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梅 作品数:23 被引量:92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Toll样受体4在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及血管性痴呆(Va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TLR4在老年期痴呆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AD患者(n=26)、VaD患者(n=31)和正常对照组(n=29)共86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膜上TLR4蛋白阳性表达率及平均荧光强度(MFI)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膜表达TLR4的阳性表达率和MFI AD组和VaD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但在AD与VaD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LR4作为免疫炎性机制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在AD、VaD的发病中均表现为增高,提示炎性机制在AD和VaD的发病中均发挥了作用,TLR4可能不能作为鉴别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刘晓红 乔金玲 周维智 陈美蓉 陈金梅 夏菁 王刚 任汝静 陈生弟关键词:TOLL样受体4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单核细胞 刺五加联合舍曲林治疗卒中后抑郁78例 2009年 卒中后抑郁(po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急性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卒中后发生抑郁,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精神痛苦,也会防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加躯体疾病治疗的复杂性,并使病死率上升。一般单用舍曲林抗抑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笔者联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78例,患者症状改善更加明显,并与单用舍曲林治疗的50例作对照观察,现总结如下。 林希 陈金梅关键词:抑郁 中风后遗症 中西医结合疗法 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与MRI表现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形成(CVT)的临床与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收集42例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资料,详细分析其临床表现和MRI特征。【结果】90.5%的病人有头痛、呕吐等颅高压表现,50%的病人伴有局灶神经功能缺损如肢体无力、癫痫发作、视力下降等,21.4%的病人有精神异常,38.1%的病人仅表现为颅内压增高;MRI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能直接显示脑静脉闭塞及其血栓栓子。【结论】MRI和MRV对脑静脉血栓形成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陈金梅 田发发 郭婷辉 黄满平 周旋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戊四氮点燃模型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慢性致癎模型点燃前后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动态变化,以探讨癫痫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TZ组(30mg/kg腹腔注射,每天1次)。在点燃前后用Timm染色法观察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动态变化。结果:PTZ组大鼠在行为学和脑电图尚未出现癎性改变之前就有苔藓纤维出芽,且随着点燃效应的逐步建立,苔藓纤维出芽逐渐增强。结论:苔藓纤维出芽可能对癫痫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田发发 郭婷辉 陈金梅 马云峰 蔡小凤 姚凤红关键词:癫痫 苔藓纤维出芽 Tau蛋白在点燃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中的作用探讨 2013年 目的观察总tau蛋白及其p-ptauser202在戊四氮点燃癫模型海马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苔藓纤维出芽中的作用。方法 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模型组(腹腔注射戊四氮),均n=90。于不同的时间点应用Timm染色观察苔藓纤维出芽,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各时间点海马总tau蛋白及p-ptauser20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CA1、CA3、DG区苔藓纤维出芽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第1周CA1区、CA3区,第2周DG区的p-ptauser20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CA1区P<0.05,CA3区P<0.01,DG区P<0.01);门区(H区)tau蛋白及p-ptauser202蛋白在各时间点的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无动态变化。结论 tau蛋白可能通过其磷酸化水平的增高参与癫点燃大鼠的苔藓纤维出芽,在癫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马云峰 田发发 郭婷辉 陈金梅关键词:戊四氮 癫痫 苔藓纤维出芽 TAU蛋白 腔隙性脑梗死后脑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后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测10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和10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记录颅内血管MCA,ACA,PCA,ICA,BA和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病例组颅内各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病例组双侧MCA与ICA血流速度不对称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后脑血流平均速度减慢,脑血流对称性下降。 陈金梅 田发发 秦琦 周维智 刘晓红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 经颅多普勒 脑血流 前列腺素E1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VBI患者随机分为30例前列腺素E1组(治疗组)和30例丁咯地尔组(对照组),疗程10d,并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结果前列腺素E1和丁咯地尔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P<0.001),前列腺素E1能明显改善VBI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尤其是眩晕和共济失调,且不良反应少而轻;2种药物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素E1是治疗VBI安全、有效的药物。 田发发 马云峰 陈金梅 郭婷辉关键词:前列腺素E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临床疗效评价 老年人急性脑卒中6月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对258例老年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监测以及相关因素登记,并进行远期(6月)预后随访,对其预后情况进行描述。采用脑卒中登记和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观察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和相关因素,探讨其与6月预后的关系。本研究经过多... 陈金梅 周维智 刘晓红 夏菁 陈缪存 戚幼文 宋艳艳 田发发关键词:急性脑卒中 老年患者 血压监测 体育锻炼 临床预后 老年急性脑卒中6个月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观察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及相关因素,探讨其与6个月预后的关系。方法:老年脑卒中患者275例,连续记录入院后7 d的血压,在发病后6个月时评价预后(远期预后),对急性期血压及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6岁,入院NIHSS评分>7分,急性期平均收缩压≥200mm Hg,急性期平均舒张压≥100 mm Hg是老年脑卒中患者6个月预后的危险因素;坚持康复锻炼是老年脑卒中患者6个月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脑卒中急性期收缩压≥200 mm Hg、舒张压≥100 mm Hg、高龄以及NIHSS评分愈高提示预后不良,积极康复锻炼可改善远期(6个月)预后。 陈金梅 周维智 刘晓红 夏菁 陈缪存 戚幼文 宋艳艳 田发发关键词:急性脑卒中 老年人 预后 老年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及其与短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特征及其与30 d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登记2008年1月—2010年6月入院的老年卒中患者275例,其中脑梗死202例,脑出血73例。连续记录入院后7d的血压,在发病30d时评价预后。按照急性期7d内平均收缩压(120~139、140~159、160~179、180~199、>200 mm Hg)和舒张压(<69、70~79、80~89、90~99、>100 mm Hg)水平分别分为5个亚组,比较入院时和30 d时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结果①275例患者中,有66例预后差,其中脑出血组22例,脑梗死组4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两组急性期7 d内不同平均收缩压的30d预后差者的5个亚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期7 d内,不同平均舒张压水平的30d预后差者,5个亚组比较,除70~79mmHg与80~89mmH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亚组之间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平均收缩血压在160~179mmHg者,mRS(中位数2)和NIHSS(中位数7)评分较低,相应30d改善显著(mRS中位数差值为2,NIHSS中位数差值为4);平均舒张压>100 mmHg,提示预后差,mRS和NIHSS评分30d改善的比较,不同舒张压亚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平均舒张压在70~90mmHg范围内,往往预后较好;脑梗死组在70mm Hg以下者,预后最好。结论老年卒中患者急性期7 d内平均收缩压在160~179 mm Hg之间,30 d的预后较好;急性期平均舒张血压不能预测病情的严重程度,但可反映30 d预后转归的倾向。 陈金梅 田发发 周维智 刘晓红 夏菁 陈缪存 戚幼文 宋艳艳关键词:卒中 急性病 血压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