脑梗塞死亡。结论�
- 魏以桢常谦于存涛蒙延海王亮
- 关键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随访
-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在一氧化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保护及抗凋亡的作用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是否在整体器官和活体水平参与一氧化氮(NO)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心脏保护和抗细胞凋亡过程及其与NO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全心脏缺血20min,再灌注120min.再灌注期间分别用空白对照剂或NO供体(SNAP,10μmoL/L)治疗.用选择性MEK1/2(MEK1/2是激活ERK1/2的上游激酶)阻断剂U0126(1μmol/J L)预治疗(于缺血前10min).结果 用SNAP治疗组表现出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表现为心肌细胞凋亡减少(TUNEL和Caspase-3活性,P〈0.01)和心功能提高(P〈0.01).此外,SNAP组和对照剂组比较,2.5倍的激活ERK. U0126完全阻断了SNAP诱导的ERK激活,明显但不是完全阻断SNAP的心脏保护作用.结论 NO在缺血再灌注心脏中的抗凋亡和心脏保护机制,部分是通过激活ERK进行.
- 魏以桢李巅远赵红李汉美
- 关键词:一氧化氮ERK脱噬作用
- 不同手术径路治疗婴幼儿法洛四联症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径路对婴幼儿法洛四联症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法洛四联症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婴幼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经右心房修补室间隔缺损以及疏通右心室流出道患者20例作为Ⅰ组,经右心室切口修补室间隔缺损以及疏通右心室流出道患者20例为Ⅱ组。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血清心肌酶变化情况。结果Ⅰ组患儿手术治疗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带管时间、转出ICU时间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Ⅰ组患儿术后继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2组右室流出道膨出瘤、右室流出道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儿术前血清CK-MB质量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4 h和术后24 h,Ⅰ组患儿的血清CK-MB质量浓度均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右房径路行法洛四联症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儿的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 葛广全王琼育陈道虎石振塑陈泽伦王天光何书武魏以桢
-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三尖瓣关闭不全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手术径路主动脉阻断
-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分析及中期随访结果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分析急诊来院确诊的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和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分析从2007-08到2009-06连续58例经64排螺旋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确诊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58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男41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62±10.48)岁,47例(81.0%)有高血压病史,56例(96.6%)有急性胸背部疼痛,64排螺旋增强CT均可见异常征象,其中Stanford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6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52例。均给予降压和负性肌力药物治疗。54例内科药物治疗,4例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术。随访48例,平均随访时间(10.16±6.14)个月。所有随访患者均存活,在2周至3个月期间30例(62.5%)患者血肿部分或完全吸收。1例患者CT复查形成Stanford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仍保守治疗,2例患者仍有心慌、气短,偶有胸背痛的症状,其余患者恢复满意。4例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术的患者均恢复满意。结论:64排螺旋增强CT有助于提高主动脉壁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改善预后。对大多数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药物治疗效果满意。介入覆膜支架对有破裂风险的高危患者有帮助。
- 魏以桢吕滨支爱华高鑫蒙延海常谦
- 关键词:壁内血肿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随访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