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
- 作品数:29 被引量:111H指数:7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人甲状旁腺激素基因的克隆与鉴定被引量:11
- 2000年
- 张伟辉宋纯孟松树赵松宋春芳
- 关键词:PTH克隆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基因治疗
- 黄芪多糖-冬虫夏草多糖合剂抑制大鼠动脉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冬虫夏草多糖合剂对大鼠腹主动脉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移植模型,移植后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霉酚酸酯(MMF)组、黄芪多糖(APS)组和黄芪多糖-冬虫夏草多糖合剂(APS-CPS)组,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各组动物在饲养35 d后,观察移植动脉的病理变化,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胶原纤维染色,观察移植动脉 TGF-β_1的表达、胶原蛋白合成;应用流式细胞术榆测脾脏中 CD4^+、CD8^+阳性 T 淋巴细胞。结果对照组血管内膜明显增厚,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胶原纤维增生明显;TGF-β_1蛋白于内膜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动脉内皮细胞等均呈阳性表达。APS-CPS 组血管壁三层结构清晰,内膜未见明显增牛,胶原原纤维稀疏;TGF-β_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1),且移植前后 CD4^+、CD8^+阳性 T 淋巴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APS-CPS 抑制大鼠动脉移植慢性排斥反应,能下调 TGF-β_1表达,抑制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胶原蛋白合成,维持 CD4^+/CD8^+比值的正常。
- 赵松张伟辉付英梅崔华子迟月明
- 关键词:黄芪多糖转化生长因子Β1动脉移植慢性排斥反应
- 改良Sugiura手术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6
- 2005年
- 目的 评价改良Sugiura手术的疗效。方法 1 993年至 2 0 0 3年我院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 4 73例 ,其中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31 3例 ,改良Sugiura手术 98例。结果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围手术期死亡 1 3例 (4. 2 %) ,发生食道胃底瘘 5例 (1 . 6 %) ,近期内再出血 1 7例 (5 . 4 %) ;改良Sugiura手术组围手术期死亡 1例 (1 . 0 %) ,发生食道胃底瘘 1例 (1 . 0 %) ,无近期内再出血病例。两组的术后 6个月至 1 1年随访率分别为 88 .2 %和 91 .8%。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食道胃底曲张静脉消失者 1 83例 (6 6. 3%) ,显著改善者 88例 (31 . 9%) ;改良Sugiura手术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消失者 82例 (91 . 1 %) ,显著改善者 8例 (9 . 9%)。结论 改良Sugiura手术后再出血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低 ,并发症少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方法。
- 武林枫刘连新赵金鹏赵松宋洪江孟宪志张伟辉姜洪池
- 关键词:改良SUGIURA手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门静脉高压症疗效比较
- 32例结肠癌合并阑尾炎的病例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阑尾炎的原因,减少误诊漏诊概率。方法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的1 094例结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 094名结肠癌患者中,有31例首诊时都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1例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非手术治疗。其中6名患者术中发现回盲部肿瘤,24名患者术后1年内被诊断结肠癌,1名患者术后切口不愈合,引流管持续引出褐色液体,1例非手术治疗复发。结论结肠癌本身临床症状不典型,当并存阑尾炎时往往表现出阑尾炎的症状,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因此临床医生对阑尾炎患者应提高警惕,术前应仔细询问病史,及时行相关检查,必要时术中探查,以减少误诊漏诊的概率。
- 马文超张伟辉薛东波赵松高博
- 关键词:结肠癌阑尾炎病例分析
-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技术治疗结肠癌肺转移1例
- 2003年
- 刘连新孟宪志宋洪江赵松张伟辉姜洪池
- 关键词:结肠肿瘤转移癌物理治疗CT引导射频消融技术
-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技术治疗结肠癌肺转移
- 2003年
- 临床资料 2002年 7月收治 1例结肠癌肺转移患者,男, 76岁.曾于 1997年 5月因升结肠中分化腺癌 (Dukes B期 ) 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应用氟尿嘧啶和丝裂霉素联合化疗 9个疗程.近 4个月来,感乏力、倦怠,全身不适.检查血清癌胚抗原 (CEA)测定为 312 ng/ml,胸部正侧位拍片及 CT示右肺中叶可见一大小约 2.0 cm× 1.5 cm之球形转移灶,诊断结肠癌肺转移.考虑患者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故予以经皮经胸射频消融治疗.
- 刘连新孟宪志宋洪江赵松张伟辉姜洪池
- 关键词:射频消融技术结肠癌肺转移化疗
-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转移性肺癌二例
- 2003年
- 刘连新赵松孟宪志宋洪江张伟辉姜洪池
- 关键词:CT射频消融技术RFA转移性肺癌
- miRNA-125b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miR-125b的表达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应用茎环RT-PCR的方法检测6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标本的miR-125b的表达,另有16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作对照,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iR-125b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肿瘤的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0.05),miR-125b的水平还与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转移、术后复发均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iR-125b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量升高,且与组织学分级、肿瘤转移、术后复发相关,可能作为膀胱癌诊断和预后指标。
- 任玉欣赵松付英梅刘云力罗娜赵柏
- 关键词:膀胱癌
- SARS-CoV-2感染肠道微生态研究进展
- 2023年
- 肠道微生物群位于人体肠道内,是一个呈多元化微生态体系。其通过影响膳食消化、营养物质吸收,维护肠黏膜屏障,调控机体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等在维护宿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菌群的失调则影响了诸多炎性、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肠-肺轴”概念的提出,揭示了肠道微生物与肺部疾病的关系,使其在SARS-CoV-2感染的作用中受到广泛关注。高通量多组学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SARS-CoV-2-宿主免疫三者之间相互作用。COVID-19患者中存在肠道微生物群(细菌、真菌、病毒等)组成及结构紊乱,以机会性致病细菌、真菌和真核病毒富集为特征,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临床症状密切相关,并且这种肠道微生物特征在COVID-19治愈后仍持续存在。因此,探究肠道微生态在SARS-CoV-2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明确益生菌在疾病治疗及COVID-19疫苗效应方面的作用,为COVID-19的预防、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潜在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 王英杰庄海姣倪志新冯景周毅赵松
- 关键词:肠道微生态
-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乳腺多发良性结节的比较被引量:31
- 2018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乳腺多发良性结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163例乳腺多发良性结节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72例在超声引导下行MWA(MWA组),91例行传统开放手术(传统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1 d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MWA组定期术后超声随访,评估吸收效果。结果与传统组比较,MWA组中位术中出血量少[3(1~8)ml vs.12(3~35)ml,Z=-10.703,P=0.000],中位切口愈合时间短[4(3~7)d vs.11(7~45)d,Z=-11.031,P=0.000],术后1 d中位疼痛评分低[1(0~5)分vs.3(0~8)分,Z=-5.779,P=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1.3%(1/72)vs.8.6%(8/92),χ2=4.158,P=0.041]。MWA组1例术中乳晕区出现烫伤,范围1.4 cm×0.8 cm;传统组1例术后出血(弹力绷带压迫止血),7例术后积液(其中6例同时合并切口感染)。功率40 W时,消融时间分别为(61.0±39.1)、(38.1±22.2)、(58.9±32.2)s。实性、囊性、囊实性结节术后6个月完全消融率分别为23.8%(91/382)、26.1%(17/65)、16.7%(2/12),术后12个月完全消融率分别为44.2%(169/382)、44.6%(29/65)、41.7%(5/12)。结论超声引导下MWA治疗乳腺多发良性结节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消融灶吸收好。
- 李阳赵松冀亮王晓丽何海斌尚娜周毅
- 关键词:微波消融