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友华

作品数:41 被引量:225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留学回国人员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7篇骨密度
  • 20篇骨质
  • 20篇骨质疏松
  • 11篇绝经
  • 10篇妇女
  • 8篇绝经后
  • 8篇汉族
  • 7篇绝经后妇女
  • 6篇激素
  • 5篇中老年
  • 5篇受体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维生素D受体...
  • 5篇老年
  • 5篇护理
  • 4篇代谢
  • 4篇动脉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机构

  • 4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41篇陈友华
  • 28篇颜晓东
  • 21篇黄忠
  • 20篇王风
  • 18篇朱敏嘉
  • 6篇胡映玉
  • 4篇张琴
  • 4篇谢庆玲
  • 3篇路文盛
  • 3篇刘红燕
  • 3篇温志红
  • 2篇石元俊
  • 2篇黄莹
  • 2篇贺小颖
  • 2篇杨红叶
  • 2篇陈晓婕
  • 2篇黄云花
  • 2篇冯玲
  • 1篇杨瑞平
  • 1篇马隆佰

传媒

  • 4篇中国骨质疏松...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4篇护士进修杂志
  • 3篇广西医学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国临床新医...
  • 2篇第七届全国老...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实用护理杂志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实用护理杂志...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5
  • 11篇2004
  • 6篇2003
  • 1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6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发病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2
2002年
目的 探讨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检测 1 4 7例中老年妇女血清睾酮 (T)、雌二醇 (E2 )、降钙素 (CT)、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 (PT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甲状腺激素 (T4 ) ,并用双能 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髋部、前臂骨密度。根据测定结果 ,分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记录两组对象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初孕年龄、初产年龄、妊娠次数、产次 ,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 54.42 %。非骨质疏松组与骨质疏松组比较 ,两组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孕次、产次、血清 E2 、T4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0 .0 5)。多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体重、产次、血清 E2 水平与 L3骨密度相关 (P<0 .0 0 1~ 0 .0 5)。结论 骨质疏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年轻时控制产次 ,可能减少中老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中老年妇女维持适当的体重、适当补充雌激素有可能对骨量丢失有保护作用 。
朱敏嘉王风颜晓东黄忠陈友华
关键词:中老年女性血清学检查骨密度雌激素
踝臂指数对颅内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评价ABI对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0例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DSA)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造影前均进行ABI测量和常规生化检查。结果根据DSA结果分为正常组(21例)、轻度颅内动脉狭窄组(25例)、中度颅内动脉狭窄组(21例)、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组(33例),各组ABI结果分别为:1.04±0.13、1.05±0.09、0.94±0.15、0.91±0.17,中、重度狭窄组患者ABI明显降低(P<0.01),而正常、轻度狭窄组患者的ABI无统计学差异。评价ABI对重度颅内动脉狭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4±0.073(95%可信区间为:0.610~0.898,P=0.002),中度颅内动脉狭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7±0.082(95%可信区间为:0.566~0.887,P=0.012)。ABI≤0.9作为截断值预测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特异度为81.0%,灵敏度分别为47.6%、66.7%,阳性似然比分别为2.51、3.51。Logisticd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收缩压、舒张压的影响后,ABI≤0.9仍是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显著预测因子,OR值分别为4.5、9.089;ABI0.91~0.99也是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OR值分别为6.25、7.189。结论ABI≤0.9和ABI0.91~0.99都是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ABI≤0.9是预测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最佳截断值,对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具有中等程度的预测价值,对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高于中度颅内动脉狭窄。
李瑶宣钟维章陈友华宁加玲董艳玲薛富英李吕力
关键词:踝臂指数颅内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
