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俭
- 作品数:49 被引量:354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防卫行为之社会相当性判断被引量:10
- 2013年
- 结果无价值和行为价值的对立,在正当防卫根据判断方面表现为法益衡量说和社会相当性说的对立。考虑到中国当下的法治现状和刑法公众认同之需要,正当防卫的判断根据应当采用社会相当性说。社会相当性的判断是对行为通常性的事实判断和对行为适当性的价值判断之二元结构,若以社会相当性为判断标准,"旋某故意杀人案"被告人的行为应当成立正当防卫。
- 高维俭梅文娟
- 关键词:社会相当性行为无价值正当防卫不法侵害公众认同
- 刑事学科系统论被引量:18
- 2006年
- 随着刑事学科研究的深入展开,具有方法论价值的刑事一体化思想应运而生。刑事一体化理论渐显其系统论的內涵,但其中尚有诸多的未尽之义,因此,有必要自觉地运用系统论的哲学方法来整合刑事学科的研究,即构建刑事学科系统论。刑事学科系统论主要包括整体范围论、结构关系论、学科分组论和功能机制论等四个基本方面。四个基本方面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共同构建出整个刑事学科研究的大体蓝图。
- 高维俭
- 关键词:刑事一体化系统论方法论
- 犯罪构成理论结构比较论略被引量:31
- 2009年
- 在大体相当的法律结构基础上,因文化的差异,德日、英美和中俄三个不同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结构显著不同。三者的外在形态、逻辑结构和文化特点差异颇大,但其基本功能大体相当,各有其道理。我国的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经过长期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检验,具有相对的合理性。我国不宜全盘移植德日三阶层要件模式或英美双层次要件模式。进一步理顺和完善犯罪构成四要件模式的内在理论结构,是我国当前相关理论争议的合理出路。推进我国刑事法治,有必要注重刑法机制之刑事一体化理论知识形态。
- 储槐植高维俭
- 关键词:犯罪构成文化差异
- 论虐童犯罪的刑法规制
- 2013年
- 浙江温岭虐童案引发了学界对虐童行为刑法规制问题的思考。儿童身心的稚嫩性、虐待行为对其伤害的潜在性以及不利影响的深远性,类似的虐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对此有必要予以刑法规制。考虑到罪名的逻辑结构,以及为体现对儿童的特别保护精神,增设虐童罪是一种更为合理的选择。
- 高维俭张炜琳
- 关键词:社会危害性
- 奸淫精神病妇女案中的推定同意问题被引量:3
- 2011年
- 推定同意是作为阻却违法(正当化事由)的权利人同意的一个特殊方面。由于我国相关理论以及立法的不足,造成了我国相关司法实践的困惑——屡有发生的奸淫精神病妇女案即为典型。在推定同意的问题上,作为性行为对象的精神病妇女和幼女理应有所分别。基于对推定同意理论基本要义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与精神病妇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存在可以推定同意的特殊情形。我国相关立法应当对此予以完善,在刑法总则中规定权利人同意的正当化事由,在刑法分则中增加关于与精神病妇女发生性关系的特殊规定。
- 高维俭李晓磊
- 关键词:强奸罪
- 弗洛伊德本能论之犯罪学思考——兼论其哲学评价被引量:3
- 2002年
- 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在其整个理论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理论的基本构架主要可以从本能的概念及分类来进行把握。弗洛伊德的本能论揭示了人的潜意识和心理的本能及生物根据,同时,弗洛伊德还进一步揭示了人的本能和社会文明之间的矛盾关系,从而为我们认识人及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极具意义的新视角。弗洛伊德的本能论有着重要的哲学意义,这可以从本体论、决定论以及辩证法等角度来进行把握。这种哲学的把握可以进一步夯实我们进行有关犯罪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有关的犯罪学研究可以从本能与文明的矛盾关系入手,从犯罪根源及犯罪防治等方面展开。有关的犯罪学研究对犯罪观的理论重构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 高维俭
- 关键词:犯罪学研究犯罪防治从犯犯罪根源犯罪观
- 未成年人刑事监护制度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在未成年人刑事法中,存在诸多与未成年人监护相关的制度。在理论认识上,这些制度显得非常纷乱,在实践运作上,这些制度面临诸多困境。这有待于监护制度理念的整体融合,以及相关制度运行机制的系统设计与有机衔接,从而理清纷乱,走出困境。因此,建议确立未成年人刑事监护制度的理念并予以系统分类研究。对未成年人民事监护制度与未成年人刑事监护制度予以系统衔接。以此系统构架之逻辑,推演、诊断相关的制度缺漏、矛盾及含混问题,以系统完善相关具体规制以及配套制度。
- 高维俭
- 关键词:未成年人
-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审理时”抑或“行为时”?——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一个持续谬误的纠偏探讨被引量:3
- 2012年
-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制度予以了规定。其时点理应以"犯罪时"(即"行为时")为准,而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的相关司法解释却将其错误地确定为以"审理时"为准。这一谬误一直未受到有力的质疑,且最近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将这一谬误予以升格性的持续。该谬误源于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制度基本原理的模糊认识,迫切需要得到澄清和修正。
- 高维俭梅文娟
- 关键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谬误
- 刑法情节的基本概念与适用规范探究被引量:8
- 2009年
- 我国刑法情节,即关乎刑事不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罪重罪轻的情节。情节,是我国刑法中应用最为广泛、最具意义、但同时也是最为含混的关键词之一。然而,刑法情节的基本概念、理论关系及地位、基本内容及分类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都还存在着一些重大的争议,远未明朗,有待于进一步厘清。
- 高维俭
- 关键词:情节刑法不法行为重罪犯罪刑事
- 美国少年审判机构现状概览——兼谈我国当前少年审判机构改革及其相关问题被引量:4
- 2010年
- 美国少年审判机构形式多样,具体而精确的说明相当繁琐,但从基本理念、基本法律规则等层面来看,其内在实质相当。美国少年司法界并不太重视其少年审判机构的数量和级别,而认为:是少年法律规则及其理念主导着少年司法的运作。我们可以从名称与通称、类型与隶属、数量与规模、理论与信息以及受案范围与受案数量等角度着手,对当前美国少年审判机构有一个概貌的把握。还可以从几个典型的样本中予以进一步的了解。相关情况对我国当前的少年审判机构改革及其相关问题有所借鉴意义。
- 高维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