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都
- 作品数:18 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亢合并肝损害50例
- 2005年
- 金都
- 高嘌呤饮食的2型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危险因素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高嘌呤饮食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24h-UAE)将高嘌呤饮食的T2DM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24h-UAE<30 mg)和异常蛋白尿组(24h-UAE≥30 mg),计算白蛋白尿的患病率,比较两组性别、吸烟、高血压、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血尿酸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等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的差异;然后将24h-UAE与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最后以有无白蛋白尿为因变量,以单因素相关分析所得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68例高嘌呤饮食的T2DM患者入选本研究,123例患者有白蛋白尿,占45.90%;异常白蛋白尿组高血压的患病率、收缩压、舒张压、病程、胰岛素治疗的比例、GFR和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与24h-UAE正相关,GFR与24h-UAE呈负相关(<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收缩压、糖尿病病程和血尿酸是异常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0.05)。结论血尿酸、糖尿病病程和收缩压增高是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但高嘌呤饮食并未增加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患病率。
- 王丽君金都涂传发杨宏伟张幽幽牟晓月
- 关键词:尿酸白蛋白尿
- 153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CCP抗体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分析153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水平,评价血清抗CCP抗体检测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筛选出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53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设为研究组,另筛选出本科室同期收治的153例其他风湿病患者以及体检中心的153例常规体检者,分别设为对照组与健康组,3组均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对比其检测结果,评价血清抗CCP抗体检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的血清抗CCP抗体水平与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抗CCP抗体检测诊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77.8%、65.3%、84.9%、71.2%、81.0%。抗CCP阳性组患者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DAS28评分、骨侵袭性破坏率均高于抗CCP阴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抗CCP抗体水平与阳性检出率均较其他风湿病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明显提高;临床诊断该病时将血清抗CCP抗体与其他实验室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 牟晓月梁一民陶海英金都
- 关键词:老年类风湿关节炎
- 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 比较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治疗的68例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患者30例,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方案,B组患者38例,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治疗后血糖达标率、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胰岛素日用量.结果两组治疗前FPG、2h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A组:(6.7±1.2) mmol/L比(11.6±3.2) mmol/L、(8.9±1.6) mmol/L比(17.8 ±3.0) mmol/L、(8.0±1.2)%比(9.5±1.6)%;B组:(7.1±1.3) mmol/L比(11.4±3.1) mmol/L、(10.2±1.4) mmol/L比(17.4±4.0) mmol/L、(8.4±1.4)%比(9.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hP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治疗后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7%(26/30)比57.9%(22/38)] (P< 0.05),两组治疗过程中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胰岛素日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门冬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均有效,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对血糖控制效果更显著.
- 金都
- 关键词: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疗效分析
- 阿魏酸哌嗪与贝那普利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阿魏酸哌嗪联合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阿魏酸哌嗪和贝那普利,对照组仅使用贝那普利。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UAER、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RP和血压的差异。结果①两组治疗后UAER、24 h尿蛋白、CRP和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肌酐、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试验组UAER、24 h尿蛋白和CR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哌嗪与贝那普利联用可进一步降低UAER从而提高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效果。
- 涂传发王丽君金都杨宏伟张幽幽牟晓月
- 关键词:阿魏酸哌嗪贝那普利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RA患者180例,其中活动组101例和非活动组79例,同时选取9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与RA疾病活动性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非活动组和RA活动组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并且RA活动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RA非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提示血清胆红素水平[OR=0. 408(95%CI:0. 285~0. 614),P <0. 05]是RA疾病活动的独立影响因素; 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曲线下面积为0. 779(95%CI:0. 709~0. 848,P <0. 01),但其最佳临界值为7. 97μmol/L时,血清胆红素水平评估RA疾病活动性的灵敏度为81. 40%,特异度为67. 50%。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以作为一种预测RA疾病活动的血清学指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牟晓月金都陶海英
- 关键词:血清胆红素水平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性
- 类风湿关节炎外周Foxp3、TGF-β1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叉头转录因子3(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3,Foxp3)、转化生子因子-β1(ts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笔者医院收治确诊为RA的患者126例作为RA组,将RA组分为RA有斑块组62例和RA无斑块组64例.同时选择笔者医院健康体检志愿者6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外周血Foxp3、TGF-β1表达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eima-media thickness,IMT),采用回归分析筛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RA无斑块组和RA有斑块组研究对象的TC、TG和LDL高于正常对照组,HDL、TGF-β1水平和Fox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A有斑块组研究对象的TC、TG和LDL高于RA无斑块组,HDL、TGF-β1水平和Fox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RA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方程显示TC、LDL、Foxp3和TGF-β1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P<0.05),HDL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Foxp3、TGF-β1表达明显受到抑制,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 牟晓月张幽幽陶海英金都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
- 美洛昔康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美洛昔康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采用单纯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65例,采用美洛昔康联合甲氨蝶呤;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以美洛昔康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方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病情。
- 金都梁一民
- 关键词:甲氨蝶呤美洛昔康
- 药物性低血糖昏迷32例临床分析
- 2005年
- 金都
- 关键词:低血糖昏迷药物性
-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及对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分析艾拉莫德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及对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糖皮质激素受体(GR)水平的影响,以探讨临床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案,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方法选取9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不同疗法将其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艾拉莫德治疗,观察组给予艾拉莫德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变化(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实验室指标(RF、ESR、GR)以及不良反应(皮疹、口腔溃疡、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 7%)高于对照组(78. 3%),观察组治疗后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32. 1±10. 0) min、(16. 8±5. 5)分、(5. 7±1. 3)分]均少于对照组[(76. 9±15. 2) min、(29. 5±8. 3)分、(12. 4±3. 8)分],观察组治疗后的RF、ESR、GR水平[(37. 3±6. 0) IU/mL、(15. 0±3. 8) IU/h、(47. 4±10. 1) nmol/L]均低于对照组[(56. 6±8. 3) IU/mL、(36. 5±5. 4) IU/h、(70. 5±13. 7) nmol/L],P均<0. 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 0%)与对照组(10. 9%)相当,P> 0. 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指标,与单用艾拉莫德治疗相比未新增不良反应。
- 金都梁一民
- 关键词:甲氨喋呤艾拉莫德类风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