广西壮、汉族绝经后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与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型在广西壮、汉族绝经后妇女中的分布及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在广西居住20年以上、无血缘关系的健康绝经后妇女160名,其中三代均为汉族的80名,均为壮族的80名。记录他们的年...
朱敏嘉颜晓东王风陈友华黄忠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骨密度
文献传递
中老年人骨密度的增龄性改变与健康教育对策被引量:19
2002年
陈友华颜晓东朱敏嘉黄忠
关键词:骨密度增龄骨质疏松健康教育
提前绝经妇女8个部位的骨密度变化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提前绝经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01/2003-0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南宁市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165人。提前绝经的妇女83人(早绝经组),自然绝经妇女82人(对照组),记录一般资料,采用法国Challenger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L2,L3,L4正位,左髋部: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左前臂:超远端、远端的骨密度,并将两组一般情况、骨密度、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纳入165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股骨颈骨密度比较:早绝经组低于对照组犤(0.764±0.115,0.799±0.118)g/cm2,(P>0.05)犦。②L2骨密度比较:早绝经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犤(0.701±0.154,0.760±0.138)g/cm2,(P<0.05)犦。③骨质疏松患病率比较:提前绝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犤(67.1%,52.4%),(P<0.05)犦。结论提前绝经妇女骨密度低于自然绝经妇女,其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率明显增高。
陈友华颜晓东朱敏嘉黄忠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骨密度变化绝经妇女股骨颈骨密度机关工作人员骨质疏松离退休人员
广西壮、汉族绝经后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与骨密度、骨代谢的关系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型在广西壮、汉族绝经后妇女中的分布及其与骨密度、骨代谢的关系。方法在广西居住20年以上的绝经后妇女198名,其中祖父母、外祖父母均为汉族的116名,均为壮族的82名。记录他们的年龄、绝经...
朱敏嘉颜晓东王风陈友华黄忠
关键词:绝经后妇女骨密度骨代谢受体基因
文献传递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被引量:30
2004年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骨质疏松 (OP)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 194例中老年人OP性骨折患者按年龄段分成 3组 ,根椐X光片结果确定骨折部位 ,询问患者骨折发生时的状态和诱发因素。结果 :女性骨折占 69.10 % ,男性占3 0 .90 % ,骨折发生频率依次为股骨颈、椎体、前臂远端。跌倒是导致中老年人OP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受轻微的外力撞击或震动即可发生骨折 ,护理人员应针对OP性骨折的危险因素 ,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 。
陈友华颜晓东王风朱敏嘉黄忠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干预措施护理方式
广西南宁地区汉壮族人群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被引量:35
2003年
目的 评估广西南宁地区汉壮族健康人群骨量和骨质疏松 (OP)的发病情况。方法 1 0 84名健康人群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髋部、前臂的骨密度 (BMD)值。按民族、年龄、性别进行分组 ,以 1 0岁作为 1个年龄段。结果 骨峰值年龄分布 :男女汉壮族各部位骨峰值年龄在 30~ 39岁 ,60岁后OP患病率 (WHO)汉族男性 2 3 36 % ,壮族男性 2 5 0 0 % ,汉族女性 31 69% ,壮族女性 44 44% ,汉壮族男女各年龄段和总体OP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
颜晓东王风黄忠朱敏嘉陈友华
关键词:汉族人群骨密度骨质疏松患病率壮族人群
老年无痛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首发症状分析与护理58例被引量:1
2003年
陈友华张琴林丽萍
关键词:心肌梗死首发症状护理措施心电图
广西南宁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十年前后比较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比较广西南宁地区十年前后健康体检人群骨密度变化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方法横断面调查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80岁人群2524例的骨密度情况,并与十年前1058例横断面调查比较,骨密度检测采用同一台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结果男性和女性骨峰值年龄均为30-39岁,与十年前的结果一致。在30-39岁人群组中,十年前后男、女在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腰椎(L2、L3、L4)骨密度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60-80岁的老年总人群、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十年前后骨质疏松患病率(16.56%对17.78%,12.30%对18.28%,19.21%对17.31%,均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十年前后环境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和人们保健意识等发生较大变化,但影响骨代谢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共存,因此,导致男女骨峰值水平和老年骨质疏松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
颜晓东胡映玉陈友华冯玲
关键词:骨密度骨峰值骨质疏松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