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顺平 作品数:17 被引量:104 H指数:7 供职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 漳州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病理学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了解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细胞核染色体畸变情况及其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及p16基因探针,对33例不同级别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组织和10例正常对照膀胱组织进行FISH检测。结果 3、7、17染色体及p16扩增率与缺失率,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与其他5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他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探针联合检测≥2个指标出现异常,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占100%,与其他5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指标对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诊断敏感性为81.82%、特异性为91.67%。结论应用FISH技术,可以了解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组织3、7、17染色体及p16基因的畸变情况,FISH技术还可作为尿路上皮肿瘤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术后监测的重要手段。 陈顺平 刘伟 余英豪 刘苏英 陈霓 谢飞来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 尿路上皮肿瘤 病理组织 金胺O荧光染色在结核病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2016年 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结核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结果及抗酸染色法(Ziehl—Neelsen染色法)加以确诊。抗酸染色法是一种特异性高且长期用于结核病病原学诊断的经典方法,但其镜检时间较长,敏感性低,无法满足目前临床诊断的需求。为了提供结核抗酸杆菌感染的证据,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病理科采用金胺O荧光染色法应用于病理组织切片,并以抗酸染色以及血清学结核抗体金标法为对照。 陈顺平 陈伟德 吴文乔 洪少君 纪思灵 苏海燕关键词:病理组织 结核病 病理石蜡标本基因检测中DNA提取(离心柱型)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1 2015年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在临床中开展,其所覆盖的检测疾病的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在常规医学检验中,近年来随着临床靶向治疗的普及,病理肿瘤标本的相关基因检测也得到发展。然而,什么样的病理标本适合做基因检测?怎么才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DNA呢?是目前我们病理科开展此项目所面对的问题。经过我们不断实践,现将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陈顺平 苏海燕 吴文乔关键词:DNA提取 基因 病理 石蜡标本 CD10和CD34双染色应用于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诊断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CD10和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双染色法在一张肾活检组织切片上同时标记CD10和CD34,检测肾活检组织130例。光镜下观察肾小球固有细胞的显色情况,判断肾小球固有细胞的增生程度。结果肾小囊脏层及壁层上皮细胞被CD10标记,显示红色。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被CD34标记,显示棕色。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不被CD10和CD34标记,不显示红色或棕色。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D10(??)、CD34(+);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D10、CD34均呈(???);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D10(??)、CD34(+);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CD10(??)、CD34(+);肾小球微小病变CD10、CD34均呈(??)。结论肾活检病理光镜检查包括HE、PAS、PASM和MASSOM等染色,结合CD10和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能够更准确地对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做出病理变化和病理类型的诊断。 沈洪武 吴文乔 苏海燕 邹宗楷 陈顺平关键词: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D10 CD34 免疫组织化学 HE染色常规石蜡病理组织切片烘烤温度与时间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8 2013年 常规石蜡包埋是现今病理组织包埋的主要方式,也是目前进行病理学诊断的前提。石蜡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时需经烘烤,烤片温度高低及时间多少至关重要。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取福州军区总医院病理科经4%甲醛固定24~48 h的常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3例,分别为直径2 cm的肿瘤标本、直径0.2 cm的胃镜小标本和直径1 cm的淋巴结组织。3种组织类型每种各切10张切片,共30张,实验窜室温为10~15℃。 陈顺平 朱育连 郑云 谢飞来关键词:组织切片 HE染色 形态学 FISH技术在病理蜡块操作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4 2010年 陈顺平 余英豪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 非小细胞肺癌EGFR荧光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检测的比较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和免疫组化(IHC)法检测石蜡标本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性。方法采用FISH和IHC分别检测27例NSCLC患者石蜡标本EGFR基因和蛋白表达,对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4例IHC法EGFR表达(3+)的标本中有9例FISH显示阳性(64.29%),其中5例为EGFR基因高多体性扩增(55.56%),4例为EGFR基因扩增(44.44%);6例IHC(2+)的标本中仅1例为高多体性扩增(16.67%);2例IHC(1+)及5例IHC(-)标本均无EGFR基因扩增。结论 IHC法初筛(3+)、(2+)的标本与FISH检测的符合率较低,提示对IHC检测EGFR表达为(3+)及(2+)并选择靶向药物治疗的病例,应采用FISH法对EGFR基因表达作进一步检测。 陈顺平 余英豪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乳腺癌中17号染色体倍体性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17号染色体倍体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免疫组化(IHC),检测300例浸润性乳腺癌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和17号染色体倍体情况及ER、P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300例浸润性乳腺癌中,Her-2扩增者中17号染色体多体占55.44%,Her-2无扩增中共占25.13%(P<0.01);Her-2蛋白表达++/+++及Her-2蛋白表达-/+中17号染色体多体分别占59.12%、15.34%(P<0.01),17号染色体多体与ER、PR表达相关,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相关性。结论 17号染色体多体是乳腺癌常见遗传学改变,其多体性与乳腺癌病情发展无关。 陈顺平 余英豪 吴文乔 周宗楷 谢飞来 沈洪武 王烈关键词:乳腺肿瘤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17号染色体 原位杂交 荧光 免疫组化 FISH技术在宫颈液基细胞学实验操作中应用 被引量:8 2009年 陈顺平 宋屿娜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 宫颈液基细胞学 胃蛋白酶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与扩增及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生、发展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及扩增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探讨EGFR基因突变及扩增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同时对NSCLC石蜡包埋组织中EGFR基因(18~21号外显子)突变、扩增及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qRT-PCR技术检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18~21号外显子)的突变率为58.18%(32/55),其中19号外显子缺失和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占87.50%(28/32);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吸烟史、组织病理分型有关(P〈0.01),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关(P〉0.05);EGFR基因扩增率为23.64%(13/55),EGFR蛋白阳性率为70.91%(39/55);EGFR基因突变与基因扩增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EGFR这两种基因状态与其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NSCLCEGFR基因突变在女性、无吸烟史及腺癌中表达较高,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筛查主要对象;EGFR基因突变与基因扩增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基因突变与扩增的先后顺序尚不清楚,需增加病例数进一步探讨;EGFR基因突变和扩增与蛋白表达不一致,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陈顺平 苏海燕 吴文乔 余英豪 刘伟 沈洪武关键词: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PCR F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